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昔日為人輕視的小販,到今天萬人矚目的富豪,黃光裕的任何行為應該都可以理解,關鍵是黃的性格是否會影響國美的未來?
2006年11月22日下午,寒風如刀。
但是,位于北京海淀區的稻香湖景酒店,卻是一片溫暖如春的景象。這里正在舉行一場名為“和諧·使命”的慶功大會。一方面慶祝國美與永樂合并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一掃前些時候關于“國美早期貸款”的是是非非。
然而,擺在黃光裕面前的不僅僅是美酒、鮮花,還有更艱難、更漫長的博弈之路正等著他去步量。
或許,這僅僅是一場開幕式。
兩大法寶
在國美的人事安排人中,一直都是根據國美“教父”——黃光裕的好惡來確定座次的。只有這一次陳曉的職位安排似乎有點例外,但仔細一想,也在情理之中。
新國美的董事局主席,當然是黃光裕無疑了;下設總裁,目前是陳曉,因為陳曉先生將它苦心孤詣經營了多年的永樂電器送給了國美,功勞頗大,理應安排一個顯赫的職位。一方面是讓新來乍到的陳曉安心工作,多做貢獻;另一方面,也是讓業界看看,“教父”是多么仁義的人,論功行賞。當然,黃光裕看得更遠,如果后面的張近東、張大中等人也如法炮制,將多年打理的蘇寧電器、大中電器拱手獻上,也會得到同樣的優待。
翻開國美短暫而令人心折的歷史,不難看出,黃光裕一直是一個弄權高手,這種翻掌為云、覆手為雨的權謀計略,與他堪稱完美的資本財技,可以說是“教父”得以控制國美的兩大法寶。
親自過目
由于過度頻繁地更換高管,一些職業經理人談“美”色變。筆者的一位朋友就是某大型連鎖超市的高管,在與黃光裕接觸之后,打消了前往國美的念頭,這位不愿透露姓名職業經理人說:“這人很強權,不易相處。”
熟知國美內部規則的人都知道,它們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都乘坐著黃光裕掌中的一個“升降梯”—高興時升你一下,不高興時降你一降,黃可以隨時調整你在這個“升降梯”中的位置。而且,這種升升降降的游戲,幾乎每隔6個月就要在國美上演一次。

每一次高管人員的任免或升遷,都必須由黃光裕本人親自考核,稍不如意就會立即遭到封殺,輕則降職、重則“另謀高就”。
為了達到完全控制國美的目的,有時,連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二級、三級公司的經理,也得由“黃總”親自過目。“對于每一個我看重的人,我都會調他到我的身邊工作一段時間,一方面讓他熟悉一下我,另一方面,我也熟悉一下他。”黃光裕說。當然,這句話的另一半可以理解為:對于那些我不再看重的人,就會將他“高高掛起”,甚至“棄之不顧”。
不屑一顧
現在,陳曉來了,來得突然,或許,也有點無奈。
當初,大中與永樂合并進入僵持階段時,筆者與北京中洋新悅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池洋閑聊中談到“如果此時黃光裕來一個釜底抽薪,在陳曉背后插一刀,那永樂就成了碟中小菜!”果然,訪談尚未刊出,就傳出國美、永樂合二為一的傳聞。消息一出,筆者大跌眼鏡,深慕黃光裕手段高明,不愧是一代梟雄!
2006年7月25日晚,霄云路鵬潤大廈,同樣是國美、永樂舉辦的聯合新聞發布會。陳、黃出現,記者蜂擁前至。面對潮水般的新聞記者和頻頻閃爍的閃光燈,黃光裕泰然自若,甚至有一點桀驁不馴。特別是眾多的攝影記者一字排開,跪在黃光裕、陳曉等人面前抓拍新聞鏡頭時,可以清楚地看到黃光裕臉上所流露出的霸王氣質,甚至對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不屑一顧。
反觀陳曉及其所帶領的永樂原班人馬,顯然沒有見過這種“新聞強盜”及幾度失控的局面。有幾個攝影記者甚至碰翻了黃光裕、陳曉面前的桌子。這時,陳曉身邊的永樂高管大驚失色,轉身而逃,而黃的人馬卻巍然不動……
徹底激怒
原國美北京公司總經理張志銘早年是黃的司機,因深得“黃總”信任,才被委以重任。張志銘后來與黃光裕的妹妹黃燕虹結婚,成為黃氏家族中的一員。黃光裕見張踏實肯干、敬業勤奮,日漸看重。在黃光裕的栽培下,張青云直上,一度成為國美的第二號人物,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就是這樣一位親信,見證了國美歷史的風云人物,也成了黃光裕“升降梯”里一枚棋子,成了國美頻繁人事變動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張志銘在國美 “五起五落”,成為國美內部最知名的員工。
除了張志銘,何炬也是國美人事變動中著名的人物之一。
何炬,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1993年加入國美,隨后隨“黃總”南征北戰。何在為國美效力的10年之中,作為黃光裕的得力干將,在國美步向全國的擴張中攻城掠地、“戰功”卓著,為國美問鼎國內家電連鎖第一品牌立下了汗馬功勞。何炬先后擔任過國美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即便如此,在“黃總”的眼中,何也不過是其人事升降梯中的一粒普通棋子而已。
2004年夏天,何炬因為不滿新一輪人事安排,憤然辭職,離開國美,南下廣東,轉投中國建材集團投資的易好家商業連鎖有限公司,出任總經理。何炬此舉,算是徹底激怒了“教主”,就在易好家開張的前3天,黃光裕不惜給各大廠商發出《通函》,威脅合作廠商們“不得直接和間接地與易好家發生任何業務關系。”
由此可見黃光裕的霸道。
明知山有虎
這一次,在新國美公布的第一批人事安排中, “永樂系”有七人調進國美總部。原永樂的二號人物束為,2005年3月被陳曉當作接班人引進的原永樂首席運營官、副總裁周猛都已離開永樂。“由他們去吧。”陳曉的話中已有些苦澀的味道。
在黃光裕眼中,國美一直不缺乏人才,國美的整個發展過程,就是一部大刀闊斧的變革過程。
如果說個別高管人員的撤換不足為奇,但整個管理層被撤換那就需要決策者極大的勇氣了。黃光裕就是具有這樣勇氣的人物。
2004年10月,國美上上下下刮過一場“總務風暴”,幾乎所有在總務部門工作過的人員都被撤換,人事變動涉及全國30多個分公司和部門。起因是黃光裕發現個別在總務部門工作的人員有吃、拿、卡、要等現象,黃借此對全國所有總務部門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就在“總務風暴”后不久,警惕性一向很高的黃光裕,在國美又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組織架構大調整。
這是黃光裕在全國范圍內第四次對國美進行公開的“大手術”,此次調整后,國美的地方諸侯權力得到高度集中,總部和各分公司都將采購權交給全國七個大區,分公司的行政、人事及財務等職權仍然保留。
人事的頻繁調整對于任何一個公司來說都是一個致命傷,這一點,精于商戰的黃光裕可能比誰都清楚。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或許這就是我們所不了解的真實的黃光裕。
惟我獨尊
現在的國美正處在“打天下”與“治天下”的困惑中。
黃光裕在國美鍛造價格“屠刀”在全國攻城掠地的時候,并沒有料到這把“刀”現在卻成了一把雙刃劍——它也成了阻礙國美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繩。
在總結自己的經營策略時,黃光裕更欣賞手下得力干將們的“冒險能力與執行能力”。“黃總”性格中這種血腥拚殺成就了國美的今天。但是,現在的國美已經不是當初的國美了,其一舉一動都牽涉到市場的各種反應,昔日的冒險出擊有可能成為國美最可怕的暗礁與險灘。
“他一言不發,坐在寬大的老板桌后看著你,你感覺自己仿佛是籠子中的一頭獵物,你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對話的機會。”這是國美的一場高層人才招聘面試會被試者的感受,主考官就是黃光裕。
被試者是由獵頭從同行企業里推薦過來的一位高管。“這是我幾十年工作經歷中最緊張的一次面試。”這位在行業中有著一定知名度的候選人事后感慨說。“走南闖北幾十年,我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過事,但是黃是最不可捉摸的人。”
黃光裕的這種“鎮定自若”,往往讓應聘者手足無措,更談不上如何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黃在國美唯我獨尊、不可忤逆的神圣地位。
博弈剛剛開始
國美的中層經理一般很少能有見到“黃總”的機會,“你不必問我黃老板的事情,外面對他的了解也許比我們企業內部員工對他的了解更多。”一位國美的中層經理誠懇地對筆者說,“每天他藏在他那深如宮殿的辦公室里,除了全國幾大區的營銷總監能和他直接講話,下面的人很少能見到他。”
這就是黃光裕,一個神秘莫測的富豪。這種深藏不露的狀態是一種刻意的低調,還是故作的神秘?
這個當年初中尚未畢業的17歲少年,僅憑自己的雙手白手起家,在經過18年的浴血打拼后,從一個昔日為人輕視的小販,到今天萬人矚目的富豪,并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財富帝國,黃的任何行為應該都可以理解,關鍵是:他的這種神秘“光環”是否影響著國美的未來?
要知道,今天的社會喜歡透明、陽光的企業家,誰也不愿意與莫測高深的人打交道,即使他是巨富。
黃光裕說:“我做家電很大程度上是逼出來的。因為那時的商業機構大多是國有企業,有國家的一級、二級批發站,它們都有自己的渠道和網絡,實力強,門路也多。作為一家個體企業要想辦法吸引來客戶,必須有自己的東西才行,而最簡單也最有效的營銷手段就是——薄利多銷。”
正是這種低價策略成就了國美的今天,也為后來眾多的模仿者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這正是今天國美的困惑所在。
無論如何,國美已經變得越來越強大,尤其是將永樂電器收入麾下之后,黃光裕更顯得豪氣干云,無所不能。但是正如陳曉所言,“能打敗國美的只有國美自己”。擺在黃光裕面前的路其實充滿艱險:蘇寧與大中不肯屈服,百思邁借五星電器敲開了中國的大門,更多的外資背景的資本大鱷正虎視眈眈,國內競爭對手的偷襲暗算,某些媒體對可能的問題的密切關注……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場真正的博弈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