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在一個地區進行試點
1993年,印度將德里由國家行政區改變為一個州,任命Harsh Vardham為衛生部長,Harsh Vardham先后組織考察了德里的許多醫院和保健中心,并且和公眾討論了他們面臨的問題:藥品費用增長過快,占衛生費用總支出的35%,而且病人還不能得到優質的藥品。
為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德里政府在進行深入的研究后,迅速召集了相關學者、臨床專家和公共衛生官員出謀劃策。1996年6月,在WHO印度基本藥物合作項目協調人Ranjit Roy Chaudhury的指導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所有醫院都必須制定基本藥物目錄、實行藥品集中采購、實施藥品生產管理規范(GMP)、對送至醫院的藥品隨機抽樣、對醫生進行合理用藥培訓、給病人提供藥品信息等。
具體操作方案
制定了基本藥物目錄
基本藥物目錄的制定授權于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括技術人員、藥劑師、微生物學家、外科醫生及其他方面的領頭人。基本藥物目錄可以在初級保健領域及其他醫藥衛生領域使用,其中門診和住院部分別有兩份基本目錄。基本藥物目錄每年修改一次,至1998年已達到330種。為了確?;舅幬锬夸浽谒嗅t院有效使用,只有10%的藥品支出可以超出基本藥物目錄,但在??漆t院可達20%。
藥品集中采購
只有上了基本藥物目錄才可以參加集中招標,而且藥物的采購、儲存和派發由管理中心統一完成。第一步,為了采購到優質、供應有保障的藥物,德里實施了“兩個信封招標(TESTS)”措施,這有別于早期的公開招標。TESTS是指技術標和價格標分別裝在兩個信封,只有技術達到專門采購委員會制定的9個標準后價格標才被公開。這9個標準包括制造商的合法性、生產設備、企業內職工的資格水平、每年資金周轉率等。第二步,藥品統一訂購并直接派送到醫院。第三步,計算機化的管理中心通過藥物儲存目錄查看各醫院信息,糾正用藥不平衡,保證用藥在醫院不過期及24個小時內緊缺藥物送到醫院。實行藥品招標機制后,藥品總價格降低了30%。
制定并推廣藥物處方集
德里處方集委員會制定并每年修改處方集,發給醫生、藥劑師等。事實證明處方集的使用降低15%~20%的藥品支出。處方集的內容包括藥物的通用名和劑量,更有利于基本藥物的推廣。
藥物質量監管ABC 方案
即加強藥品監督單位的監管力度(A);加強實驗室控制(B);及時撤回流通領域中不達標的藥物(C)。
更多細致配套措施
將基本藥物這一概念引入醫學和護理課程,讓將要畢業的醫務工作者對合理用藥保持高度敏感。
利用印刷品、電子傳媒甚至民間組織,將大量充足的藥品信息提供給醫務人員、藥品零售商、病人及群眾。由德里醫療組織和國家信息中心共同組建藥品信息中心,定期向社會發布最新藥物信息。
在初級醫療保健中心及各醫院備有標準治療指南。它不僅限制了藥物費用的支出,還傳遞了疾病治療的標準。
時常派專家去醫院檢查門診和住院病人處方,考察使用基本藥物百分率及對病人用藥占整個處方的百分率。
沒有藥品和保健品廣告是印度廣告業的一大特色,醫藥公司沒有必要通過廣告推銷自己的產品。醫藥產品的廣告促銷手段還通過道德準則來規范。
對藥品的價格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按質論價,對國際品牌公司或印度本士公司生產的藥品一視同仁。
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都有嚴格的規定。病人到醫院看病,在醫院里只交納掛號費、診斷費、化驗費等。醫生開出處方,病人可到藥店購藥。
德里模式被認為成功
“德里模式”藥物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框架見圖。

印度德里的這種做法被稱之為“德里模式”,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他12個州紛紛效仿。印度的媒體和公眾分外關注,WHO將德里模式作為衛生保健的成功案例進行推廣。概括地講,德里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從印度本國的國情出發,藥品監督機構與國家其他各部門及專家學者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