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收購巴基斯坦第五大移動電話運營商,似乎為中國移動謹慎而又急迫的國際并購開了個好頭。但身陷債務危機、官司余波、多方競爭重重困境下的Paktel,真的能給中國移動帶來驚喜嗎?
中國移動鍥而不舍的國際化并購,總算有所斬獲。
1月22日,中國移動宣布,以2.84億美元的現金收購Millicom旗下的巴基斯坦第五大移動運營商Paktel 88.86%的股份,收購計劃有望在2月完成。
這似乎為中國移動謹慎而又急迫的國際并購開了個好頭。因為在此前進行的兩次國際化并購角逐中,中國移動都遭遇了或主動或被動的失敗。2005年中國移動在對巴基斯坦電信的競購中輸給出價更高的阿聯酋電信; 2006年曾計劃以53億美元收購Millicom,但最終主動放棄。此次成功收購Paktel絕大部分股份,是中國移動國際化過程中取得的首個勝利。
但這個“勝利”到底能給中國移動帶來多大的喜悅,業界持謹慎樂觀態度。據相關報道,截至去年9月30日,Paktel僅有150萬注冊用戶,相比巴基斯坦全國近5000萬的移動用戶來說,只占3%左右的市場份額。有業內分析人士甚至質疑,在巴基斯塔電信市場競爭激烈、Paktel債務問題重重的情況下,中國移動撿到的可能是個“燙手山芋”。
跨國并購 未雨綢繆
計世資訊資深分析師郭海濤認為,這次收購可以說是中國移動國際化戰略的一次“試水”,即使失敗了,損失也不大。確實,對于腰纏5000億元資金的中國移動來說,區區2.84億美元實在是“小菜一碟”。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移動此舉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中國移動將Paktel收入囊中,表明其國際化戰略不動搖、其跨國并購的決心也就不會動搖。原因很簡單,在國內移動市場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尋求海外突破,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對于中國移動是很自然的事情。
Frost Sullivan(中國)公司總裁、電信專家王煜全分析認為,其他電信市場比較成熟的國家的移動運營商都在實施跨國并購戰略,這是大勢所趨; 第三世界移動市場的高速增長爆發期還沒有到來,雖然中國移動現在在國內的日子還很好過,但如果3年到5年后再并購就來不及了,“中國移動此次收購可以說是未雨綢繆。”
之所以中國移動并購的首個獵物最終鎖定為巴基斯坦移動電話運營商Paktel,這其實暗合了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瞄準亞、非、拉等新興國家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的目標。中國移動可以把在國內的成功經驗移植到增長潛力較高的新興市場,以實現海外業務的迅速升值。
燙手山芋 棘手問題
王建宙在2004年曾表示,任何國際化戰略的出發點都是為中國移動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應該以營利為原則。但從目前Paktel的情況來看,要想在近期內收回投資并不容易。巴基斯坦移動市場規模不大,但競爭激烈,而且有外電資料顯示,Paktel是巴基斯坦6大運營商中惟一在流失用戶的移動運營商。
雖然沒有關于Paktel去年營收總額的公開資料,但有確切數據說明,它在巴基斯坦的活躍用戶只有150萬左右,相當于我國一個普通縣的用戶數。而且,據資料顯示,巴基斯坦經濟以農業為主,移動用戶APRU值較低。
業界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移動接手后,需要大力吸引新用戶群和開拓增值業務服務,但Paktel和巴基斯坦當地電信部門之間惡劣的關系和頻段問題,很可能會給中國移動的業務開展帶來諸多障礙。
2003年2月,Paktel獲得了GSM-900牌照,10月又獲得了GSM-1800頻段的牌照,但在2004年4月,巴基斯坦電信局又發出了兩張GSM牌照,這為后來雙方在GSM-1800頻段分配問題上的沖突埋下了伏筆。
巴基斯坦電信局后來發出的兩張牌照要價2.94億美元一張,并要求此前已經獲得了頻段的Paktel補交牌照費,而Paktel認為自己不應該補交,雙方為此對簿公堂。自此以后,Paktel和電信局之間的交惡關系一直維持到現在。
雖然去年11月Millicom獲得了1800 MHz新頻段,但不是永久性的,而且,巴基斯坦政府拒絕它延期繳納2900萬美元的授權分期付款費用。而據美聯社的報道,由于和巴基斯坦電信局關于增加寬帶頻段的談判失敗,Millcon見勢不妙,最后決定賣掉Paktel大部分股份。
Millicom總裁兼CEO Marc Beuls在一份聲明中也暗示,出售Paktel后,該公司將集中力量發展其他滲透率增長快、經營前景樂觀的地區市場。
本地化考驗
完成并購之后,中國移動將可能直面用戶數量達2200萬的Mobilink和960萬的巴基斯坦電信旗下的Ufone的競爭。但郭海濤還是樂觀地估計:“ 在未來的一年到兩年的時間,中國移動會進入巴基斯坦移動運營商的前三名?!?/p>
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卡拉奇的投資公司Jahangir Siddiqui Capital Markets主管Mohammed Sohail也表示,由于巴基斯塔政府已經決定不再發放新的牌照,中國移動此次收購主要是看重了Paktel手中握有的牌照,進而開拓市場。
獲得牌照只是第一步,跨國的管理和運營是對中國移動最大的考驗。擺在中國移動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適應當地情況,搞好本地化經營和管理。例如,當地移動公司的雇員相當于公務員,屬于永久雇員,如果要裁員,中國移動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和此前已經走出去的華為、中興不一樣,中國移動此次國際化“試水”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服務,這就意味著要和當地的普通老百姓打交道,如何把國內的運營經驗和當地民俗、社會文化相融合,提供貼近當地用戶需要的服務,是一段時期內中國移動需要面對的問題。
專家建議
● 中國移動要善于利用低資費來吸引用戶,開發用戶喜歡的服務,適應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 中國移動要有一定的耐心,等待第三世界移動用戶增長“雪崩期”的到來。
● 巴基斯坦并非完全市場導向的國家,官本位較嚴重,政府關系相當重要,因此,中國移動和當地政府搞好關系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