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同學們好!大家還記得這樣兩句詩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學生也跟著背誦)大家想一想這樣自信、豪邁的詩句出于哪位詩人之口呢?
生:李白。
師:這句詩很好地體現了李白的浪漫主義特色。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品《將進酒》(板書“將進酒”)。
師:李白既是詩仙,又是酒圣。而此詩僅僅是一篇飲酒時的勸酒詞嗎?大家還記得吧,我們學過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當時李白因何夢游天姥山?
生:他來到長安遭受到權貴的排擠,所以開始漫游,于是夢游天姥山。
師: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用結尾的句子來表達。
生:“安能催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學生齊背)
師:好,今天我們學習的《將進酒》也寫于同一時期。那么,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請看課文。
(師配樂范讀,一生朗讀全文。)
師:勸酒詞中李白的情感是怎樣的呢?
生:波瀾起伏。
師(追問):大家讀出“波瀾起伏”的感覺了嗎?我們再試著讀一讀。
(生誦讀。)
師:有點味道了,能不能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再來有感情地朗誦一遍。(給時間讓學生體味)
(一生有感情地朗誦。)
師:好。既然大家已經讀出了“波瀾起伏”的感覺,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的“波瀾起伏”?(生研讀課文)
生(互相補充得出看法):悲——歡——憤——狂。(師板書)
師:李白是用怎樣的生花妙筆把這種波瀾壯闊、起伏變化的情感表現出來呢?讓我們來體會一下勸酒詞中那顆涌動、澎湃的心,以及李白的浪漫主義特色,請大家暢所欲言。
生1:他的悲是從“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中體會出來的,他悲嘆人生的短暫。
生2:作者把這種人生的短暫說成是“朝如青絲暮成雪”,把人的一生時光看成像朝暮一樣短促,運用了夸張主義手法。
生3:文章開頭寫出了黃河一瀉千里的氣勢,也運用了夸張的寫法,體現了他的浪漫主義特色。
師:為何這樣說?
生 (補充) :從“天上來”就可以看出來,寫出了從天而落的磅礴之勢。
師:寫悲哀之情為何要從黃河寫起呢?
生:運用比興的寫法。
師:“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真是流光易逝。作者為何要發出這樣的感嘆呢?
生:源于自己的懷才不遇,所以深感人生易老的悲哀。
師:既然這樣,作者就及時行樂吧。
生1:這似乎是在宣揚及時行樂,其實不是,這里作者唱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價值宣言。
生2:“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必”字寫得好,最能體現李白的自信與豪邁。
生3:李白不受金錢的驅使和奴役,他也認為“千金散盡還復來”。
師:李白確實不同凡響!
生:“會須一飲三百杯,烹羊宰牛且為樂。”多么豪邁的詩句,它體現了李白由“悲”轉“喜”的情感變化。(黑體字重讀)
師:詩人既要痛飲,又要高歌,于是情感似乎又發生了變化。
生:“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鐘鼓饌玉”運用借代的手法寫出了統治者的豪華生活,表現了作者對統治者的蔑視,表達了作者的激憤之情。
師:這句與“安能催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來酒徒歷歷,李白為何偏偏提到陳王?
生1:陳王有才,但不得志,所以以陳王來自況。
生2:作者拿陳王來自況,表現了李白的自命不凡。
師:接下來作者要一醉方休,于是寫出了狂放之態,請你們用心體會一下。
生:不惜用“五花馬”、“千斤裘”來換美酒。
師:好一個豪言壯語。
生:“呼兒”、“與爾”寫出了作者反客為主的狂放之態。
師:想象一下此情此景李白的情態。
生1:手舞足蹈。
生2:把酒縱歌。
生3:呼天喊地。
生4:借酒消愁,一吐為快。
師:此時李白豪放至極,感情的激流洶涌澎湃。
師總結全文:從情感發展上來看,詩的開頭悲嘆人生短促,接著因悲而生尋歡之意,準備痛飲一場,然后借酒抒發其憤世嫉俗之情,到結尾更將這種復雜的心情統一為“萬古愁”,使抒情達到了高潮,有如大江奔流,震動古今。
這種氣勢與力量是與夸張的手法分不開的,我們學過的李白的很多詩句都是通過這種手法體現浪漫主義特色的。大家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能夠表現這一特點?
生: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師:我們課下接著搜集李白的詩句,進一步體會他的浪漫主義情懷。
(責任編輯李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