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茲奈爾(Erllst Posner1892~19801美國著名檔案學家,現代檔案管理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 生平簡述
波茲奈爾1892年8月出生于德國柏林,1910年畢業于柏林大學,1920年進入普魯士國家機密檔案館,成為了一名專職檔案工作者,曾任該館館長助理和編輯等,1930~1935年在該館附設的達萊姆檔案學與歷史學進修學院任教。希特勒攫取政權后,波茲奈爾因猶太人血統而被迫辭去了檔案館和檔案學院的各種職務,一度被關進集中營。1938年流亡美國,入美國籍。1939~1945年在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講授“檔案的歷史與行政管理”等課程,1945年成為歷史與檔案管理教授兼研究生部主任,后擔任歷史系主任。他主持了16期暑期檔案管理研討班,1955~1956年曾任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主席,1961年退休。1980年4月18日逝世于德國威士巴登。
2 主要貢獻
2.1德國檔案工作與美國檔案工作的中介人
波茲奈爾在德國接受了系統的檔案專業教育,后來又直接從事了檔案教育工作,熟稔德國檔案學理論的精髓。流亡美國后,他積極宣傳和介紹德國的檔案工作經驗和研究成果,把德國包括歐洲大陸先進的理論帶到了美國,極大地推動了美國檔案事業和檔案學理論的發展。從1958年起,他又斷續地在德國馬爾堡檔案學院講課,介紹美國的檔案管理與實踐,因此他被譽為“德國檔案工作與美國檔案工作的中介人”。當美國檔案事業落后于歐洲時,他為美國帶來了先進的理論:當美國檔案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時,他又將美國的經驗傳播到歐洲。
2.2美國檔案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美國沒有獨立的檔案學院和檔案本科專業,通常是在歷史學、圖書館學碩士學位課程或哲學博士學位課程中,設置一系列檔案專業課程,這是美國檔案學校教育的主要特點。我國很多學者都認為美國這種檔案教育特色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其實,早在1939年波茲奈爾就和另一著名檔案學家索倫,巴克合作,在華盛頓的美利堅大學開設了一門研究生課程,其主要內容是對檔案工作的各個發展階段以及每個階段所適用的原理和技術進行簡要介紹與論述,這才應該是美國檔案學校教育的真正開端。另外,波茲奈爾還長期負責美利堅大學暑期檔案培訓班的工作,為美國檔案界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
2.3主要著作
波茲奈爾主要著作有《美國州檔案館》(19641和《古代世界的檔案館》(19721。兩書分別于1964年和1973年獲美國獎勵優秀檔案學著作的利蘭獎。1967年,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為祝賀他的75歲生日,出版了他的論文集《E·波茲奈爾文選一檔案和公共利益》。1956年起他計劃寫一部世界檔案通史,共計3卷,詳細論述從泥板檔案到機讀檔案的發展歷史。其第一卷《古代世界的檔案館》是西方國家第一本系統敘述古代檔案工作的專著。它共分7章,分別論述了古代的泥板檔案、埃及的檔案工作,以及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檔案工作。
3 簡評
波茲奈爾最主要的研究領域是世界檔案史,他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檔案及檔案工作的歷史規律,對不同歷史時期檔案工作發展的動因分析得非常透徹。我國學者在論及檔案開放或檔案編纂時,會經常引用他的經典名句“民族主義開始得到發展。歐洲人民逐漸意識到他們的民族獨立,而且開始把民族的歷史作為民族危機時振奮精神的財富……出版紀實性的材料,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國家歷史,從新發現的材料里編纂史志,這便成為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編史工作的重要目的”。他主張現代檔案文件的管理辦法不同于古代,極力推動現代檔案學理論的發展。多年的從教生涯,使得美國檔案界諸多精英出自他的門下,所以他被譽為“美國檔案工作者的老前輩”。他去世后,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為紀念他設置了“波茲奈爾獎”,授予每年優秀檔案學論文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