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害死貓》定格了她這一面:風情、嫵媚、慵懶她也因此走進了公眾視野,被認可為“性感”。而在她眼中,“性感”卻是個昂貴的贊許,“我離真正的性感還有些距離。”

幸福的世界觀
除了17歲那年的短暫初戀,是一個明顯的痛苦注腳之外,她跟許多同齡女孩一樣,出生在歌舞升平的80年代,喝著奶昔看著動畫片長大,父母恩愛并放任女兒的個性發展,無憂無慮,無懼無障地度過了20多年。
生活在希望里
那次失戀之后,她喝了很多酒,酒精讓她釋放也讓她再度鼓足勇氣迎接愛。直到如今,酒仍然是她的密友,“我不喜歡說話,與其把自己說吐,還不如痛快地大醉一場。”在清醒與醉之間,世間種種紛擾沒什么大不了,就如她在博客里的公告,“生活在希望里,沒有音樂也能跳舞。”
大不了是散
真愛,遇到了,就盡情去體驗,不必畏懼傷害。她在情人節錄制了一首單曲,《大不了是散》——“有樂就有傷,有傷就有痛,有痛就有藥,有藥就會好。”其間經歷的千回百轉,都是豐富生命感受的種種體驗。曾經的痛苦讓她相信,“每個人在尋找愛情的過程中一切都是可以被理解的。而沒有遇到他之前,絕對不要穩定。”人生短暫,瞬息萬年,什么都好,唯獨感情不可妥協。
人生本來就多面
曾經,只是為了父母的愿望,8歲開始學民樂,研習了12年的柳琴。“好在現在還沒有完全淪為技術活兒。”她酷愛心理學和張小嫻的情愛讀本,不畏過分清醒去洞悉人性和人生,但“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人活著就是要張揚自己的性格。”個性于她,重于一切。
她在博客里記錄一天的瑣碎生活,用句短平快,“我不是玉女,也不是欲女,干嘛非要分個類型?人生本來就是多面。” “給雜志拍照片,好看就好,露與不露
不是性感的標準。”
不妥協的堅持
宋佳,小宋佳……她情愿名字前被加個“小”字,也不愿意改名清白視聽。從18歲進入上戲那年起,就得無數人奉勸,可她偏偏堅持不改。“名字是我的就是我的,紅不了沒關系,不高興改就不要改。”一種聽上去似乎不那么適合娛樂圈的不妥協個性,卻幫她交到了很多真誠的朋友。考上戲的時候,甚至稀里糊涂地不知道遙遠的北京還有個北影和中戲。不是傻人有傻福,而是相信每一種選擇都有出路,也自有定數。
態度決定一切
畢業3年,拍了6部影片,不可謂不多產。“工作就是這樣,有電影就演,沒有就不演,簡簡單單。”“以前演戲是演員去塑造角色,現在的戲是靠演員本色來演,未來的戲是編劇和導演為演員的個性量身打造劇本。”演員,需要表達自身的觀點。她說這是一種態度,而態度,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