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佛教的傳入,無疑影響了之后中國雕塑的發展,石窟雕像、禪林彩塑等如雨后春筍,占了古代中國雕塑的大半壁江山。在不斷的歷史、文化交融里,“儒、佛、道”最終三教合一,佛教也至此完全被漢化。與本土現實生活相結合,變得世俗化。佛教走入現實生活愈是深入,佛教造像便愈加寫實,具有現實主義的情節。這樣一來,使習慣了“大象無形”注重寫意精神的中國,出現了一批極其寫實的雕塑——羅漢雕像。
說來羅漢造像的興起還是在唐代禪宗盛行以后,它從一開始就幾乎完全蛻去了印度鍵陀羅造像風格的影子。大漢的衣服,古代中國人的臉,是當時中國全天下善男信女們心靈中所呈現出的形象?;剡^頭來說寫實,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上,早在秦朝就有了崇尚現實主義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馬俑。它充分說明了古代中國寫實藝術之偉大:樸素的寫實風格,一張張各不相同的臉、真實宏大的場景,一經發現,便猶如在世界引爆了一顆中級核彈,成了舉世罕見的“第八大奇跡”。秦時已然,唐宋為烈,后世寫實又進一步加強了雕塑的藝術表現力。于今要說的羅漢寫實造像,在表現力上無不精彩紛呈,令人驚嘆。比如莫高窟的迦葉像與阿難像、山東長清靈巖寺的宋代彩塑羅漢群、江蘇吳縣保圣寺的北宋18羅漢像、河北易縣龍門寺八佛洼的遼三彩羅漢以及山西平遙雙林寺的明代羅漢群都是古代寫實雕塑的經典。這些雕像均約為真人等大,人體比例解剖、肢體運動空間都非常精準,這不禁讓吾人問:沒有透視觀察法和人體解剖知識的古代中國匠人是如何做到的?
再言雕塑寫實手法。像莫高窟的迦葉與阿難,匠人的技法令人驚嘆,極擅長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對比使羅漢像更加立體鮮活。占人云:“寫其形必先傳其神,傳其神必先寫其心,寫心惟難”,為難匠人想得如此周到,他為迦葉披上了天竺袈裟,將其塑造成了一位苦行戒律、歷盡滄桑的老者,神情剛毅堅定,眉宇間流露出沉思與隱忍。而阿難的形象則是一位年輕、溫順、親切、俊秀、身穿漢服的“書童”,在他上面充分展現了一種世俗化的感情,透著一種柔美。
中國四大禪林之一的山東長清靈巖寺的宋彩塑羅漢群,寫實之極不禁令梁啟超先生贊嘆其為“海內第一名塑”。這其中以沉思羅漢最負盛名。高度傳神逼真的寫實技巧塑造了一位身材健碩的中年僧人形象,身背挺直端然而坐,厚重的衣褶自然垂擺。匠師尤為重視塑造人物神情的細節:額上隱現的一經絡、微蹙的雙眉、眉宇間的皺紋、略微瞇起凝視的雙眼、微動的嘴角、頸部肌肉與胸鎖的寫真。這樣一系列的處理。已經可以讓雕塑完全生動,然匠師要盡善盡美,用色彩廁龍點睛,尤其是仿真的膚色,使雕像更富藝術感染力。
江蘇吳縣保圣寺的18羅漢,獨具匠心,將羅漢置于一種無窮變幻的山石、流水、草木之中。這種布置方法表現了羅漢們遠離塵世、秘隱林間、修身養性的情景。這種手法也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雕塑語言。這18羅漢均被刻畫成“胡貌梵相”手法寫實而歸納,富于裝飾性,是在寫實基礎上夸張深化。在此說一下這18羅漢原有16尊者,中國人將《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以及此書翻譯者玄奘法師并入了16羅漢,經五代后漸變為18羅漢。遺憾的是1927年的一場大火,焚毀了保圣寺18羅漢中的9尊,現存羅漢中當以民間俗稱的“降龍羅漢”最有學術價值。
而說起河北易縣龍門寺八佛洼的遼三彩羅漢則是令余不盡哀痛了。一直秘藏于深山具有晚唐風韻的遼塑佳作,共16尊。20世紀初,被文物商賊以“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的名號盜運出境,途中毀棄至少3尊造像,后全部流散海外。二戰時期,舊藏于德國柏林東亞藝術館的1尊也不幸毀于蘇聯大軍攻占柏林的戰火之下,現存世僅10尊。他的寫實,可謂是超寫實。曾經有外國學者欣賞了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1尊遼三彩羅漢后,驚嘆不已,將其與藏在法國盧浮宮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并稱為“雕繪雙壁”。我國學者梁思成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期間,也見到過藏在該??脊叛芯克?尊遼三彩羅漢,贊嘆其可于羅馬造像相比,甚至不亞于文藝復興時期的精品。由此可見,遼三彩羅漢寫實已經到了何種境界了。這些羅漢寫實細微到了極小的起伏變化,表現了羅漢不同的年齡、性格、氣質、衣紋,以假亂真,施之以三彩釉,使羅漢輝煌燦爛光彩照人。
山西平遙雙林寺的明代18羅漢是中國傳世之經典。羅漢群富有生動戲劇性,被人稱之為“神品”,然而可悲的是明清中國雕塑全面衰敗,在雙林寺羅漢身上,似乎已經找不到創新了,缺失藝術激情與感染力。
以上膚淺聊了這些,緣于近來做雕塑人體寫生,思考了西方寫實雕塑大師名作之后,甚是覺得我國古人雕塑寫實能力亦不遜色還具風韻,遂修下此文。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