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亦蕉

總是訓練有素地對著鏡頭說話,即使被打斷也保持著優雅的風度,這就是已經年屆八十的華裔女星盧燕?標準的國語,口齒清晰,思維敏捷,絲毫沒有老態,語速緩慢而得體,不張揚?
在東方衛視新節目《非常有戲》的開播大典現場,好萊塢華裔女星盧燕度過了她的80歲生日?韻味十足的唱腔,顯示了盧燕女士的戲曲功底,雖然她一再強調自己是“外行”?在采訪中,不管是“內行”的電影,還是“外行”的戲曲,盧燕都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與戲曲結緣
記者:當代戲曲的衰敗首先是感興趣的人減少,您能談談您當初是如何喜愛上戲曲的嗎?
盧燕:我覺得對于戲曲的愛好是從少年的時候就要培養的,從我自己來說,因為家庭的關系,我的母親(李桂芬)是一位京劇演員,我的義父是梅蘭芳先生,我的父親是一位戲迷,所以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耳濡目染,我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記者:您小時候是跟梅先生學的戲?
盧燕:我在戲曲方面沒有受過嚴格訓練,我很喜歡,但我只是一個票友?跟梅先生學過一些唱腔,但我沒有系統地學過,因為戲不是每個人都能學的?每個人都能念書,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戲,因為學戲的人必須具備天賦——好嗓子,不僅要聰明,還要有身體?雖然我小時候很喜歡學戲,可是我不具備學戲的資格?
記者:您學的是梅派,但這次您在《非常有戲》開播大典上表演的卻是《定軍山》中的譚派選段,為什么沒有選擇唱梅派段子?
盧燕:從前我是唱青衣花旦的,可是現在我老了,沒有這個嗓子了,所以只能改唱老生了?梅先生在旦角行當是最好的,而我覺得譚先生在生角行當是最好的,所以我現在改唱譚派了?唱老生也沒太久,大概十多年吧?
記者:《非常有戲》從根本上還是電視秀,用娛樂的形式來展現傳統藝術,很多參賽選手都是新生代偶像明星,其實原來都是沒有戲曲功底的,上臺表演只圖形似,基本上抓不住戲曲之魂,您覺得這是對戲曲和名家的不尊重嗎?

盧燕:我并不覺得這是不尊重?那些偶像明星通過自己的名氣號召年輕人來看,他們愿意為中國戲曲做宣傳,其志可嘉?我們的戲曲藝術是歌唱?舞蹈?表演各方面綜合起來的藝術?發揚戲曲藝術,要從小培養,要讓年輕人對我們自己的文化有興趣?這個節目對推動青年人關注戲曲?啟發愛好是很有意義的,通過這個節目我希望年輕人能重視本國的傳統曲藝?首先要有興趣,才能深入,如果對戲曲這個東西一點都不喜歡的話,即使這個節目有很高的水準,他們也不能欣賞?
記者:現今有一些流行歌手,把戲曲的一些元素融入流行的R&B?Rap等曲風里面,比如周杰倫的《霍元甲》?陶喆的《蘇三說》里面都融入了京劇唱腔,你怎么看待這樣的融合,能接受這樣的結合方式嗎?
盧燕:假使我們有辦法啟發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我覺得什么樣的手段都是值得嘗試的?等有了興趣,最終他們會去了解真正的戲曲是什么樣子?
記者:您在美國這么多年,中國戲曲在美國是一個怎樣的狀況?
盧燕:美國好幾所大學里面都有開設中國戲曲的班,請了中國的藝術家去教?據我所知,夏威夷大學就有這樣的課程,我們這里去過幾位老師,他們用英文來表演中國傳統戲劇,非常成功?在上世紀60年代,那時候中美邦交還沒有正常化,我組織了一批熱愛京劇的在美中國人,團結起來,排演了一些動作比較多的戲,到各個大學里面去宣傳?有時我把戲里面的對話翻譯成英文,唱腔還保留中文,這樣就增進了外國人對劇情的了解,所以效果很好?后來,中美建交以后,這些事就不需要我來做了,中國派了很多出色的演出團體到美國?美國人都很喜歡中國戲曲藝術,因為它代表著中國獨特的戲劇傳統風格?
記者:中國戲曲目前面臨一個青黃不接的局面,您覺得如何才能改善這種狀況?
盧燕:中國的政府和企業都要支持,青年演員要上臺,要有面對觀眾的經驗,國家要在政策上扶植,而熱愛曲藝的企業家也要設些基金來培養演員?我也希望將來能做一些事情,把老藝人的藝術用教學的形式拍下來,把他所知道的這出戲的出處?淵源?注意點包括示范都一一拍攝下來,這會非常有意義?很多名家年紀都很大了,如果不抓緊時間錄下來,留給后輩觀賞學習的話,以后就沒有機會了,所以這是非常刻不容緩的工作?
與電影結緣
記者:據說您在上世紀40年代曾經在大光明電影院為外語片做同聲翻譯,這是否能看作您與電影結緣的起點呢?
盧燕:對?這種同聲翻譯叫“譯意風”,大光明電影院那時叫做“聯美”,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日本人留下很多外國影片沒有拿走,他們就拿出來放了?這些片子還沒有來得及做中文字幕,中國人看不懂,他們就出了一招——雇些人在影院后面的小房間,聽得到聲音,看得到畫面,有話筒,做即時翻譯,這樣不懂英文的觀眾也可以看懂電影?我就去考,結果考上了,那時每天有3場,有4個人輪流翻譯?這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因為我可以看很多電影,而且不只看一遍,我可以看很多遍,在其中研究他們的演技?鏡頭運用和剪接?同時,這對我也是很好的機會,我還可以在后面演“獨角戲”,演各種角色,這成了我的演出平臺了?別人翻譯時沒有我這個興趣,他們一般就達到翻譯效果——別人能看懂就完了,我呢把它當作戲在演?所以我的聲譽很好,很多人就專門跑來要買盧小姐翻譯的影片?后來,我出國留學去了,只得把這份工作辭了,我很舍不得?
記者:您在上海交通大學學習過,出國留學也是學的銀行管理,怎么最后還是走上電影這條路?
盧燕:我做了很多年會計的工作,可是我覺得太枯燥了,一天到晚跟數字打交道?后來,我的丈夫鼓勵我說,你這么喜歡戲劇,你就去試試吧,假使不成功呢,你就死了心了?因為我有興趣,我又很努力,而且我也很有天分,所以我就成功了?

記者:您是最早在好萊塢發展的華人女星,后來,陳沖?楊紫瓊?鞏俐?章子怡等相繼到好萊塢發展,男星方面也有成龍?周潤發?李連杰等,您覺得華人演員在美國的角色會受限制嗎?比如男性武打比較多,女性大多作為花瓶?
盧燕:我想不盡然,只要有好的劇本?我一向提倡要培養我們自己的好的劇作家,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好的劇本,美國人是不了解中國的文化?風俗和歷史的,他們寫不出關于中國的好劇本?只有我們有了好的劇本,在外國拍攝的時候,我們的演員才能獲得好的角色?現在的交通和信息很發達,一個演員只要好,無論他在什么地方,人家都會請他拍戲?現在有互聯網,交流方便,不是像從前那樣,你必須要身在美國,才能在好萊塢發展?現在即使你在中國,有合適的角色,別人也會請你演?只是我們要把我們的語言(英語)掌握好,因為我們演員是靠語言來表達我們的內心的?中國演員的水準并不比外國演員差,這次好萊塢在拍攝《藝伎回憶錄》時,用了好多中國演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因為這部片子希望在西方有好的票房,那么哪些亞洲明星有票房號召力呢?那是我們的鞏俐?章子怡?楊紫瓊?這種情況在我剛到好萊塢時是不可能的,那時日本的國勢比較強,他們就可以說我們不準其他國家的演員來演我們日本人的角色,因為那時他們的票房收入和購買影片的錢都是很高的,所以好萊塢不敢用其他國家的人甚至美國人來演日本人?現在就不同了,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的演員有票房地位,那么在好萊塢發展的前景就比較廣闊?
記者:目前是否全世界的電影都碰到一個問題,缺少好的題材,好的編劇?
盧燕:是的?你看現在百老匯在演的戲都是舊戲,電影呢他們就買東方人的劇本版權,比如《無間道風云》就是中國人的,還有他們把以前的電影翻出來重拍,好劇本確實很缺乏?
記者:您是奧斯卡的評委之一,這次張藝謀導演的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將再次被選送奧斯卡評獎,您看過這部作品嗎?怎么評價?你對國內選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有什么建議?
盧燕:我看過,非常地華麗?美國觀眾對于張藝謀導演的作品是非常熟悉的,他的片子在美國是很受重視的?還有很多優秀的華人導演,比如陳凱歌?吳宇森,還有田壯壯的片子,我們也很喜歡,很多年輕導演也很有實力?從評獎來說,關注人性,有感人的人物的影片,更容易獲得青睞?
記者:幾年來中國的優秀導演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屢屢失敗,您覺得奧斯卡對于中國導演究竟意味著什么?為什么那么多導演這么看重奧斯卡?
盧燕:奧斯卡不但對中國的導演來說重要,對全世界的導演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得到了奧斯卡,就意味著你達到了一個水準?可是中國題材,有一個困難,為什么呢?因為評委如果跟片子的內容有共識,就會選這個片子,奧斯卡評委的背景大多來自歐洲,所以講到猶太人被迫害,就很容易引起共鳴,而中國的背景就不容易獲獎?好比謝晉導演的《芙蓉鎮》,那個片子拍得真是好極了,演得也好,可是美國人不了解“四清”?“文革”,他們不能了解這個劇情,所以就沒有得獎,可是我覺得他是應該得獎的?
記者:您怎么評價李安導演?他是已經被奧斯卡認可的一個導演?
盧燕:李安是非常可佩服的導演,他的心完全是在藝術上,他的片子每一部都有所不同,其實在拍《理智與情感》的時候他就應該獲獎了,可惜沒有,這次《斷背山》終于得償所愿?我對他在拍的《色戒》寄予厚望?
記者:您肯定了李安導演在藝術上的用心,但目前中國的大導演們,都在拍商業大片,而中國觀眾對這樣的片子批評頗多,您怎么評價他們的商業化路線?
盧燕:不可以說走商業路線是不對的,因為電影的生存依靠商業票房,假使一個導演只拍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沒有好的票房紀錄,那么這個導演就不會再得到拍攝資金?所以,這也是導演的難題,他必須先贏得票房,以后才能拍他喜歡的片子?就好像斯皮爾伯格,從前他就想拍《辛德勒的名單》,可是他很多年來都拍不成,因為沒有一個電影公司支持他,他們都覺得這不是個會賣座的片子?直到他后來有了票房成績了,電影公司才給他投資,“好吧,你拿這些錢去玩吧”?可是他的心在這個片子上,他對此有強烈的創作欲望,所以片子拍出來后,贏得了觀眾的真正認同,并且獲得了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