在我國經濟更加深入地與全球經濟融為一體和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國陶瓷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已成為大家的共識。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面對強大的跨國公司和國際強勢陶瓷品牌的沖擊,我國陶瓷企業能否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走進國際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意義極其重大。為迎接挑戰,只有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才能為我國陶瓷企業的長遠發展謀求空間,力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一、我國陶瓷業拓展海外市場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陶瓷企業已突破10000家,年產日用瓷超過120億件,建筑瓷突破22億m2,衛生瓷近6000萬件,分別占世界同類產品總產量的66%、55%、和28%,各類產品遠銷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用瓷已在美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中、低檔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比如,中國是美國陶瓷市場的主要供應國,年對美國出口約4億美元左右。另據日本媒體報道,2000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陶瓷餐具達到2.35萬t,而2005年增加到5.68萬t,進口金額從48億日元增至76億日元。特別是近年來,對于美國、歐盟和東南亞等原有的海外市場出口形式看好以外,我國陶瓷企業還拓展了大洋州、南美洲、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陶瓷市場。
在我國陶瓷企業海外市場的拓展中,已形成唐山、邯鄲、淄博、醴陵、潮洲等一批出口基地和鷹牌、東鵬、新中源、蒙娜麗莎以及惠達等知名品牌,發展態勢迅猛。繼2003年我國陶瓷產品出口大獲豐收后,2004年、2005年繼續保持火熱的發展態勢,很多企業都擁有了自主進出口權,陶瓷產品的出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和規模效應,海外市場的開拓已大見成效。至2005年,我國陶瓷產量已連續10年位居全球首位,出口銷量也多年名列世界首位。但由于我國陶瓷產品質量、檔次、包裝和品牌等原因,出口量接近全球總交易量70%的我國出口日用瓷創匯額僅占世界總額的20%左右,建筑瓷、衛生瓷的出口量和出口額仍處于美國、日本、意大利、法國和巴西等國之后,在第10名左右徘徊。
二、我國陶瓷業在拓展海外市場中存在的問題
就當前的海外市場拓展情況來看,我國陶瓷企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海外目標市場過于集中。從外貿的風險管理來看,分散的海外市場有利于化解風險。而我國產品長期以來,絕大部分集中在中東、東南亞及其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由于屬于潛在市場,市場發育程度低、風險大,利潤相對較小。而能夠帶來豐厚海外營銷利潤的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我國產品則集中在中低檔次的陶瓷產品上,況且,由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達國家的國內就業壓力增加,對我國的產品屢屢實行反傾銷戰略。造成了我國對外開拓海外市場壓力增加。
2.海外市場競爭觀念陳舊。我國產品海外營銷策略集中在“數量、低價”等低級營銷手段上,各個企業為追求本企業利潤最大化而采取競相殺價的方法,極大地損害了國家利益和企業的長遠發展策略。加上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實行的出口退稅政策,事實上鼓勵了這種戰略。很多企業為了縮小開拓市場成本,采用OEM(貼牌生產)的方式進入高檔市場,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加上我們對于國際貿易缺乏市場意識,不注意保護自主的知識產權,沒有及時注冊知名品牌,所以能夠在海外推出的、叫得響的知名品牌少得可憐,所有這一切顯示了我們落后的競爭觀念。
3.缺乏統一管理。由于我國實行了多頭自主海外營銷權,很多企業擁有自護的外貿權,這就造成了海外市場缺乏統一管理,形成了無序營銷的局面,給一些不法中間商提供了可乘之機,造成了我國出口增加而創匯增幅緩慢的嚴峻局面。
4.缺乏海外市場專業營銷人才。我國缺乏海外專業營銷人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現在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我們缺乏一大批熟悉海外市場,精通當地法律、熟悉營銷產品的專業人才,很多企業的海外營銷權集中在企業領導手中,屬于典型的人為管理,從傳統經驗出發,缺乏科學依據,造成決策失誤的案例屢見不鮮。
三、我國陶瓷業拓展海外市場策略探析
1.轉變市場競爭理念,拓展海外陶瓷市場。我們的企業必須告別“攻城掠地”“大小通吃”的傳統商業文化。這些年中國企業家靠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在陶瓷產品中不停地‘攻城掠地’‘大小通吃’,恨不得占領全球所有的市場份額,被不少國外商人稱為‘經濟恐怖主義’,上升到商業文化層面,懷疑你侵犯了勞工權益,因此從不接納到排斥,最終走向暴力驅逐。為此我們要陶瓷這類已經極大超出市場需求、國際市場占有率很高的產業,國家應設立預警線,宏觀控制其盲目發展。同時建議國家通過稅收、產業基金等多種辦法,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掌握研發的核心技術,在海外高端市場早日占有一席之地。
2.加強行業自律。加大陶瓷行業協會對我國陶瓷海外市場的宏觀管理,防止低價傾銷,惡性競爭,規劃海外市場版圖,兼顧各個企業的合法利益,而行業協會亟須在改進服務方式、充實服務內容、完善組織體系、建立有效的協調監督機制等方面應有新的突破。
3.有效進行營銷運作,擴大海外目標市場。在拓展海外陶瓷市場時,要瞄準國際市場積極創新。目前在深入開發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市場的同時,大力拓展俄羅斯、印度、非洲和中東等市場;并加大對歐美等國家高檔瓷市場的開拓,有效進行營銷運作,力求擴大自身海外市場的份額。同時陶瓷企業要充分收集和分析海外各目標市場的需求信息,諸如市場結構的變化、消費者偏好、國內外競爭態勢、目標市場的規章制度、海外市場的差異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份額,拾遺補缺。走小批量、高價格、高利潤的新路子。
4.依托國際品牌效應,推進海外陶瓷市場。陶瓷企業將某種品牌打響于海外市場,就可惠及其他,產生連鎖效應。因此我國陶瓷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調整產品結構的同時,還應主動做大、做強品牌,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國際品牌,以帶動本企業其他產品的發展。為此,必須做好拓展海外陶瓷市場的基礎工作,如打國際廣告、舉辦國際陶瓷展覽、人員推銷和公共宣傳等手段,加大推廣和宣傳力度,不斷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同時,對企業進行知識產權普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進行相關的原產地注冊保護,并在此基礎上研究與同行企業的競爭策略,培育和打造享譽世界的中國陶瓷名牌,盡快完成產品從量到質的飛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