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二甲雙胍是口服降糖藥家族的元老之一,歷經半個世紀的洗禮,不僅沒有被臨床淘汰,反而卻像窖藏的老酒,歷久彌醇,備受青睞。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全球2型糖尿病治療指南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藥物;2006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和歐洲糖尿病研究會(EASD)又聯合發表了專家共識,對應用二甲雙胍的態度更加積極。新的專家共識建議:將二甲雙胍列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步治療中,即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接受二甲雙胍治療。這也就意味著,除非患者有禁忌證,否則一旦確診均應接受二甲雙胍治療。
二甲雙胍為何能脫穎而出?
二甲雙胍之所以能在諸多降糖藥物中脫穎而出,完全得益于其全面的功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我們知道,肥胖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既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機制,又是導致多種代謝紊亂(如糖代謝紊亂、脂代謝紊亂、肥胖等)以及心血管并發癥的罪魁禍首。據統計,大約3/4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于心血管并發癥(如冠心病、腦卒中等)。
盡管目前的口服降糖藥物種類很多,但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例如磺脲類藥物雖然降糖效果不錯,但可引起體重增加,而且對心血管沒有明確的保護作用,發生低血糖的風險相對較大。近十年來,醫學界逐漸認識到二甲雙胍在糖尿病治療方面具有獨特的綜合優勢。首先,二甲雙胍的降糖作用不是靠刺激胰島素分泌,而是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元的產生來完成的。它不會加重胰島B細胞的負擔,也不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癥;其次,二甲雙胍的降糖效果非常理想,單藥治療就可以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lc)達1.5%~2.0%;第三,與其他降糖藥物相比,二甲雙胍在降糖的同時可有效控制體重;第四,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二甲雙胍是目前惟一有證據表明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的降糖藥物,有研究證明,二甲雙胍除了能降低42%的糖尿病相關死亡外,還可降低39%的心肌梗死風險和41%的腦卒中風險;第五,二甲雙胍價格低廉,具有良好的性價比。
服用二甲雙胍的安全性如何?
曾幾何時,臨床上因擔心二甲雙胍會引起乳酸酸中毒,而將它長期打入冷宮。然而,國內外諸多臨床試驗分析證實:沒有證據表明二甲雙胍可以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風險。至于個案報道的乳酸酸中毒病例,都是由于對二甲雙胍的禁忌證(即:腎功能不全、心衰、肝功能異常)掌握不嚴所致。另外,二甲雙胍只降低高血糖,對血糖正常者沒有降糖作用,單藥治療不會引起低血糖。因此,二甲雙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二甲雙胍除了降糖以外,還可以減輕體重,全面控制各種代謝異常,這種“多面手”的功效,是其他口服降糖藥,甚至胰島素所不可比擬的。也正因為如此,二甲雙胍當仁不讓地成了口服降糖藥大軍的排頭兵。
許多糖尿病患者認為“是藥三分毒”,不顧具體病情如何,只接受生活方式干預的治療,使血糖長期不能控制達標,這不是一種積極可取的態度。治療糖尿病除了需要加強鍛煉和飲食控制外,還必須配合規范的藥物治療,如果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應遵從醫囑并盡早接受二甲雙胍等藥物治療。
(編輯/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