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展業目前面臨的諸多問題都與全國性會展行業協會的缺失有關,行業協會的建立勢在必行。對于建立的原則進行分析也必然要先行一步。
[關鍵詞] 會展業行業協會成立原則
會展業在國內的蓬勃發展有目共睹。但是,隨之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也日益增多。涉及會展的管理、會展業面臨的困難與窘境、會展業的性質特點等方面。其中許多專著與論文都提到了會展協會的缺失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阻礙會展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體制性弊端,但是遺憾的是并沒有對此展開深入的分析與闡述。本文在總結前人的成果的基礎上嘗試著探討了全國性會展業協會的建立原則問題。
一、全國性會展協會成立的迫切性分析
我國會展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下:首先,會展業市場意識淡薄。政府部門出于對新興產業的保護與扶持,給與會展業許多政策傾斜,這在無形中造成了業內依靠心理,有相當一批企業在“等、靠、要”。其次,會展審批的多頭管理制度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與惡性、無序的競爭。“政出多頭,展出多門”致使重復辦展情況嚴重。政府定位不清,不利于政府職能的有效轉換,也容易滋生企業尋租和政府腐敗行為。同時國內會展業發展中的錯位現象嚴重。再次,辦展的行政意識濃厚。
會展行業協會的缺失與上述種種問題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會展業目前的困難與窘境。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這必然要求合理的市場治理結構逐步取代政府計劃體制的治理結構。一個完善的市場治理結構,對行業協會的作用和發展是有著很強依賴性的。換言之,行業協會發展的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市場經濟發展的成熟度。積極尋求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國不可能不求助于行業協會這個中間勢力。而且,越早地建立起行業協會,對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就越有利。
二、全國性會展協會成立的定位分析
為避免行業協會在對行業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忽視行業服務的宗旨,確實有必要對行業協會的定位進行分析,只有協會找準了自身的定位,在能在以后的工作開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功能、更好地服務行業。
1.功能定位分析
應當明確,行業協會首先應該是行業性“中間組織”,“左邊是政府,右邊是企業”,是溝通連接政府和會員之間聯系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協會是本行業中會員企業的協會,其主要功能是“代表本行業的利益”,其大量的、經常性的、主要的職責是為會員提供服務、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協調會員之間的關系。陳來生把會展協會的功能定位為以下5項:行業規范、行業協調、行業服務、行業自律、行業培訓。
2.管理模式定位
中國會展業協會的管理不易完全采用“民管”模式,因為無論從經濟基礎還是市場成熟度方面來說,中國會展業都不具備完全“民管”的條件。但是中國會展業協會也不能照抄照搬美國等國家實施的“政社共管”模式。由于中國處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管理模式和制度方面存在漏洞。政府的行政干預在某些時候和特定的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國的行業協會整體上也是出于不成熟階段,自身建設有待提高。
未來的會展業行業協會,它的各項功能的實施,也應該遵照“企業作主”的原則,應盡量減少對企業的內部經營活動的干預,這樣做既是對企業作為市場經濟體制下主體地位的尊重,也可以集中力量構造有助于行業長期發展的大環境。總之,一個行之有效的會展管理模式可以是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互動的有機整體,三者職能分工、各司其職。走“企業發展、協會引導、政府扶持”的路子。
3.參與者范圍定位
會展業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輔助性、引導性,它的地位與其它生產性行業不同,它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實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除了傳統的會展業內企業如展館公司、展覽組織公司、展覽設計公司等以外,行業協會的會員構成方面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參展商(大部分由生產性企業組成)。即便是前三類企業之間在業務構成、成本結構、技術構成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故有必要在統一的協會下有區別地對待三者,成立三者的分協會,以利于各自的發展。同時可以考慮將參展需求強、份額大的實業公司納入會展協會體系,或至少成立專門的機構來進行與他們的日常聯系,時刻洞察他們的需求與期望,因為他們的參展需求才是會展業發展的源泉與動力。
三、全國性會展協會成立原則
1.統一性
凡涉及參展、布展、招展的一系列活動,未來的全國性會展協會均要涉足。且除此以外,并無二家,以避免“政出多門、展出多門”的現象。對外它應代表中國的會展業,參與國際會展標準、規則的制定。按照國際慣例,未來的行業協會應該是一個中介機構,它不僅是非政府性的,而且是非盈利性的。其本質就是行業利益的代表者和企業利益的服務者。
一方面,政府應授權未來的會展業協會統一對展館建設進行嚴格的審批,每個展館的建設立項應通過協會專家組的考察論證,以消除目前盲目建館的趨勢。
另一方面,對于會展的舉辦,則可以在未來行業協會的統一引導下,依靠市場的力量進行協調,政府不再以會展組織者的身份出現。
2.權威性
未來的全國性會展協會雖是中間機構,但是,經協會做出的關于業內某一企業資質或信譽的文件性證明,應該得到業內其他企業的認可。以此來樹立并維護協會的權威性。另外,經行業統一制定的業內從業規范,業內所有企業應準照執行,而不管企業是否為會員企業。
同時,未來的會展協會應該具備懲罰業內企業的能力。協會可以視企業違規程度予以處罰。但此處的處罰不是行政性的處罰,例如強行關閉等。而應該是備案式的,例如降低該企業的從業資質檔次或信譽檔次。相反地,如果企業能夠認真嚴格地遵照經行業統一制定的業內從業規范或標準,協會應予以獎勵,如提升該企業的從業資質檔次或信譽檔次,或給與一定的物質性獎勵。采取的策略應該是“胡蘿卜加大棒”式,而不應該是“冷酷到底”式,應該給與違規企業改正的機會。從而無形中使業內每一個企業有自發地遵照行業標準的動機,以期形成良性循環。
3.指導性原則
未來的全國性會展協會在對行業實施管理的過程中, 應扮演多種角色,它的工作集信息收集、信息傳遞、標準制定、行業培訓、行業服務、行業協調等于一身。管理實施的對象是行業,而不是行業內的具體某一企業。它面對的是整個行業。協會制定行業的發展目標與發展戰略,旨在對業內的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指導性的框架性建議。 因此協會的關注點是行業的發展及其未來。
協會可以而且應該幫助企業制定該企業的發展戰略、市場定位、設定管理模式或診斷其具體管理弊病。但在企業的自我發展和協會外部引導兩者之間,要盡可能保持一種平衡。雙方都應明確主從之分,要時刻明確,協會只是作為一個企業顧問的角色在幫助企業,不應越俎代庖。因此,在實施幫助的過程中,協會與企業之間應保持充分的溝通與交流,使企業感覺到是在協會的指導下進行自主決策,而不是由協會替其決策。
4.廣泛代表性原則
會展行業的特殊性,特別是它的開放性與綜合性,決定了參與會展協會的會員不應只限于業內企業;其機構的組成人員也不能只限于業內人士。故在此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是會員企業的廣泛代表性,除業內三大類型的企業外,可以考慮將參展需求強、份額大的實業公司納入會展協會體系。二是會展機構的組成人員。因為會展業涉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它的服務對象可以是實物,如汽車、冰箱、各種器材等工業產品;可以是軟件等不具備實體的物質,也可以是更為抽象的服務如網絡設計,或者是實物與服務的結合體。所以,未來會展協會的管理與運行離不開某些具體行業的專家,他們的參與才能對會展業本身的順利發展構成更好保障。
四、結束語
中國會展業自改革開放開始起步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無論是從企業數量、從業人數、營業額發展速度來看,它都已經成為第三產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并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會展業作為一個并不成熟的產業,它的進一步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不容忽視的障礙與束縛。要使得中國會展業保持長足發展的趨勢、參與國際競爭,要做的工作可謂千頭萬緒。但是建立全國性行業協會會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會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所以建立全國性會展協會勢在必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