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硬件設備與局域網設施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物質基礎。沒有必要的硬件設備及相應的投入,檔案信息化就無從談起。下面我們以仲禾在《中國檔案》2002年第7期至2005年第2期公布的2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下簡稱省、區(qū)、市)檔案工作基本情況中相關數據為依據。對我省與其他省(區(qū)、市)在館藏檔案數量、計算機硬件數量、局域網建設數量上做一個比較分析。
1 館藏檔案數、計算機硬件數、局域網建設絕對數比較

1.1 館藏檔案數量。我省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數量為$24萬卷,在23個省(區(qū)、市)中位列第8,位置靠前。詳見表1。
1.2 計算機硬件數量。以擁有計算機的絕對總量計,我省在23個省(區(qū)、市)中位居第11位,位于中間。省館擁有計算機數量在同級檔案館中位居第17位,地級檔案館擁有計算機數量在同級檔案館中位居第8位,縣級檔案館擁有計算機數量在同級檔案館中位居第13位。詳見表2。
以單個檔案館擁有的數量計,23個省級檔案館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58臺,我省為21臺,為平均值的40%,低于平均值60%。
287個地級檔案館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9臺,我省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7臺,為平均值的78%。
1938個縣級檔案館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1.6臺,我省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0.7臺,為平均值的40%。在8個按平均值計尚有空白縣的省區(qū)中,我省的空白縣比例最高,155個縣級檔案館只有103臺計算機,52個空白縣級檔案館占到了我省縣級檔案館的1/3。詳見表2。
1.3 局域網數量。局域網是無紙化辦公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實現檔案信息共享的基本形式。在局域網的絕對量上,我省在23個省(區(qū)、市)中居第12位,位次靠后(同樣數量按同一位次計)。其中省級檔案館與縣級檔案館為空白,地級檔案館居第6位。詳見表3。
若以平均數計,在23個省級檔案館中只有4個尚沒有建立局域網,我省占了1席。
287個地級檔案館共建有局域網134個,建網率為47%。我省19個地級檔案館建有局域網4個,建網率為21%,不到平均建網率的一半。
1938個縣級檔案館中建有局域網102個,建網率為5%。我省155個縣級檔案館還沒有1個建有局域網,建網率為0。詳見表3。

由于我省檔案系統(tǒng)的網絡建設相對落后,計算機應用基本上還處在單機階段。這一階段對檔案信息的共享需求不高,相應地對工作人員網絡知識與技能的要求也不高。
2 人員數量、館藏案卷數量與計算機數量的相對擁有量比較
以上是我們就23個省(區(qū)、市)的館藏檔案、計算機硬件、局域網建設絕對數量情況進行的比較。由于各省(區(qū)、市)的所轄范圍不同,館藏檔案數量不同,這種絕對數量的比較不一定能夠反映出真實的差距。因此,我們以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和檔案部門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兩個值對這23個省(區(qū)、市)進行一下比較。

2.1 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以全省檔案案卷數與計算機總量計,按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進行對比。23個省(區(qū)、市)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81臺。我省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尚不足50臺,只達到23個省(區(qū)、市)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的60%。在23個省(區(qū)、市)中居第18位,從計算機絕對擁有量的第11位后退了7位。不僅與北京、廣東、浙江、上海這些發(fā)達地區(qū)相比有很大差距,就是與寧夏、新疆、廣西、青海、甘肅、貴州這些西部省份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詳見表4。
再看省、地、縣三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的分級對比。
23個省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133臺。我省省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率為95臺,雖然只達到省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的70%,但在23個省級檔案館中名列第12位,處于中游,超過了江蘇省、天津市、重慶市。
287個地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145臺。我省19個地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為115臺,達到地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的80%,總體可以排到第8位,甚至超過了上海市、江蘇省這樣的發(fā)達地區(qū)。
1938個縣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144臺。我省155個縣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27臺,只達到縣級檔案館每百萬卷檔案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的19%,總體只排到第22位。詳見表4。
從上述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我省各級檔案館在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上都低于同級檔案館的平均水平,但省、地兩級檔案館的差距并不大,差距主要集中在縣級檔案館上。2.2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按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進行比較,23個省(區(qū)、市)每百人計算機平均擁有量為26臺,我省為9臺,只達到平均擁有量的35%,列第15位,居于最后(同樣數量按同一位次計)。其中與發(fā)達地區(qū)的上海相差近10倍,與北京相差近8倍,與浙江、天津相差近5倍,與遼寧、福建、山東、河北等省份相差l倍以上,與廣西、寧夏、江西、青海、甘肅等中西部地區(qū)也同樣存在差距。詳見表5。
再看省、地、縣三級檔案館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的分級對比。
23個省級檔案館每百人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49臺。我省省檔案館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為25臺,只達到省級檔案館每百人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的50%,在23個省級檔案館中列第16位。
287個地級檔案館每百人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34臺。我省19個地級檔案館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為25臺,達到了地級檔案館每百人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的74%,總體可以排到第14位,居中。
1938個縣級檔案館每百人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16臺。我省155個縣級檔案館每百人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為4臺,只達到縣級檔案館每百人平均計算機擁有量的25%,總體排名墊底。詳見表5。
從上述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我省各級檔案館在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上都低于同級的平均水平,但地級檔案館的差距不是很大,主要差距在省和縣兩級檔案館,特別是縣級檔案館的差距過大。詳見表5。
3 與館藏檔案數量和計算機擁有量大致相近省、區(qū)的比較
為了增加可比性,我們同在館藏檔案數量和計算機擁有量大致與我省相近的陜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再進行一下比較。
從總量上看:在館藏量(表1)、計算機數量(表2)、局域網數量(表3)、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表4)、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表5)五項中,局域網一項我們與兩省區(qū)比有明顯差距,其他四項均基本相同或接近。
從三級綜合檔案館的情況分別看:在計算機數量(表2)上,省、縣兩級檔案館有一些差距。在局域網數量
(表3)上,各級均存在差距,其中省、縣兩級檔案館差距更大些。在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表4)上,主要差距在縣級檔案館。在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表5)上,主要差距在省、縣兩級檔案館。
4 與人均GDP相近省、市的比較
表6是23個省(區(qū)、市)2001年人均GDP統(tǒng)計表(數據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我們從中選擇與我省人均GDP相近且略低的青海省、重慶市進行比較。
從總量上看:在館藏量(表1)、計算機數量(表2)、局域網數量(表3)三項中,我省是領先的。在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表4)上我省居中。在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表5)上我省落后于這兩個省(市),且差距不小。
從三級綜合檔案館的情況分別看:在計算機數量(表2)上,省、市、縣三級檔案館均高于青海省,低于重慶市。在局域網數量(表3)上,省級檔案館有差距;地級檔案館從總量上看我省是領先的,但由于我省地級檔案館數量大(19個,已建網4個,建網率21%;重慶市2個,已建網1個,建網率50%;青海省8個、建網率0),實際上并無太大優(yōu)勢,反倒是我省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更大;縣級檔案館雖然三個省市處于同一水平,但同樣由于我省縣級檔案館數量大(河南省155個,青海省47個,重慶市38個),相對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就更大。在每百萬卷檔案計算機擁有量(表4)上,地級檔案館我省相對領先,而省、縣兩級檔案館三個省市的水平大致相當。在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表5)上,省、縣兩級檔案館落后于這兩個省市,地級檔案館強于青海省,而落后于重慶市。
5 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我省各級綜合檔案館在檔案信息化建設上都存在硬件投入不足的問題,特別是縣級檔案館的計算機及相關信息化硬件設備投入嚴重不足。這就導致我省在計算機硬件與局域網建設上與其他省(區(qū)、市)存在一定差距,這種差距對我省檔案信息化建設起著關鍵性的制約作用。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必要的信息化硬件裝備,檔案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話。
因此,在“十一五”期間我省應加大對各級綜合檔案館的計算機及相關信息化硬件設備的投入,使各級檔案館的計算機及相關信息化硬件設備擁有率接近或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為檔案信息化工作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
(作者單位:開封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