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綜合學習活動課。本著“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指導思想,遵循“先說后講再反思”的教學思路,筆者將教學方案設計為以下三項活動:
活動一:自我介紹。推選五名同學作自我介紹。可以采用圖片、照片、影像資料、個人作品展示等多種形式,語言要流暢、清晰,表述要富有個性,限時三分鐘。
活動二: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愛好,競選班級干部或學科代表。要說出自己競選的目的、競選成功后的工作計劃和奮斗目標;或以“假如我做了ххх以后”為題,闡述自己的競爭宣言。
活動三:小品《應聘小記者》。此項活動是針對學生剛剛結束的激烈競選而設計,讓學生在小品中懂得競爭既要靠實力,又要講究方法。小品中,學生評委對競選小記者的同學提出問題,競選小記者的同學則要充分闡述自己的競選優勢。
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語言組織各具特色。尤其在競選班干部的時候,競選者都能盡情展示自己的能力,表達競選愿望及競選成功后的工作打算,其余學生對競選者的發言進行了評議,評議很中肯,也恰到好處。將活動課推向高潮的是小品《應聘小記者》。
小品中,學生選了四名評委,有兩名“小記者”競聘。第一名“小記者”滑稽的表演令人捧腹。他一上臺就賄賂評委,當評委問他當記者的目的時,他則大談當記者的好處,能得到哪些實惠,把記者這個職業當作牟利的工具。結果,評委一致亮出“0”分。這時,主持人問學生:“這樣的人能不能當記者?”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能!”這個小記者灰溜溜地下了臺。對第二個小記者,評委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這名小記者流暢地作答,獲得一片掌聲。最后評委都亮出“10”分,觀眾評議也一致通過。這個小品是以對比的形式展開的,目的是讓同學們認識到,生活中確實有不正之風、陰暗的一面,但是,在正義面前,邪惡是站不住腳的,群眾是明辨是非的。同時也教育學生,競爭應是在公平、公正的條件下進行的,若想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掌握豐富的知識,努力鍛煉自己的能力。
在這次語文活動課中,學生表現得熱情主動。無論是臺上的競聘者還是臺下的評議者,不用老師叫到名字,爭先恐后地到臺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兩名都爭當體委的同學,同學們甚至還展開了討論,他們從兩名同學的整體素質、愛好體育的程度和體育技能的高低等方面進行衡量,最終與評委商議判定當選者。三項活動都結束時,學生還對評委的表現進行了評議,選出最佳評委。這樣,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加入到活動當中,達到了全員參與的效果。
教師在活動中,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又是駕馭活動的引導者,體現出教師的組織、參與、引導作用。在整個環節中,教師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講話思路,引導學生恰當評議,使課堂呈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氛圍。
(責任編輯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