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管理》作為我國省級檔案學期刊,近年來改革創新的步伐很快,令學界矚目。
首先,學術性增強,刊載長文章的數量明顯增加。期刊頁碼增加到96頁,學術信息量也大為增加。與前幾年相比,《檔案管理》刊載長文章數量、質量都有明顯的增長。2007年第1期“學者對話”,來自浙江大學的傅榮校、何嘉蓀兩位教授,就建國以來我國檔案學理論的若干問題進行了探討,總共占9個版面的篇幅,力度可謂大矣,就在這一期,4個版面以上的論文也有5篇,這樣的發文力度,其他省級檔案期刊恐怕一時難以企及,就是與《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這樣的純檔案學術期刊相比,也毫不遜色。當然,與國外檔案學術期刊相比,《檔案管理》尚有相當大的提高余地。就是與圖書館學、情報學的期刊相比,也還有很大的不足。由武漢大學主辦、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承辦的《圖書情報知識》近年來的創新力度更令學界矚目。筆者曾經在投稿時與該期刊的常務副主編周黎明編審做過交流,她說,我們期刊發表文章看質量,而不以篇幅作為取舍的標準,若文章質量好,再長的文章我們也能夠刊載出來,心細的讀者就會發現,2004年以來,《圖書情報知識》刊載的長文章數量明顯增多,期刊中5個版面的文章相當多,現在的《圖書情報知識》已經很難見到3個版面以下的短文章了。2007年第2期的《圖書情報知識》更是用了16個版面刊載了王子舟教授等撰寫的《圖書館如何對殘疾人實施知識援助》一文。試想,如果一個期刊經常有這樣的文章,其學術品位自然會,芝麻開花節節高。《檔案管理》已經在積極嘗試這條路,那么其他的檔案學期刊是否應當邁開相應的步子呢?
其次,編讀交流頻繁。在《檔案管理》里面,讀者的意見、建議常以各種短文章的形式刊載出來,這在檔案學期刊中是不多見的,正是這些意見,推動了《檔案管理》雜志不斷進步。
最后,《檔案管理》積極探索網上投稿、審核、編輯、排版的一體化流程,并準備把通過初審但沒有通過終審的稿件以網絡版的形式(需要得到作者同意)發表在檔案界網站(www.dan-ganj.net)上。這既能夠方便作者與編者的交流、合作,促進期刊文章質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避免“一稿多投”現象的發生,同時將最新學術成果發表在網上,也符合國際學術界的開放存取運動精神,有利于我國檔案期刊積極探索新的論文編輯、發表形式。
因此,《檔案管理》雜志的創新活動,為我國檔案界其他雜志探索新的改革路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檔案學術期刊的辦刊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檔案學術的高低,而高水平的學術期刊有利于促進專業研究水平的提高,從而推動檔案教育和檔案行業水平的發展。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