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文聯名譽委員、福建省作家協會顧問、《福建文學》顧問、中國著名當代詩人蔡其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07年1月3日凌晨2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蔡其矯是福建省晉江市人,1918年12月10日出生,幼年隨家輾轉南洋僑居印尼泗水;1936年,在上海暨南大學附中讀書時參加學生愛國運動,開始創作反映抗日斗爭的作品;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1941年,在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大教書期間,憑詩歌《肉搏》一舉成名;1945年,當隨軍記者,寫報道之外,開始詩歌創作;1948年后,從事國內外政治和社會的研究工作;1953年到北京中央文學講習所任教,后任該所教學研究室主任,參加中國作家協會;1958年起歷任福建省文聯專業作家、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顧問等職。
上世紀70年代,蔡其矯因《祈求》名聞遐邇。共出版《回聲集》《濤聲集》《祈求》《福建集》《迎風》《醉石》《蔡其矯詩歌回廊》等22本單合本詩集。對古典文學和歐美詩歌深有研究,曾翻譯惠特曼、聶魯達的作品,長年熱心培養詩歌新人。
他的去世,是福建省乃至中國詩歌界的重大損失,社會各界在震驚之余陷入深切的哀悼。
2007年1月7日上午10時,蔡其矯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協和醫院殯儀館舉行。在簡樸的送別室里,懸掛著“沉痛悼念詩人蔡其矯”的橫幅,兩邊是由本刊主編黃文山撰寫的挽聯:“洶涌三萬詩行都成海上波浪,起落九十人生不老風中玫瑰。”送別室里擺滿鮮花,詩人蔡其矯安詳地臥在鮮花叢中。
在低回的哀樂聲中,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黨組成員、副主席陳建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琦嶸及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朱清,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陳濟謀、書記處書記楊少衡等領導,著名詩人、詩評家、翻譯家牛漢、屠岸、葉延濱、吳思敬等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們為蔡其矯先生送別,并向蔡其矯先生的夫人徐競辭和子女、親屬表示親切的慰問。
送別室內外,擺放著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中共福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有關領導,福建省文聯、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單位,著名詩人、作家北島、舒婷,陣仲義、雷抒雁、韓作榮等送的花圈花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