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鑒定紅巴梨等6個洋梨及3個具洋梨親本的雜種后代的抗寒能力,取其1 a生苗為試材,進行-20、-25、-30、-35、-40、-45℃低溫處理,用電導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拐點(LT50),即半致死溫度,并與自然氣候條件下的凍害級別進行相關比較。測得的電解質滲出率呈典型的S型曲線,與相應的低溫呈極顯著負相關;舉定出供試品種的抗寒力;半致死溫度與田間凍害級別相關程度達極顯著水平。
關鍵詞:洋梨;半致死溫度;抗寒力
中圖分類號:S6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07)04-529-04
試驗選用的紅巴梨等9個洋梨品種在遼寧省都很有發展潛力,但遼寧省各地氣候各異,冬季南北最低溫差可超過15℃。為了給生產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必須對這些品種進行抗寒鑒定。電導法測定果樹耐寒性具有快速、簡易、準確性高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蘋果、葡萄、李、櫻桃、扁桃和柑橘等樹種。孫秉鈞等、陳長蘭等、王震星等、李玉梅等用電導法鑒定了102個梨品種的抗寒性。但對紅巴梨等6個洋梨及3個具洋梨親本的雜交種,基本沒有研究過。本試驗利用Logistic方程,求出各品種的低溫半致死溫度高低順序,然后與田間凍害發生級別比較,以驗證其準確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試材有洋梨系的紅茄梨(Starkrimson)、紅巴梨(Red Bartlett)、巴梨(Bartlett)、茄梨(c2app's fa-vorite)、紅安久梨(Red D'anjou)、伏茄梨(Beurre gif-fard)和具洋梨親本的明珠梨(Pearl)、八月紅梨(Bayuehong)及五九香梨(Wujiuxiang)。試材均取自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營口熊岳城)梨試驗區。2005年1月份,取生長勢相近的1 a生苗頂部長約30 cm的枝條進行低溫冷凍處理。2001年1月,遼寧出現50年不遇的低溫,5月份田間1年生苗進行凍害調查。冷凍采用三洋牌超低溫冰箱,控溫精度±1℃。
1.2 方法
將采集的枝條依次用自來水、蒸餾水和重蒸餾水沖,洗紗布擦干后,每品種枝條分成7組,每組10條,留下其中1組,在室溫下測定其電導率作為對照(CK)。其余6組放入低溫冰箱中,分別做降溫處理,參照孫秉鈞等、陳長蘭等、王震星等的試驗設計,將低溫處理溫度定為-20、-25、-30、-35、-40、-45℃:冷凍時溫度下降幅度和解凍時的溫度回升幅度都為4 ℃/h,冷凍到達所處理的溫度后,處理溫度維持時間為12 h,然后解凍。
取冷凍枝條中間部分切成等長的小段,每處理分別稱取5 g,放入100 mL的三角瓶中,加入40 mL重蒸餾水,在室溫下浸提10 h,搖勻后用DDS-11型電導儀測出電導率(R),以代表低溫處理的電解質滲出量。再將其放入蒸鍋中蒸30 min后.同樣在室溫下浸提10 h,測得枝條殺死后電導率(Ro),以代表處理材料的原生質膜全部破壞后所滲出的電解質的總量。重復3次。
根據仝月澳等,將在不同溫度下測定的電導率分別乘以相應的校正值。
按張憲政等介紹的方法計算出相對電解質滲出率,即細胞傷害率:
細胞傷害率(%)=(R-CK)/(Ro-CK)×100。
轉換細胞傷害率(y')=(k-y)/y。
Logistic方程:y=k/(1+ae-bt),其中y為實測細胞傷害率,τ代表冷凍溫度k為細胞傷害率的飽和容量,由于本試驗的細胞傷害率消去了本底干擾。因而k值為100。a,b為方程參數。為了確定a,b的值,將Logistic方程轉化為ln(k-y)/y=lna-bt,令y'=ln(k-y)/y,則變成轉化細胞傷害率(y')與處理溫度(τ)的直線方程。通過直線回歸的方法求出a,b值及拐點溫度即半致死溫度。
田間凍害分級標準:

0級:沒有凍害。
1級:1年生枝髓部變褐、木質部及皮層完好。
2級:髓部變黑、木質部、皮層變褐。
每品種選10株苗調查凍害級別,取平均值。
用DPS軟件分析相關系數。然后查費雪氏相關系數顯著測驗表,確定顯著水平。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低溫的電解質滲出率變化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處理溫度的降低,各供試品種的電解質滲出率不斷升高,處理溫度與電解質滲出率之間呈極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8871~-0.9714,但上升的速度并不均勻(圖1)。處理溫度在-20 ℃和-25 ℃之間,多數品種電導率略有上升,紅巴梨、茄梨和五九香的電導率稍有下降,這可能是初遇低溫時的自我保護反應。9個品種電導率總體平均上升1.77%;處理溫度降至-30℃時,所有品種的電導率都急驟上升,平均上升了29.36%,說明細胞電解質滲出較多,細胞膜受到的不可逆傷害加劇。處理溫度達-35 ℃時,電導率上升變慢,平均上升了18.65%;而處理溫度降到-40 ℃時,電導率上升明顯變緩,平均只上升了4.15%,其中巴梨的電導率不但沒上升,還略有下降。當處理溫度達-45 ℃時,電導率上升幅度很小,平均只有1.19%;紅巴梨、巴梨和五九香都呈下降的趨勢。在試驗低溫范圍內,細胞傷害率隨處理溫度的降低呈典型的“S”型變化。
2.2 半致死溫度的比較
應用Logistic方程計算出供試品種半致死低溫溫度。結果表明:純洋梨品種紅茄梨、紅巴梨、巴梨、茄梨、紅安久梨和伏茄梨半致死溫度為36.5537.91 ℃,抗寒性較接近。而具洋梨親本的雜交后代抗寒能力變化較大,明珠梨抗寒性低于純洋梨,而八月紅梨和五九香梨抗寒能力高于純洋梨(表1)。可見通過雜交可明顯改變洋梨后代的抗寒性。
2.3 室內冷凍與室外凍害程度相關性分析
2001年1月,遼寧出現了50年不遇的大凍害,遼寧省果樹所(熊岳城)試驗區內出現了-31℃的低溫,本試驗采用的9個梨品種的1年生苗發生了0.20-0.50級凍害(表2)。通過相關性測定,田間凍害級別與室內冷凍試驗得出的枝條半致死溫度呈高度相關,相關系數為0.7141(P0.050.6664),達顯著水平,表明電導法測定梨樹枝條抗寒力是比較可靠的。
田間自然溫度達-31℃,接近室內所測的半致死溫度,但田間供試品種的苗木并沒有發生嚴重的凍害,表明在自然條件,梨枝條抗寒能力相對高于室內離體狀態。
3 討論
隨著溫度降低,植物細胞膜選擇透性逐漸改變或喪失,細胞內物質大量外滲,外滲電導值變化的總趨勢是升高的。試驗中低溫處理初期紅巴梨、茄梨和五九香電解質滲出率出現下降的現象。孫秉鈞等與高愛農等分別在大香水梨和錦紅、新喬納金蘋果上發現了同樣的現象。高愛農等解釋逆境傷害的初期或輕度傷害(亞致死劑量)時,普遍有一個外滲電導值下降或沒有明顯變化的階段,這就是植物的自我保護功能。

細胞傷害率隨處理溫度的降低呈典型的“S”型變化.這與前人試驗結果相吻合。陳長蘭等曾用電導法測過伏茄梨和五九香梨的抗寒性,認為前者抗寒力中等,后者抗寒力強,與本試驗結果一致。洋梨雜種后代抗寒力明顯改變,表明洋梨可選用抗寒力較強的親本做雜交,以改良其抗寒能力,這與陳長蘭等的結論相同;田間梨枝條抗寒性比室內離體情況下更強,表明梨苗在自然條件下比離體狀態的抗寒力強。
4 結論
電解質滲出率與處理溫度呈顯著負相關,細胞傷害率隨處理溫度的降低呈典型的“s”型變化。供試的9個梨品種半致死溫度為-34.5~-39.1℃,抗寒力從高到低的順序為:明珠梨、紅茄梨、紅巴梨、巴梨、茄梨、紅安久梨、伏茄梨、八月紅梨、五九香梨。田間凍害級別與室內冷凍半致死溫度呈極顯著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