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干部人事檔案應完整、真實
一份符合要求的干部人事檔案,應該具備真實性和完整性。它的內容構成可劃分為十類,分別為:履歷,自傳材料,鑒定、考核、考察材料,學歷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材料,政治歷史情況的審查材料,參加中國共產黨、共青團及民主黨派的材料,獎勵材料,處分材料,錄用、任免、聘用、轉業、工資待遇、出國、退休、退職材料及各種代表會代表登記表等材料,其他可供組織參考的材料。以上材料是在組織人事工作及平常工作中形成的,記載干部個人有關真實情況,并已處理完畢,手續齊全,符合歸檔要求,具有保存價值的正式文件材料。
當然在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中也存在不完善、不確定的現象。于是就產生了干部人事檔案信息內容更正的可行性。人事檔案信息內容的更正應以個人信息為對象,兼顧社會組織或團體對個人的相關評價信息。這些信息都有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發生變化,對其進行更正不僅符合干部檔案現實性、真實性和動態性的特點,而且也要保持人事檔案作為歷史記錄的優化狀態。個人在請求人事或干部管理部門對家庭狀況、學歷、年齡、參加工作時間、健康狀況、婚姻狀況等個人信息做出變更、補充時,應對更正與更新的信息內容的真實性進行認證。對有關評價個人的信息,有關主體(組織部、紀檢、監察部門)也負有認證的責任。只有經過主管部門的認定,才能保證個人檔案材料的真實可靠。
2 認真做好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收集管理
2.1 移交工作。應把反映干部個人主要經歷、政治思想、品德作風、業務能力與實績貢獻等結論性的材料作為收集歸檔的范圍。各單位、部門形成的人事材料一般應在處理完畢后移交檔案部門歸檔,任何組織與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積壓、滯留應歸檔的材料,例如,通過組織、人事部門收集到的干部錄用、聘用、任免、鑒定、考察、考核、工資待遇、培訓等方面的材料,都應主動移交干部所在單位人事部門管理。
2.2 聯系和索要工作。檔案員要經常與組織、干部、人事部門保持工作聯系,確保信息反饋及時、準確:還要注意人員在跨時空、跨單位活動時所形成的檔案材料的收集:對于未能及時遞交到檔案部門的檔案材料,要及時發函或登門索要。
2.3 檢查核對工作,檔案員對所管人事檔案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數,應確定半年或一年對所管人事檔案檢查核對一次,發現由于同名同姓或張冠李戴而錯裝錯收的材料要及時糾正:對因人員工作調動應轉出的檔案,要提請有關部門派專人將其完整齊全地送往新單位,不屬于人事檔案的材料,要退回原單位。發現短缺的材料,要及時到有關部門收集。近年來,一些投機鉆營者,為轉干、調資、提拔、就業提供假文憑、假證明等虛假材料,檔案員要及時與有關部門和主管領導反映,對不準確的材料不接收,要嚴把檔案材料的真實關。
2.4 登記工作。為了掌握收集工作的情況,避免檔案材料遺失、散落,應做好人事檔案材料的登記工作,一是要將收集到的人事檔案材料逐份進行登記。二是送交單位填寫移交清單,作為轉出或接收的底帳,以便檢查核對。三是對借用人事檔案的人員,進行借閱利用登記。
3 用制度規范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人事檔案部門要認真貫徹中央組織部重新修訂的《干部檔案工作條例》和《干部管理工作細則》,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健全收集歸檔、材料鑒別和整理、保管和安全保密、利用、轉送、檢查核對等制度,用制度來規范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
4 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建立干部人事檔案數據庫是干部人事檔案信息管理的基礎工作,它的前提就是對干部人事檔案十大類的內容進行整合,所以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人員要對每個干部形成的材料及時進行收集、鑒別、審核,這樣才能為人事檔案數據庫提供所需的信息。
逐級建立干部人事檔案局域網,通過局域網之間的相互鏈接,實行干部人事檔案網絡化管理。在管理上要堅持誰管理誰負責,按照管理權限由主管部門負責人事檔案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在使用上可根據用戶的不同情況,通過身份確認提供所需的檔案材料,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同時,要改變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減少因查閱紙質案卷而造成的毀壞,使紙質案卷得以長期的保存使用。
(作者單位:中共駐馬店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