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晴的日子,加滿油,出發。
駕馭著技術卓越的現代產物去穿越古老滄桑的歷史文明。
尼桑風雅350XV與燕云十六州之古蔚州的零度接觸

擇路而行
蔚縣比北京城早,曾經去那里的路徑很少,而且山路蜿蜒難行。而今天要從北京到蔚縣就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了,這次因為同時要體驗一下尼桑風雅這款新車的動力與操控性能,所以選擇了一條融合了高速與山路不同路面狀況的線路。
剛入冬的北京,天氣一直不好,陰沉沉的很森冷。今天的天氣到是不錯,天色格外晴朗,于是加了滿滿一箱油,上路駛向北京城以外的世界。
之前對日系車的總體印象是外型秀氣,內飾精細,車體輕,操控靈活,節能省油。而新一代風雅的問世,卻一定程度上跨越了我想當然的日系印象。
“FUGA”這名字來自意大利文中的音樂術語“fugue”或“fuga”,指的是由音樂家巴赫創作的一種多韻律樂曲——賦格,因為這款車能夠讓人體驗到多重駕駛感受,所以得名“風雅”。
”中國版的這款風雅氣派而流暢的外形與北美版的車型別無二致,在北美它被稱為Infiniti,而作為尼桑在中國的品牌代表車型,風雅350XV所要完成的使命就是要把尼桑豪華轎車中的典雅質感推薦給所有用戶。“
在無限延展的路面上飛馳,350XV無時無刻不在顯露著它紳士般的風姿雅態,即使車速達到180公里/小時,依舊不會讓你感覺到任何的躁動與飄忽。動力上雖然達不到跑車那般提速生猛的推背快感,但相較同等檔次車品而言,350XV無論是從靜起還是再加速,車速與油門的呼應都還是不錯的,甚至在車速達到200公里/小時以上仍能有較明顯的再加速潛質。只是在急加速狀態中會有片刻溫柔的遲滯,像張滿的弓,感悟到命令后才會迅速離弦。當然如此強勁的動力,代價是耗油量的提升。

雞鳴驛的古往今來
在京張高速上有個出口叫雞鳴驛,那里有北京周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驛站,雖然本次出行的目的地是燕云十六州中的蔚州,但還是對那個《大話西游》里“一吻定情”的蒼涼荒城充滿了興趣,于是下道直奔雞鳴驛而去。
幾經兜轉,車子在一座四方土城前停穩。經久失修的城池,雖已是斷壁殘垣但基本的架構卻還堅毅挺拔。山一樣的黃土城墻似乎劃開了一個時代,穿城門而過,里面是一條蒼老的街。
自先秦起,雞鳴山與八寶山的峽谷里行洪而成的溝壑,便形成了一條自然的上谷干道。從宣州到懷來,這條路是必經的咽喉之地。從秦到元,雞鳴山下雖然沒有正式的驛館,但往來的商賈平民在此歇腳,早已成了一條不成文的慣例。直到明永樂十八年,雞鳴驛才正式在此設立,除了馬號和驛丞署之外,驛城里還設有總兵府、校場和驛學。隨著人口的增加,相應的民居、商鋪也越來越多。整個驛城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驛站,而是成為驛路上一個非常繁榮相對獨立的城郭。
從空中看雞鳴驛,這座四方古城會讓你想到三維游戲中屯兵的城垣。
風雅350XV的音響質感的確不錯,琵琶古曲抑揚頓挫如入近前,冬天的太陽隱入云層的剎那,幾乎真的認為自己已經穿越時空到了當年的驛丞署,馬上就可以看見燈籠高掛,聽到驛卒的更鼓聲了
在古老與現代間穿行
午飯吃了當地有名的莜面窩窩,味道很獨特。
繼續上路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不知何時,天空漸漸飄起雪花,然而卻已顧不得欣賞雪景,本就冰滑的山路因下雪而更加難行,而且因此地與山西交界,所以往來運煤的車輛川流不息。
出行的途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始料不及,本以為擇路而行會縮短距離,卻不想因為過多的運輸車輛造成了相當嚴重的路面阻塞,在碩大的拖掛車陣間穿梭,使我得以更進一步體會風雅優秀的操控性能。相較于歐美車款而言,日系車轉向更加靈活精準,而風雅不光秉承了這一優勢,并且很人性化地將車子的性能提升到淋漓盡致。掛倒擋時,車門后視鏡會自動調至內側下方,便于觀察后輪附近的情況,待擋位還原,后視鏡自動回復原位,而這一功能與倒車雷達及后部視野監視裝置相互結合,大大提高了倒車時的安全性,在這樣混亂的路面狀態中,這一優勢也的確是大派用場。
近兩個小時的輾轉迂回,終于可以暢通無阻,在良好的路面上,我開啟了智能巡航系統(ICC),時速定為140,跟車距離定在80米,如此,高度緊張的神經得以稍緩,然而所有的功能也都只是為人力所輔助的,所以,我很清楚思想意識的忠于職守。
傳說中的小五臺的確名不虛傳,初冬時節云霧繚繞,神秘幻化,景致豐美。然而因時間關系不能長久逗留,休息片刻繼續朝著目的地行進。
天黑的時候,穿行于蔚縣新城之中,燈光交錯,偶見高大城門,佇立于凌亂的集市之中,街面上的店鋪都很老舊,用來拍七八十年代的電影基本用不著造景。
對新城的興趣不大,這里與北京周邊隨意一個縣城沒有大的分別,重點是在老城。
蔚縣,史稱蔚州,曾有八百城堡之說,足見它曾經是冷兵器時代戰事頻繁的邊地,在古老的歷史中傳承了豐富的民俗,據說現今當地仍保存著上百座完好的古戲樓。而著名的”蔚縣剪紙“也可稱得上北方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隔日,驅車去了位于蔚縣最西端的暖泉鎮,那里不僅有溫暖的泉水,還有保存相對完整的民居古宅。鎮上的西古堡村是蔚縣八百古城堡中具特色的一個。整個城堡呈“甕城”形,這種獨特的建筑要追溯到元代,是當時專為阻截外界侵擾而建, “甕城”內大都為明清古建筑,高大的木門樓、大青磚砌墻,還有無處不在的磚雕木刻。
如果說新城里可以拍到七八十年代的景,那么這里起碼還要提前半個世紀。老到恍若隔世。
圍觀的村民很詫異為什么我一打開車門坐椅與方向盤就會自動調節,甚至是不用鑰匙就可以順利地發動汽車,這才發現與周邊事物大相徑庭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