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一天上午,剛踏進機關大院的門,一陣幽幽的香氣襲來,是那種沉郁、高雅的、沁透心脾的味道,不禁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站在院子中央定定神兒,做深呼吸。呵,滿院都是花香!我突然大聲喊道:“桂花開了”!我三步并作兩步奔向那幾棵桂樹。它們開了,它們真的開了,頓時,激動的淚水濡濕了雙眼——它們足足讓我等了三年!
我悄悄地輕撫那深綠色的葉子,朵朵桂花就在那些葉子下面開著,不知道什么時間孕育了花的蓓蕾,也不知道什么時間獨自開放,就像一個人冷不丁打了個寒戰,芳香就彌漫了整個庭院,想怎么藏都藏不住。它們似乎不愿張揚自己的嬌美,也不愿打擾我們寧靜的生活,但只要它們開著,沁人心脾的花香會流散到馬路上和遙遠的空氣中。濃濃的香味吸引了每一位前來上班的同事駐足,我們共同收獲一份長久等待之后的驚喜。
2003年植樹節前,我們商議著要在辦公樓前面的小花園里種四棵桂花樹。我喜歡桂花的清香,尤其是她那自甘寂寞不事張揚的性格,更讓我對她產生了景仰之情。同志們在花木市場上精挑細選,終于選中了四棵丹桂,四棵弱小的幼苗在花園的西南角安了家。種下這四棵樹,就種下了我和同志們的真心期盼。同志們日復一日地呵護它們:澆水、施肥、除草、噴藥,給它們的關愛似乎超過了對別的花木,就等它們早日開花。只要院子里到處洋溢著桂花的芬芳,那就是我們綠化美化的義一大成就了。凡來過我們單位的人,都說我們的庭院美,同志們自己動手種花養草,美化環境,使我們不大的院落四季如春,溫馨怡人,春夏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青。可偏偏就缺少清香逼人的桂花。
桂樹種下的第一年,它們比著豎長個頭,橫長枝權,卻沒有一朵花的蓓蕾,心中漸漸生出些許落寞,可內心里還相信它們是會開花的;第二年,同志們依然像往常一樣精心養護它們,它們仍然爭先恐后地比著長個子,亭亭玉立。生機盎然,卻依然沒有見到一朵花的影子。同志們的心情急躁起來。我也疑惑:三米多高的桂花樹,怎么也該開了,會不會是樹的種有問題,買來了所謂的“公樹”?到了第三年,我們期望它們開幾朵花,哪怕是三五朵,聊作安慰也行。到了農歷七月底,我再次來到桂花樹旁,期望發現奇跡,事實上,我還是什么也沒有發現,除了微風吹動它們衣裙的沙沙聲響外,我又一次無望而返。盼望開花的愿望就這樣一點一滴地被消磨,關注桂花的人越來越少。有人建議,砍掉桂花種月季吧。還有人建議,砍掉桂花種幾株桅子花吧。
就在我們要放棄種養它們的時候,丹桂悄然開放,讓人始料不及。挨挨擠擠的花朵裹滿了樹枝,像突然間從樹枝上蹦出來的一樣。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我們天天陶醉在無以言表的美妙氛圍中,上班的腳步變得輕松了,上班時間也變得短暫而美好,下班的時候,同志們不約而同地來桂花樹邊站一站,你一言,我一語,向桂花樹誠懇地“懺悔”:我們真是太缺乏耐心了,我們目光短淺,在對你付出了很有限的辛勞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期望得到你的回報,我們不知道短暫的沉默是蓄積能量的過程,她一旦釋放將燦爛無比。由此,使我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們常說檔案工作者一天到晚在陳舊的紙堆中忙碌,卻看不到什么效益。此時他們對待檔案的境界與我們當初對待桂花的心情是何等的相似。我們也應當像桂花那樣,忍辱負重,勤勉工作。蓄積能量,待機而發,使我們的“蘭臺”之花開得更艷,香氣更濃。
那一簇簇的桂花,在風中低眉頷首,不事張揚,似乎在訴說,又似乎在招手示意。它們的志向,我想風是知道的。從颯颯的秋風里,我終于讀懂桂樹,它是君子樹。要不然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怎么說“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呢?
(作者單位:南陽市臥龍區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