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的費用是所有信用卡話題中最為敏感而又難以繞過的話題。本文主旨并不在于告訴持卡人某些減少費用的小技巧,而試圖揭示信用卡費用現在與未來的某些規律和趨勢。這些東西也許正是持卡人最難得到的。
信用卡的費率結構
從持卡人的角度看,本土銀行發行的信用卡的一般費率結構如下表所示。

作為資深的信用卡專家,民生銀行昆明信用卡營銷中心總經理祁軍先生傾向于將上述費率結構簡化為兩大類,即透支利息收費和雜費,后者包括了基本業務費用、交易費、查詢費等大類。“沒有強調年費的原因在于,當前各大發卡行的信用卡費用結構基本一致,只要持卡人年度刷卡達到一定次數或金額,當年的年費基本上都能全部免掉。”祁軍說。
信用卡費用結構現狀
中國當前信用卡業務收入的3大組成中,循環利息支出占據了持卡人全部支出的50%左右,特約商戶或優惠商戶返給銀行的傭金約占35%,各種雜費共占15%。即在實際由持卡人支付的透支利息和各種雜費之中,透支利息占據了絕對主要的位置。
95%的持卡人不愿意透支
“上述費用結構在所有持卡人身上并非平均分布。”祁軍說,中國當前80%的持卡人持有的信用卡是“睡眠卡”,也就是盡管他們申辦了信用卡,卻很少使用甚至從來不用。剩下的真正使用信用卡的20%的持卡人中,有一半是不支付透支利息的,也就是他們可能會經常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費,但總是能在免息還款期內還款。只有10%的持卡人是真正承擔透支利息的,而這部分持卡人中又有一半是“非自愿”支付透支利息的,即并不想支付透支利息,只是因為忘記在免息期內還款或轉賬不成功,而不知不覺地支付了利息。只有5%的持卡人是在知情的情況下、自愿使用循環信貸來調節收支。即盡管信用卡實際支出的50%是透支利息,95%的持卡人卻是不情愿支付透支利息的。
信用卡收費吃大鍋飯
“中國的信用卡有點像在吃大鍋飯。”祁軍認為,由于金融制度和客戶現實承受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不管發卡行為客戶實際支付了多少成本、提供了多少服務,收費往往都是一個標準,還沒有分層次和分開。
消費分期付款值得嘗試
信用卡資深專家——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裁馮菁女士直言,國內銀行目前都還是拓荒者,只能在接受目前現實的前提下做積累和打基礎。銀行廣泛接受客戶的免息消費,也就是銀行和產品制造商合作,成為其銷售渠道,流通環節的利潤給銀行,而客戶既享受到優惠的價格,又能夠從銀行免息借錢,從而實現了客戶、廠商和銀行的三贏,但銀行顯然無法從這一領域得到收益遠高于商戶傭金的透支利息。當前產生透支利息的可行方式是消費分期付款,其相對于消費信貸的優點在于,利息僅為2%或者3%,比消費貸款的5.5%要低,同時還不像消費信貸那樣需要抵押。各發卡行也已普遍認識到這一領域的巨大市場潛力,正在大力開拓。
信用卡費用的發展趨勢
信用卡的費用結構將來會朝什么方向發展呢?收費是否會一直往上走?
分層次征收
“首要的是分層次征收。”祁軍強調,分層次征收就是針對不同的細分客戶群征收不同的費用,高端、中端、低端客戶希望享受不同的服務,支付不同的費用。如有的客戶享受打高爾夫球、機場貴賓通道等高端增值服務,可以進行高收費;有的客戶看重的是一些實惠便宜,能不收錢盡量不收錢。
服務項目自選
“以后信用卡收費的趨勢就是勾選項。”祁軍的提法很形象,“持卡人希望享受哪項服務,就勾哪項服務,發卡行也就對應征收哪項費用,就像超市自選一樣。”
多用卡就減免
“多用卡就減免,鼓勵客戶多用卡。”祁軍認為將來設計收費的一條重要原則是鼓勵用卡。“比如你信用卡刷夠8次,年費就可能不收了。你消費,就多給你送積分和禮品。”祁軍指出,鼓勵持卡人多用卡,是為了在不增加持卡人負擔的前提下,讓銀行能回收某些成本。“用現金和用卡的區別在于,多用卡商戶就會返傭給銀行。拿1萬元到商店買彩電銀行不會有任何所得,但如果刷卡商戶就會返100元給銀行。”
費用會波浪式上升
信用卡收費會隨著金融收費的普及而提高嗎?“費用總體上會呈波浪式上升。”祁軍解釋道,信用卡費用運動形式和規律與股市差不多,也就是先漲,漲完了再跌下來,跌下來然后再漲。“例如這兩年不收年費,兩年后再收年費,再過兩年又不收年費。”祁軍拿房價打了個比方。“比如房價漲上去的時候可以買個毛坯房,后來價格降下來了,但是在里面又精裝修、配家具、送車位,價格又漲起來了。”
友情提示
當前中國持卡人對信用卡存在一種矛盾情結,既想享受信用卡的便利,又對透支利息避而遠之。如何選擇費用得當的信用卡?祁軍支了一招,就是持卡人在選卡前一定要將自己的需求作一個細致的分析。“不同持卡人的需求大相徑庭。有的看重的是增值服務,有的看重是用便利,有的看重優惠折扣。所以首先要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也就是勾好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