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著名控煙專家臧英年教授閱讀本刊“煙草之殤”一文后,特意寫下“控煙害 千秋大業 正視聽 一家名言”推薦語,并隨本刊贈閱人大代表閱讀。同時臧英年教授還特意為本刊撰文,力陳控煙的緊迫和控煙方略。
全國政協和人大兩會召開,是日前引人注目的國家大事。如今兩會剛于3月15日閉幕結束。我在新聞節目中得知兩會議論和決議的重點可歸為注重科學、扶持弱群、提倡教育和改進民生等。

于此,我不禁要大聲疾呼,為回應兩會決議,中國政府大力提倡控煙,社會全民努力跟進的大好時機正在眼前,這既不容忽略,也不可拖延了。
3月13日和14日兩天美國《紐約時報》和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駐華記者先后對我進行采訪,因為他們在兩會開會期間的新聞報導里看到,一方面兩會中有一些提倡控煙的建議出現,一方面中國煙草專賣局的一位副局長也“反戈一擊”地宣布“控煙會影響社會安定……以往蘇聯的煙民因供煙無著,起了暴動,蘇聯垮臺了。這個原則在中國也適用。”
如今,中國煙民遍地,煙害迷漫,而中國又面臨了扭轉情勢,壓制煙害的大好良機。此時此刻,力倡控煙,全民奮起,擺脫誤導,以正視聽,是絕對必要、刻不容緩的事。我在中國義務從事控煙工作已十五年整,面對此一時機,便要暢所欲言,一抒己見。
煙草工業自省自問
任何不論是先進發達還是正發展中的國家,其煙草工業都面臨產生經濟效益和造成社會損害兩者之間平衡和取舍的問題。1996年7月,時為美國第一夫人身份的希拉里、克林頓便在她撰寫的報紙專欄里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商業利益不應熏害健康。”在該文結束的一段里她寫道:“雖然我們都希望鼓勵美國資本主義社會引以為傲的競爭和創新精神,但須在企業有賺錢的自由和保存家庭及社會價值之間,求取正確的平衡。”
2000年3月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肯尼史·華納教授(Prof . Kennefh E.Warner)在英國發行的《控煙》季刊里刊出一篇文章,標題是:“煙草經濟的誤解和真相”。在該文的結論里他說煙草的經濟利益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事實是如今煙害每年在世界上奪命四百萬人,而30年后,這一死亡數字將增長到一千萬人。衡量全局,我們必須要偏重在公共衛生的一方面。這也是執政者要關注的重點。如今中國每年因煙害死亡的人數約為一百萬人,30年后此人數將巨增到兩、三百萬。
不錯,煙草工業在世界各國都是一種合法的工業,煙草也沒有被任何國家列為“毒品”的一種,而禁止銷售。而且,煙草工業在增進國家稅收和增加人民就業兩方面也都有顯著的貢獻。所以,在未來可見的時日里,我們不會見到煙草工業的驟然衰退或消失。但是,吸煙害己傷人的事實現己有可靠嚴格的科學論證,煙草稅收對國家和社會而言更是得不償失的事實也是鐵證如山,不容分辯了。再有,經濟和社會地位低下者是煙民集中和煙害最重的弱勢群體,他們迫切需要國家的關注和扶持。
目前,由于時代和知識的進步,控煙的要求和措施已與日俱增,勢不可擋。中國已是《全球控煙框架公約》的簽署國,有任務也有時限地要履行簽約國在控煙工作方面的承諾。中國也鄭重宣稱,要主辦2008年綠色奧運,其基本要求便是比賽場地香煙絕跡。再加上奧運時期,大量外國嘉賓到達中國觀賽和旅游,中國當前吸煙隨處,不健康,不清潔和不文明的現況必須改進。這便正是形勢造就,控煙必行的有利條件和背景。再加上美國紐約市市長布倫堡正在全球以一億兩千五百萬美金的巨款投入,去推動全球控煙工作,中國即將是接受資助,受惠最大的首要國家。因此,如今中國煙草工業已面臨挑戰,需要順勢應變,而不該是自吹自擂,虛張聲勢,或是反應遲鈍,固步自封。煙草工業應有以下的理解和反應。
一、 煙草工業目前還不是夕陽工業,每況愈下。但是,卻要有心理準備,此一行業不能一帆風順,持之永久。當前需要加強制品中減少煙堿和焦油的研究,降低制品的成癮性和危害度,好將產品對煙民和社會的傷害盡量減少。(據了解,正在做)
二、 煙草工業決不要“飲鴆止渴”地引進國際大牌煙草公司,進行技術與市場合作。這樣做便是引狼入室,禍害無窮。既為外國煙廠增加了財富,也為外國產品增辟了危害國人健康的途徑。(據了解,國際合作早已起步。)
三、 煙草公司不要采取廉價傾銷,和產品多產積存,而后削價清庫的措施。這樣做,受害最大的是農工大眾和青少年,他們多吸廉價煙,身心受損的害處也最大。(據了解,這是現行策略。)
四、 煙草工業應進行研究,開發煙草做成非香煙成品的其它用途。例如,提煉尼古丁用于醫藥和戒煙,提煉煙草中其它化學成份做為殺蟲劑和殺菌劑等,再將煙草纖維用于造紙等等。(據了解,美國已進行此研究。)
五、 不要打壓煙草的替代品和有效禁煙用品。因為這些產品可以減輕煙害,造福社會,其稅收也同樣是國庫收繳。煙民一旦戒煙成功,不再吸煙了,煙錢便會用于其它消費,有助于其它行業。對整個國家而言,是總稅收來源的重新分配,此減而彼增,而不是煙稅的全盤消減。(據了解,打壓是例行手段。)

六、 煙草工業不要懼怕控煙行動的開展。因為人類行為的改變要假以時日,經年累月。例如美國人民的財富和知識都是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美國的控煙手段和措施也是不同凡響。可是,美國自1960年代開始公開提倡控煙(由政府操作),時至今日方看到一些成效。相比之下,中國控煙的收效要更加緩慢。中國今日不論如何努力推動控煙,在二、三十年內也不可能造成香煙銷售量和香煙工業就業人數的大減。然而,中國如今不提倡控煙,任由煙民數目大量自然增長,二、三十年后煙害的擴散和影響便會變成國家社會的重大災難了。(據了解,煙草工業對青少年控煙工作有象征性投入)
以上各點意見都是誠懇指出煙草工業要順勢調整,而不要逆流而上,自討苦吃。
如今中國正強調要實現的目標是“建立和諧社會”。而和諧社會的首要基礎和動力便正是個人健康自由,家庭幸福快樂。那么,個人戒煙,家庭無煙,便成為最切實可行的切入點。家人互助合作,親愛精誠,幫助家中的吸煙者戒煙成功,是建立幸福健康,無煙家庭的起步點,家中無人吸煙便要建立起親友登門不得吸煙的禁律。同時,無煙家庭的成員還要努力協助和鼓勵吸煙親友戒煙。這一系列的操作,便使得社會的成員人人有所為,人人得其用,人人受其惠。這是發揮全民力量,鞏固全民信心,增加社會關愛,促進社會和諧最基本扎實的行動。需要大力提倡,人人參與。
努力控煙布置全陣
1998年6月16日,我在衛生部會見到了張文康部長,向他提交了“關于成立國務院防治煙害領導小組”的書面建議。我當年7月返美后,又于8月13日自美國將該建議寄交國務院朱基總理。這份9年前提出的建議至今仍不失其時效,特附在本文最后,做為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