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魯杏2號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與國外開展合作育種的雜種實生苗中篩選出的新品種。果實近球形,平均單果質量121.4 g,最大單果質量250 g;果面黃色,陽面具紅暈,果肉金黃色,汁中多;離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可滴定酸1.57%,果實硬度6.04 kg/cm2;風味酸甜,品質中上;較耐貯運;抗裂果;果實生育期85 d,6月中下旬成熟。
關鍵詞:杏;新品種;魯杏2號
中圖分類號:S6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07)04-563-02
杏是我國最古老的栽培樹種之一。杏早熟品種過多、晚熟品種相對較少是山東杏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為此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多次去國外考察篩選,引進了一批完全花比率高、較抗晚霜的歐洲生態群品種,特別是1998年選出的早熟品種金太陽和中熟大果品種凱特,因綜合性狀好,抗晚霜,在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推廣。但是,生產中尚缺乏晚熟、大果的歐洲杏品種,因此,選育晚熟、大果的歐洲杏品種成為育種工作者的主要目標之一。
1 選育經過
魯杏2號(原名巨杏1號)是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通過與國外開展合作育種,經過多年選種,從雜種實生苗中自主篩選出的15份歐洲杏優系之一。1995年開始結果,2000年起開始在山東泰安、濟南、濰坊、滕州、青州,江蘇邳州,安徽蕭縣,河南三門峽,遼寧瓦房店等地建立了新品種區域試驗園和豐產示范園。經過7年品種比較試驗和綜合農藝性狀觀察、評價,對生物學習性、花期坐果特性、抗逆性、適應性進行了系統比較和試驗,表現出晚熟、大果、味甜的特點,綜合性狀優良,2003年6月通過專家鑒評,2006年12月通過山東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定名為魯杏2號。

2 果實性狀
果實特大,平均單果質量121.4 g,最大果質量250 g;果實近球形,果面黃色,陽面具紅暈,果肉金黃色,汁中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可滴定酸1.57%,風味酸甜,品質中上,離核,果實硬度6.04 kg/cm2,較耐貯運,抗裂果。
3 植物學特征
樹勢健壯,樹姿半開張。主干粗糙,深褐色;2年生枝紅褐色,光滑粗壯;1年生枝綠色,陽面微棕紅色,節間中長,平均1.72 cm。葉片大,中厚,闊橢圓形,長10.0 cm,寬7.1 cm,先端突尖;葉色綠,上表面光滑具光澤;葉緣鋸齒中深而鈍:葉柄紅,平均長3.1 cm;葉片基部有2枚圓形腺點。花蕾紅色,初開花瓣先端粉紅。
4 生物學特性
4.1 物候期
在山東泰安,3月上旬芽萌動,3月底盛花,花期持續5~6 d;新梢始長期為4月5日,生理落果期為4月10~12日,果實成熟期6月中、下旬,果實發育期85 d,比金太陽杏晚熟15 d左右。
4.2 生長結果習性
幼樹期生長較旺,豐產后樹勢中庸健壯。萌芽力、成枝力中等,1年生枝短截后平均抽生2~3個長枝;枝條角度小,樹體較緊湊。幼樹當年生枝長1.5~2.0 m,將它拉平緩放,可抽生大量優質短枝。各類果枝均能結果,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成齡樹短果枝占果枝總量的80%,中、長果枝和花束狀果枝占20%左右;易成花,花量大,坐果均勻,果實整齊度好,產量較高。早果性強,定植第2年開花株率達96%,
5 栽培技術要點
5.1 栽植
魯杏2號可適當密植。平原地:株行距3 m×5 m,或3 m×4m;丘陵:株行距2m×4m,或3 m×4m。定植時,挖長、寬各80 cm、深60 cm的定植穴,或挖寬80 cm、深60 cm的定植溝。挖穴(或溝)時要把生、熟土分開,每株深施有機肥15~20kg,回填時先填熟土再填生土,并注意肥料與定植帶間隔15cm,以免根系接觸到肥料燒根。
5.2 授粉樹的配置
該品種具有一定的自花結實能力,而異花授粉坐果率更高。因此,該品種配置授粉樹效果更佳。授粉品種要選擇花期一致的金太陽、凱特、瑪瑙等杏品種,授粉品種與主栽品種之比不少于1:8。
5.3 肥水管理

該品種應特別重視秋施有機肥,施肥量為全年的70%~80%,9-10月結合土壤深翻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施用量為666.7m2 500~3 000kg,施后灌足水。追肥以速效性無機肥為主,分花前肥、膨大肥、采后肥3個階段,另外,增施葉面肥,每隔10 d左右結合噴藥噴布1次葉面肥料,前期為0.3%尿素+0.3%KH2PO4,后期為0.3%KH2PO4+0.2%光合微肥。
在保證杏園排水暢通的前提下,完成花前水、硬核水、膨大水和封凍水4次關鍵時期的澆水。
5.4 合理整形修剪
選用開心形樹形為主。幼樹生長旺盛,在盡快形成樹體骨架、擴大樹冠的同時,兼顧結果,促控結合,以夏季修剪為主,多采用摘心、抹芽、拉枝的手段促花控冠。該品種花量大,應通過修剪加以調節花量,從而集中營養,提高坐果率并增大單果質量。初結果樹修剪時,以疏枝為主,對有空間主側枝適度短截擴冠,一般情況下,強旺枝剪留2/3~1/4,中庸枝剪留1/2,弱枝剪留1/3,極弱枝重短截。盛果期樹修剪主要是改善冠內光照,維持樹冠結構和多年生枝組的結果能力,保持樹勢中庸,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延長盛果期年限,以冬季修剪為主,夏季修剪為輔。
5.5 病蟲害防治
萌芽前噴布3~5波美度石硫合劑,鏟除部分越冬病源:芽露白時為蚜蟲越冬卵孵化期,噴10%吡蟲啉5 0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 500~2 000倍液進行防治;幼果期噴布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間隔10-15 d,連噴2~3次,防治細菌性穿孔病、果實瘡痂病。生長期間,及時清除園內病果、病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