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檔案編纂具有社會性特征
從事檔案編纂工作的主體是檔案工作人員。檔案編纂人員是以社會公眾代表的身份參與檔案信息的加工、創作活動的。因此,編纂主體在檔案信息的選擇過程中,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志或社會個體的價值觀作為判斷、使用檔案信息的標準,更不能庸俗地迎合某些社會思潮,而應該以廣大社會公眾對文化的需求、原始文件信息傳播的難易程度等社會價值為標準來選擇檔案信息,把握檔案編纂主體的社會性,有助于讓編纂主體樹立社會責任感,增強政治敏銳性,提高自身素質,防止在選擇檔案信息的文化方向時,因主觀因素而出現偏差。
2 檔案編纂具有從屬性特征
首先,檔案編纂要從屬于黨和國家的意志,為黨和國家生存與發展總結歷史經驗。其次,它從屬于社會公眾,為公眾服務是編纂工作的宗旨和目的。檔案編纂的從屬性決定了它如果脫離了社會和公眾,就不可能被廣大群眾所認可,就喪失了存在的基礎,而檔案編纂工作只有適應社會公眾需要才能發展繁榮。檔案編纂信息的價值最終是要由社會公眾來認可的,檔案編纂人員只有貼近社會、貼近公眾、貼近實際,才能創造出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檔案編纂信息和文化產品。
3 檔案編纂具有相對自主性特征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對于一種文化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往往習慣于根據自身實踐經歷、認識能力、心理感受等來判斷其優劣。由于產生的主觀反映不同,檔案編纂人員從檔案信息中選擇材料時,也難免要受自身主觀意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制約。即便是水平很高的檔案編纂人員,也會受到一些行業潛規則或范式方法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定向因素,這些因素將給檔案編纂人員在文化發展創新方面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盡管我們不希望帶來負面影響,但實際上編纂人員在選擇某一檔案信息時,都要或多或少地受到自身主觀意識的制約,由于個人價值觀和素質的差異,可能會導致某些珍貴檔案信息被編纂人員自覺不自覺地予以剔除或誤解的情況發生。為此,一方面我們要承認編纂人員的自主性;另一方面當這種主觀性與檔案編纂的基本原則、社會公眾需求相違背時,要堅決予以克服,使其負面影響限制到最低程度。
4 檔案編纂富有時效性特征
檔案編纂是檔案動態管理中的一個過程。它是否有價值及價值的大小也與時間密切相關。許多檔案信息在恰當的時機選出就有價值,錯過了時機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有的檔案信息在這個時間內的價值就很大:錯過這個時機其價值就會大大降低。這一點尤其表現在檔案文獻中的科技信息、經濟信息、決策信息和社會動態信息方面,其社會價值和效應與時間的關系更為密切。此外,公眾對檔案信息內容的需求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如公眾對檔案信息的喜好、期望、習慣等,都會隨著思想觀念、社會風尚、經濟水平以及個人年齡、素質的轉變而表現出不同的需求,因而,檔案編纂信息是否具有時效性,直接影響著檔案信息產品的價值和社會效果。
5 檔案編纂具有系統性特征
檔案編纂是一項滿足多方面需求,具有綜合性特點的系統工程。這反映了公眾對檔案信息日益多樣化的客觀要求,為了收到良好的傳播效果,檔案編纂必須根據不同公眾的需要,遵循“系統管理,統一分類,有效利用”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編纂活動。顯然,檔案編纂得越系統,類型越豐富,利用就越有效,就越容易開發出檔案的內在信息價值,此外,檔案編纂不能片面強調原始性,或只滿足少數公眾的檔案信息需求,而忽視了廣大公眾對檔案信息編纂多類型、多層次的文化需求。檔案編纂工作應根據國民整體文化素質狀況和社會文化發展趨勢以及當地實際情況,按照不同要求和標準,編纂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檔案信息成果,以便于全體社會公眾吸收和利用。
6 檔案編纂具有實用性特征
利用是檔案編纂成果實現其價值的最根本目的和途徑。編纂成果能否發揮重要的參考作用和服務作用,主要取決于所編纂的檔案信息是否具有實際利用的價值。檔案編纂社會價值和效應,只有在滿足公眾社會活動的需要中才能得以實現。特別是在全面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大環境下,檔案編纂工作一定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檔案編纂成果在創新文化、傳播知識、社會教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實用功能。通過自身功能的發揮,贏得全社會對檔案編纂工作的重視和認可。
(作者單位:開封市田家炳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