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兒,又到該給你過生日的時候了。你媽再三囑咐我,今年過生日給你發E-mail,一定寫上一句:“你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
你媽說的沒錯。你媽懷著你的時候,正趕上那場震驚中外的大地震,我們顛沛于內蒙和北京之間,經歷了多少周折,只有我們自己知道。12月6日上午,你媽肚子痛得直嚷嚷,來不及找出租車,我和你姥爺就趕忙推著自行車把你媽馱到醫院。從永定門東街到友誼醫院大約兩公里的路上,我們躲著車輛,躲著行人,又怕壓著胎兒,又怕凍壞你媽,艱難地挪動著,將近一個小時了才趕到產房、家屬就被隔離在門外。你媽躺在病床上,怎么也生不出你來。由于你媽小時候得過軟骨病,骨盆有些狹小且有畸形,醫生在她的肚子下面側切了一刀,又使用了電吸的方法,折騰到7日凌晨,才把你生出來。這一天一夜的折磨,個中的痛苦,也只有你媽自己知道。
“兒女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為什么你媽想起和你說這些?大約是女兒也到了該生育的年齡。我們人類,因為愛而結合,因為愛而綿延,為了這一切,就必須做出犧牲,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犧牲。爸爸深信,我的女兒也會做出犧牲,樂于犧牲,倘若有了兒女,會更加愛她的下一代。
哦,親子之愛,是人類最基本、也是最偉大的愛。為了這種愛,多少父母耗盡了體力和精力,乃至感情。遠的不說了,就說近的吧。2003年,當你在美國使館連續三次遭到拒簽之后,決定到上海闖蕩闖蕩。其時,為父的心里是一點兒把握也沒有,爸爸甚至是非常的內疚——正如你媽所說的:人家都能托人為兒女找個工作,你也幫助過不少人,輪到自己女兒,你就“憋燈”了。不是沒有托過人,為父也曾向一位司長張過口:能不能介紹我女兒到上海某高校實習或見習半年?她也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畢業的碩士生呢??伤鹃L立馬就攤開雙手:“我們是人家的上級主管部門,讓我怎么開口???”是的,爸爸不該給人家出這樣的難題。那一陣子,你不知道爸爸的心情是多么沮喪,從來沒有感到自己這般的無能和窩囊。爸爸一狠心讓你走了,把爸爸所有的感情也都帶走了。然而,正是漂泊,勇敢地漂泊,使我的女兒走向了新生。上海一年的艱苦磨煉,是你走向獨立、走向成人的重要標志。有了上海這一站,你到美國的異邦他鄉后,面對任何艱難都從容鎮定了許多……
哦,兒女是父母心頭的一塊肉?。〔辉O想,倘若我沒有兒女,會不會像今天這樣充滿愛心、充滿寬容?我這樣說,絕不敢誤解那些沒有生育過子女的人,他們一定有他們的愛,也許只是對象和方式不同。在這里,我只是假設我自己“這個人”。自從2004年8月你到美國以后,你媽經常在睡夢里想起你,睡到半夜就醒了。她不止一次地對我叨嘮:“女兒要是在上海該多好——想她了,我買張火車票就去了。就你——非要讓她去美國,越走越遠了!”我怎么向她解釋呢?多少次,我都沒有解釋,只用沉默來回答。我不能用一兩句解釋得清楚,也不曉得她能不能弄明白我的意思。
感謝現代電信業的發達,感謝洋人發明了E-mail,還有MSN。女兒剛到美國那陣子,幾乎是天天來電話,有時簡直就是早請示、晚匯報。幸虧那邊電話費便宜,買了手機服務以后,到晚上9點以后就是免費的了。那MSN更是神了,坐在電腦前面就可通過網絡攝像機看見你是胖了還是瘦了,身上穿的什么衣裳。除了相互聊天對話,你還給我們傳來了大量的照片。你們校園的風光、那個小城的雪景,以及你們后來在密歇根的滑雪、在芝加哥的逛街、在尼亞加拉的觀瀑,這許許多多的照片都是用MSN在網上傳過來的。你媽給你寄去的大床單,你鋪好了馬上照了一張照片發了過來。在感恩節、在圣誕節、在中國的春節,你和老師、同學的聚會,我們在電腦前都及時地看到了。我們又把從網上收到的偌多照片洗印出來,送給你的舅舅、姨姨、叔叔、姑姑看,讓他們也了解一些你們那邊的情況。與此同時,我們也把在北京同親朋聚會還有逛公園時的照片及時發給你,知道老爸老媽在這邊一切都平安。
哦,大洋隔不斷的父女情,大洋隔不斷的母女情,大洋隔不斷的親子之情。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父母在飽受艱辛,或者朝不保夕?他們正怎樣地在為兒女們含辛茹苦、殫精竭力?而老爸,一想到自己的女兒,則樂天知命矣。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比缃?,爸爸已經老了,體味人生,回首前塵,現在唯有思念。
為了這割不斷的思念,在你離開我們還不到一年,爸媽就迫不及待地飛到了大洋的那邊。我們對簽證官說:我們到那邊看看女兒生活得怎么樣就回來,他就放行了,前后沒用三分鐘。當地時間6月17日下午,當我們推著行李走出底特律機場的一瞬,猛然看見你像個孩子似地高喊著“爸爸”、“爸爸”撲了上來。頓時,爸爸的眼睛潤濕了,好像又回到二十四五年前:那時你在師院幼兒園,每個星期六傍晚我去接你,你就是這樣喊著“爸爸”、“爸爸”撲進我的懷抱里的。女兒啊,你在爸媽眼里,是不是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女孩?只因了這一點,為父為母到死也不能把一顆心放下?
然而,每一代人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時代,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女兒呀,你的遠行,你的漂泊,你的追求與奮斗,你的滿懷激情擁抱未來,是爸媽生命和人生的延續,為父為母有什么理由割舍不下呢?我們這次來美國,發現女兒這不到一年的變化,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就以出行為例吧,英語并不很流暢的你,憑著手中的幾張地圖,和女婿一起駕車游歷了好些地方,一走就是上千公里。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你們跑遍了周圍的七八個州,是世界變小了還是你們的腿長長了?當你駕著車帶著我和你媽,飛馳在俄亥俄平原,飛馳在賓夕法尼亞森林,向紐約進發的途中,你知道爸爸產生出多少感慨?我的女兒不知要強我多少倍??!想一想我在你這個年齡時,有一次從烏盟的一個旗到另一個旗去看望你的姑姑,騎了兩天車才走了五十公里,而今你一天就帶著我們走出一千公里!應該感謝女兒,是你到了美國,才得以“邀請”父母來大洋彼岸一覽異國風光。在紐約逛了三天,爸曾對你說,老爸知足了!在尼亞加拉逛了兩天,爸又對你說:老爸知足了!是的,命運只給了爸爸一次機會,那就是1977年的高考,使我從內蒙古的一個旗鎮遷徙到了北京這座大城市。哦,命運會給我的女兒幾次機會呢?抑或,你的人生還會創造出幾次機會呢?
哦,是不是扯得遠了?你媽讓我寫上“母親的受難日”那句話,我已經寫在文章的開頭了。我還要說:“受難”,不正是一種大愛嗎?臺灣作家劉墉說:“拖著孩子走了半輩子的父母,可能繼續被孩子拖累一輩子!”呵,我們是甘愿被女兒拖累一輩子的。如果我們的愛,我們的“受難”,能夠成為女兒成長的一種力量,我們歡欣地看著女兒走向更遠更大的世界,我們還有什么可戚戚的呢?
還是抄一段劉墉的話做為你今年生日的寄語吧——
“我們都有愛,但那愛有個與生俱來的使命,就是使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愛能繼續綿延下去。愛就是生命,生命也就是愛?!?/p>
以上云云,望女兒女婿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