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海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提出了青海未來五年至2020年的奮斗目標一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這是中共青海省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立足青海實際,認真總結過去的歷史經驗,深刻分析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未來發展大勢,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現青海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而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意義的奮斗目標。同時為青海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面,描繪了藍圖,充分反映了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海西作為青海改革開放、青海大開發的前沿陣地,在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的征途中承擔著更加重要的歷史責任。沒有海西的發展就沒有全省的發展,沒有海西的和諧就沒有全省的和諧。這就要求全州各級黨組織在中共青海省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真正肩負起時代賦予海西的神圣使命。
改革開放以來,海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經濟發展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為青海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建成了一批事關全局發展的交通、能源、農牧、市政、社會事業等項目,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內在動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一大批企業已在海西生成和發展,格爾木將成為中國新的“鎂都”、“鹽城”,德令哈將成為中國新的“堿都”;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運行,青藏鐵路的全線貫通,為海西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工業化實現富民強州提供了重要平臺;“四區、兩帶、一線”的區域經濟戰略布局,為海西注入了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項目推介會暨鹽湖城文化旅游藝術節、柴達木民族文化藝術節暨德令哈可魯克湖蟹文化旅游節的成功舉辦,有利于推動柴達木循環經濟觀念的推廣和普及,有利于提升高原特色旅游的檔次和知名度,為進一步宣傳和推介柴達木地區的優勢資源、產業基礎、民族文化、民族風情提供了有利條件。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幾代柴達木人歷盡滄桑、艱苦創業的歷史,我們心潮澎湃;面對幾年來柴達木輝煌的成就,我們豪情滿懷;展望繪就的宏偉藍圖,我們更加信心百倍。今后幾年,是海西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我們一定要明確奮斗方向,在全州上下掀起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高潮,必須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大會精神實質,重點理解和把握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這一奮斗目標的豐富內涵。同時,切實把全州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到大會提出的奮斗目標和重要任務上來,統一到今后全省發展的總體思路上來,統一到省委對全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戰略部署上來,增強時代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海西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