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對工商企業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財務效益狀況,企業資產管理狀況,企業償債行為狀況及企業發展能力狀況。
財務效益狀況。即企業的資產收益能力。基本指標包括凈資產收益率(U11)和總資產收益率(U12)。
資產運營狀況。是反映企業資產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個重要內容。基本指標包括總資產周轉率(U21)和流動資產周轉率(U22)。
企業償債能力狀況。企業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能力的強弱,是企業經濟勢力和財務狀況的重要體現。基本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U31)和已獲利息倍數(U32)。
發展能力狀況。企業的發展能力也可以稱為企業的成長性,它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能。基本指標包括銷售(營業)增長率(U41)和資本積累率(U11)。
二、模糊評價原理及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
1.模糊評價原理
(1)確定對象集,因素集和評語集。企業為對象集,被評價的事物影響因素為u1,u2,…um,構成因素集U ={u1,u2,...,um},評語集V={v1,v2,...,vn}。
(2)確定權數分配A=(a1,a2,...,am)。通常,對評價目標影響越大的因素(指標),其權重亦越大;反之亦然。
(3)建立各因素 (指標) 的評分隸屬函數和綜合評價矩陣R。
2.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
(1)財務效益狀況。以目標利潤為導向的企業預算管理,要求管理者將有關企業過去浪費或低效率的部分剔除,選出一種最佳的預算方案,進一步地提高企業的綜合盈利能力。
(2)資產營運狀況。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企業把預算作為控制各項業務和考核績效的依據,用較少的勞動力消耗和資金占用,取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因此使企業的資產運營效率提高了。
(3)償債能力狀況。實施了企業預算管理,使得企業的綜合盈利能力和資產運營效率提高了。從而加強企業的償債能力。
(4)發展能力狀況。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個管理信息平臺,作為連接戰略與年度預算的橋梁,使得企業的管理者注重企業的發展能力,使企業的發展能力比傳統的計劃管理條件下要強。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
對單因素評價,我們主要考慮該企業與行業的區別。我們設定的評判集V={好,一般,不好}。
因為當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時企業的財務效益、資產營運、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均比在傳統的計劃管理條件下要好,所以,在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時R111,R121,R211,R221,R311,R321,R411,R421均大于不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條件下它們的值。當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時,對基本指標的評價結果中對企業評價“好”的結果M1的數值大于企業不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時的數值。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能提高企業管理的績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