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鄭果5506是以具有后綠標記性狀的自選單系96890為母本、正常綠自選單系96872為父本雜交育成的西瓜新品種,苗期能鑒定出雜交種子純度,最早鑒定時間為播種后7~10 d。該品種平均666.7 m2產量4 090.5 kg,比對照增產16.5%。全生育期100 d,果實發育期32 d,單瓜質量5 kg左右,最大可達10 kg。果實橢圓形、皮色墨綠、果肉紅色、中心可溶性同形物含量為11.0%左右。果皮硬,耐貯運,較抗病毒病(ZYMV)。
關鍵詞:西瓜;新品種;鄭果5506;后綠;標記性狀;雜種鑒定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07)04-565-02
我國是一個西瓜生產大國,年用雜交種子數量超過100萬kg。但由于找不到理想的苗期雜種鑒定標記性狀,一般采用的田間果實形態鑒定雜種的方法,周期長(約需40~70 d)、投資大、冬季必須到海南鑒定,并且生產中瓜苗在栽植前少量的、產量低或品質差的非雜交苗不能被識別和去除,即使合格種子也會給瓜農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利用西瓜種質資源豐富的苗期標記性狀。培育出一種簡便易行、能在苗期鑒定雜種純度、綜合性狀優良的西瓜新品種,對進一步挖掘我國西瓜種子產業的發展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1 選育過程
鄭果5506是一個F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學特征和生物學特性
屬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00 d,果實發育期32 d,單瓜質量5 kg左右,最大可達10 kg。植株苗期生長較弱,后期生長比較旺盛,分枝性中等,主蔓長280 cm左右,莖粗1.0 cm,節間長9.0 cm,莖橫斷面呈五棱形;葉倒卵形,缺刻中,葉色灰綠,蠟質多,葉緣鋸齒狀,最大葉長27(2111,寬25 cm,柄長13 cm,粗0.6 cm;單性花,花冠直徑3.6 cm左右,第一雌花著生節位8~10節,雌花間隔6~8節,雌花率17%左右;果實橢圓形,縱徑25.3 cm,橫徑18.5 cm,果形指數1.37,果皮墨綠色,有蠟粉,果實頂部圓整,花痕小,基部略凹,果柄和果實橫切面呈圓形,果皮厚1.2 cm,果肉紅色,纖維少,汁多昧甜。質地脆沙;果實單瓜有子粒300粒左右。黑色、卵圓形、長0.9cm、寬0.6 cm、厚0.15 cm,千粒重59 g;果皮硬、耐貯運。
2.2 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的產量和品質
2000年參加河南省西瓜中熟品種區域試驗,平均折合666.7 m2產量5 144.8kg,比對照新紅寶增產34.8%。2001年參加河南省西瓜中熟品種區域試驗,平均折合666.7 m2產量4 293.8 kg,比對照新紅寶增產15.6%。2002年參加河南省西瓜中熟品種生產試驗,由于當年雨水多。普遍引起參試西瓜坐果不良和40%的減產,鄭果5 506平均折合666.7 m2產量僅為2 832.8 kg,比對照慶發8號減產5.6%。
3年試驗平均,鄭果5506折合666.7m2產量4090.5kg,比對照增產16.5%,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0.1%,略低于對照,品質較好(表1)。

2.3 品質分析結果
2002年經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驗,鄭果5506西瓜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0%,果肉邊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0.3%。
2.4 抗性鑒定結果
2002年經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植保室鑒定,鄭果5506西瓜不抗枯萎病,對小西葫蘆黃花葉病毒(ZYMV)有一定抗性。
3 適宜地區和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地區:栽培適應性較強,在我國大部分瓜區均可栽培,以北方瓜區最適。
栽培技術要點:(1)種子中等偏小,千粒重40g,666.7m2用種量70 g。(2)適合露地地膜覆蓋和其他保護地栽培,育苗移栽,苗期如發現少量“后綠”苗應及時除去。以提高田間品種純度,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3)種植密度以666.7m2栽700株為宜,瓜苗移栽后可適當甩放生長,開花坐果前根據葉蔓疏密程度適當整枝、順蔓、壓蔓,一般3蔓整枝,距根部1.2 m左右留果,每株1果。(4)適宜中等偏下肥力地塊栽培.整地前可一次性施入基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666.7 m2施農家肥2000 kg,餅肥100 kg,復合肥15~20kg。膨瓜期根據植株生長情況,666.7 m2追施碳銨或硝酸磷10~15 kg。(5)灌水宜“前控后促”,栽苗時灌足底水,開花結果前灌1次透水,保證坐果期水分供應,坐果期和幼瓜期不宜灌水,膨瓜期可適當加大肥水,采瓜前10 d內不宜灌水。(6)病蟲害防治。選擇不重茬地或重茬地嫁接栽培,苗床土噴施敵百蟲500倍液和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防治病蟲害,生長期每7-10d噴施樂果800倍液防治蚜蟲。(7)采收以十成熟最佳,不能及時鮮銷的可在室內自然條件下適當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