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勤于動筆、表達真情實感,不斷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一、創設情境,激發寫的情趣
創設情境,激發情趣,為寫作做準備。在教《你喜歡的水果與蔬菜》時,我先領同學們猜謎語。如:個兒瘦長顏色綠黃,坑多刺兒多,清香脆涼。(黃瓜)請同學們根據謎面猜出謎底。然后讓同學們按照此法,說說一些水果的特點,讓大家猜猜是什么水果或蔬菜。同學們紛紛描述一些水果的特征。如:我的水果彎彎像小船,顏色黃黃味道甜(香蕉)。我的水果金黃色,剝開皮里面有許多的小瓣,皮可入藥(橘子)。我的水果味道特別鮮美,就是它的衣服不好看,凹凸不平長綠發,黃黃的果肉甜又甜(菠蘿)。你瞧我的:弟兄七八個,圍著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大蒜)……接著,讓大家把自帶的水果或蔬菜都拿出來認真的觀察其形狀、顏色,聞或品嘗味道。學生通過眼看、手摸、鼻聞、嘴嘗等多方面的感受,使他們對水果或蔬菜的感知具體了,有話可說了,有文可寫了。
二、注重觀察,掌握第一手材料
小學生感到作文難寫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觀察素材。 “小學作文教學應從內容入手。”這是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給我們指出的解決小學生作文難題的途徑。從內容入手必須讓學生充分地去感知生活。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營造大作文環境,創設寫的條件,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深入實踐,注重觀察。如在教寫雪景時,我就帶領學生到雪中去觀察:雪是怎樣從空中飄落下來的?樹上、房上、地上怎樣了?紛紛飛舞的雪花像什么?通過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直抒情懷。同學們在作文中寫到:雪花飄飄揚揚,像個穿著六角裙的小仙女;她們在樹上逗留,在房上歇腳,把草垛變成了棉花山,給大地披上了銀裝……生動形象的描寫,把北國之冬寫成了一個銀白色的世界。教學中教師注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生活的能力,不僅使學生寫出真實的生活,同時也為小學生寫作積累了素材。
三、加強誦讀,練習仿寫
兒童時期是記憶力最旺盛之時,讓他們背誦一些好文章和唐詩宋詞,可使文章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以彌補學生想表達而不會表達的缺陷。平時的日積月累,為學生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仿寫也是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一種寫作形式。如學完《我愛故鄉的楊梅》、《杏兒熟了》課文后,同學們大都仿照其寫法,寫出了《我愛故鄉的李子》、《我愛故鄉的西瓜》、《我愛故鄉的西紅柿》等文章。如同學最后寫到:“我為朋友們送去了李子,同時也送去了香甜與快樂”。在學過《荷花》之后,同學在作文中寫到:“在公園里,我仿佛變成了一朵小花,隨著百花舞蹈……小鳥來了,告訴我飛行的快樂,螞蟻爬來告訴我昨夜做的好
夢。”
四、寫中悟道,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作文是心靈的寫照,認識的再現,感情的流露。我們要充分利用作文的教育功能,在作文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他們說真話、寫實事,在寫作過程中認識自然、熱愛生活、表達感受。如通過寫《家鄉的秋天》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在作文《雪》中,學生寫到:“我愛家鄉的雪,更愛雪的品質,因為她潔白無暇”。最后通過各種題材的寫作練習,使學生寫中悟道,領悟做人的真諦,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
作文教學關鍵在于引導學生用真實的情感去擁抱生活,讓心靈與作文親密無間,才能使寫作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責任編輯 李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