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民營企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其中,民營科技企業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涌現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自主創新能力的知名民營企業。但從總體上看,民營企業仍然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制造、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領域,而且大多數為獨資的中小企業,資本社會化程度低、總量小,技術人才缺乏。因此,民營企業更多地是借助于外來技術,通過技術轉移的方式獲得技術創新成果。
一、當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基本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民營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20%以上,目前民營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已超過50%。民營經濟已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力量。在2004年電子信息產業部公布的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民營企業占了一半,在前10名企業中占了5家。截止到2004年底,全國共有民營科技企業14.1萬家、資產總額5.3萬億元、從業人員1130萬人、實現技工貿總收入4.8萬億元。
在科技創新方面,目前有四分之三的技術創新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80%以上的新產品是由民營企業開發的。近幾年來,民營科技企業研發經費平均為2.3%左右,其中民營高新技術企業保持在5%以上,有些甚至超過10%。2004年僅民營科技企業共申請三種專利58740項,占全國國內外申請專利總量的五分之一。
二、影響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制約因素
1.民營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人才隊伍。目前,民營企業主及其雇員的學歷普遍較低,大多數是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造成了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技術人才、自主創新管理人才和自主創新技能人才三方面的缺乏。同時,由于多數民營企業在薪酬、選拔、培訓等人力資源制度方面的缺乏,給技術人員造成對企業未來“不穩定”的預期,因此,未能形成一支穩定、持續的自主創新人才隊伍。
2.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民營企業平均科技經費投入低于國有、外資企業,自主創新仍處于較小的范圍和規模,資金投入以自有資金和金融貸款為主。據有關部門統計,2002年,成長型民營中小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31%,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3%的水平,也低于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0.32%的平均水平。
3.對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開發重視還不夠。大量民營企業還缺乏更新換代的主導技術產品和長期發展自有核心技術儲備。企業發明專利并且主要是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原始創新成果極少,自主開發能力較弱,在支付各種專利費用之后,國內企業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4.社會中介服務體系不完善。民營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在從實驗開發走向產品市場的過程中,需要對技術進行價值評估、咨詢、風險投資,以及進行股權交易的各種中介機構來共同完成。而我國社會中介服務機構體系的缺失,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沒有真正形成。
5.政策支持缺乏系統性。就目前的自主創新支持政策而言,這些政策多以某個創新技術項目或產品為對象給予支持,并具有濃厚的“計劃分配”色彩,既缺乏對項目的跟蹤和反饋,也缺乏對技術和市場之間關系的考慮。另外,這些政策的操作,也僅僅局限在應用研發層面展開,缺乏對研發過程的系統分析,缺乏對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之間聯動關系的考慮。
6.稅收政策差異不利于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目前我國外資企業的稅率為15%,但國產自主品牌的企業必須繳納33%的所有稅。
三、提高我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政策思路
基于以上的分析,促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政策的指導思想,應是“市場驅動、政府支持、服務配套”,并以消除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障礙為政策基點,通過完善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基礎設施,建立引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市場機制。
1.建立面向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中介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各類技術中介服務組織,為民營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成果轉換、技術咨詢等方面的服務。通過建立面向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診斷、咨詢、培訓、項目評估、科技人才、項目投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無形資產評估等技術中介組織,為民營企業提供“一條龍”的技術創新服務,搭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平臺,充分利用有利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各方面資源。
2.建立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聯動的政策支持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講,共性技術研究是應用研究的基礎和源泉。因為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的是應用研究,所以在考慮促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問題時,必須要從加強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聯動的角度出發,環環相扣,層層展開。
3.制定針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政策。適度集中財政資金建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基金,扶持創辦科技型民營企業,支持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加快技術進步,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同時,除了已有對于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普適性的稅收激勵政策以外,重點針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活動,實施特定的減免稅政策,提升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動力。
4.優化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金融環境。一是積極引導民間資金和海外資金設立專門化的中小商業銀行,專門從事針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活動和資產管理活動。二是加快建立和健全針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擔保機構。三是逐步建立我國的風險投資體系,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多層次的融資渠道。
5.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鼓勵中小企業上網,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和科學管理能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軟件,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網絡化和數字化水平,降低成本,改進質量,增強競爭能力。加強宣傳和培訓,針對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困難和需求,開展信息服務、網上培訓、技術推介、企業難題招標、科技成果發布和對接等活動。
6.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培訓和引進。大力培育各類人才,緊緊抓住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這三個環節,充分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作用。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才資源管理和開發體制,形成鼓勵創新的機制,完善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還要不斷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有效機制,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為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