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檔案館現存1947年10月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以下簡稱《毛選》)六卷本一套。該套《毛選》由中國共產黨晉察冀中央局編輯,太岳新華書店印刷發行,太岳各地新華書店及各代銷處分售。其印刷量為精裝本200套,普通本1500套。本館所藏為普通本。該套《毛選》為32開本,繁體字,豎版豎排,右側裝訂,計880頁,63萬余字。其載體為生宣紙,黑色油墨鉛字印刷,封面為米黃色60克油光紙,左側透底套紅豎印特大號宋體“毛澤東選集”五字,右側上半部為黑色木刻版畫毛澤東頭像。
這套《毛選》每冊封面上的毛澤東頭像衣領角下方,均明顯的刻有注音符號“丫.T”標記,據推測,很可能是版畫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有意留下的標記。
該套《毛選》收錄了毛澤東1927-1946年間的38篇文章,按其論述的不同問題分編六卷。卷一為農民運動論:卷二為新民主主義論:卷三為抗戰論:卷四為軍事論:卷五為經濟工作論:卷六為黨的作風論。
該套《毛選》的38篇文章有25篇經技術處理后被建國后出版的四卷本《毛選》全文收錄,有2篇僅節錄一少部分,有1篇被大部分節錄。
1 未被四卷本收錄的文章
1.1 1931年1月26日的《興國調查》。該文詳盡反映了興國縣十(永豐)區蘇維埃政權建立后7個方面的情況,45000余字。
1.2 1933年12月15日的《長岡鄉調查》。該文為加強基層蘇維埃政權建設,反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全面介紹了興國縣長岡鄉蘇維埃政權的建設經驗,2500余字。
1.3 1933年的《才溪鄉調查》。該文全面介紹了中央蘇區福建上杭縣上才溪鄉、下才溪鄉蘇維埃政權建設情況,11000余字。
1.4 1938年2月的《與合眾社記者的談話》。該文系毛澤東在延安接見美國合眾社記者王××時的談話記錄,以問答形式記述了毛澤東一一解答記者就抗戰、軍事策略、國共合作、八路軍、東北義勇軍等提出的9個問題,3000字。
1.5 1943年10月6日的《在延安慶祝十月革命節干部晚會上的講話》。該文系毛澤東在慶祝蘇聯十月革命26周年大會上所做的國際形勢報告,2000余字。
1.6 1943年10月的《論合作社》。該文系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對陜甘寧邊區變革生產方式,開展大生產運動進行了全面總結,2000余字。
1.7 1944年6月12日的《與中外記者團談話》。該文分兩部分,一是毛澤東致辭歡迎中外記者造訪延安,二是以歸納形式就國共談判、國內外反法西斯形勢、中共主張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3000字。
1.8 1944年12月15日的《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上的演說——1945年的任務》。該文在分析了全國抗戰形勢后,重點就解放區黨政軍建設,取得抗戰勝利等15個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約7000字。
1.9 1945年9月的《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澤東在渝談判期間,英國路透社記者甘貝爾書面提出12個問題,毛澤東一一解答。全文曾刊載于1945年9月27日的重慶《新華日報》,2000余字。
1.10 1946年6月22日的《為美國對華軍事援助法案的聲明》。該文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嚴正立場,800字。
2 被四卷本節錄的文章
2.1 六卷本刊載1929年12月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閩西古田會議》,共9個問題280004余字。四卷本僅收錄了一個問題約5000字。該文篇首載有800余字的編者按,充分肯定了古田會議決議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并明確指出收錄這篇文章是因為當時中央決定把這份文獻規定為軍隊干部的整風文件與全軍的教材。
2.2 六卷本刊載的毛澤東1942年12月《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共論述了10個方面的問題,1200004余字。四卷本僅收錄了一個問題約3000字。
2. 六卷本刊載的1940年2月1日毛澤東《在延安民眾討汪××大會上的演說——相持階段的形勢與任務》,論述了4個方面的問題,5000余字。四卷本收錄了前三個問題約3500字。
上述未被四卷本《毛選》收錄的毛澤東文章,從內容看,不僅對進一步研究和豐富毛澤東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對研究黨史、軍史、農運史、抗戰史、政權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群團、婦女、兒童、工商、物價、稅務工作及區劃、人口、土地等問題均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
(作者單位:南陽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