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韓國經濟界特別是大企業在錄用新員工及老員工升職時對漢字水平漢語能力的強調,是韓國社會各界尤其是年輕人重視漢字漢語學習最重要的動力?
漢字如同生命體,也經歷著風雨春秋?韓國是與中國最相近的國家,它也曾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甲午戰爭前,韓國重要歷史文化典籍基本上是用漢語記載的?直至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前,朝鮮半島南北方的報刊?政府文書都是韓?漢字混用,大約一半是方塊漢字,就像日文中漢字?假名并用那樣?就是在今天,漢字可以說仍無處不在:韓國上流社會人士出席會議時,前面擺放說明其身份的標牌?很多公司機關學校的名稱?標志性建筑物上的標牌?商店的招牌?墓地的碑文?書店里韓文書的書和作者名?社交時互換的名片,還仍然用漢字書寫?
漢字命運在韓國
但在朝鮮半島光復后的數十年里,韓國自動脫離了漢字文化圈,為強化韓文的使用,它中斷甚至廢止了對漢字的使用?盡管在現實中,有些官方文書尤其是法律法規離開漢字又無法理解,只得另加漢語附件或括號里加注漢字?其結果是,在新一代韓國人中,懂漢字者已經寥寥無幾?
中韓建交后,恢復漢字教育是韓國各界的普遍呼聲?可以從縱向歷史和橫向現實兩方面來分析其必要性?
從縱向考慮,如不恢復漢字教育和使用,韓國人讀不了自己的歷史文化典籍,談不上對韓國文化歷史的傳承?不懂漢字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不便,例如許多韓國名勝古跡的名字以及其中的匾額?對聯,都是過去古人用漢字書寫的?
從橫向現實來看,恢復漢字使用更有迫切性?中國目前是韓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韓國商品出口總額的近20%是輸出到中國,40%(包括中國)輸出到漢字文化圈國家和地區(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新加坡?日本)市場?而且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額將越來越大?中國還是韓國最大的投資對象國,目前韓國在中國有幾萬家投資企業,最近三年,韓國是中國吸引外資的最大來源國之一?恢復漢字使用,回歸漢字文化圈顯然是韓國政府現實的考慮?
1999年,金大中頒布總統令,宣布在必要時得以在韓文中并書漢字,以確保公務文書能夠準確表達?在交通標志等領域,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漢字和漢字標志,讓通曉漢字者一目了然?另外更重要的措施是在中學推行“1800個常用漢字必修教育”?盡管這以后的幾年,在韓國國內始終存在漢字“存廢”之爭,但漢字漢語的使用卻是越來越普遍了,并形成一股不斷升溫的漢語熱?
漢語教育爭次席
2002年4月,以時任教育部長為首的共13位歷屆教育部長通過了《向總統提出實施小學漢字教育的建議書》,敦促道,“為解決目前嚴重的文化危機,恢復國語生活的正常化,希望從小學開始實施漢字教育”?時下在韓國,兒童學習漢字的熱情最高漲,不用說上小學就學漢字,就是學齡前兒童學漢字的兒童也不斷增加?2002年韓國語文學會組織的“漢字能力考試”,有40萬人參加,一半是小學生?到2004年同樣的考試,參加人數飆升為104萬,其中有71萬名(68%)是小學以下的兒童?
在韓國高中外語教學中,英語仍然是第一外語?但在第二外語中,漢語有緊追日語之勢?2004年中,韓國教育部對全國3100多所高中進行調查,2002?2003?2004三年選日語作第二外語的學校數分別是1397?1599?1715所?而學習漢語的學校數分別是351?523?631所?據報道,近兩年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的高中數目增加更快,而傳統的高人氣第二外語語種德語和法語卻江河日下,變成了“非人氣專業”?2005年初,韓國《朝鮮日報》報道說,不少德?法語中學教師不得不半路出家,到中國進修,惡補漢語后,回到韓國改教漢語了?
2005年底,韓國對113所四年制大學中的語言學專業的15619名學生所學語種進行了調查?結果是:113所大學中,有45所大學(占39.8%)開設了中文系或漢語系,學生為2145名(占13%)?至于韓國開設中文專業的兩年制專科學院就更多了?難怪韓國駐華大使有一次反問中國記者,在中國開設韓語系的大學遠遠少于開設中文系的韓國大學,你說“韓流”猛還是“漢風”勁?
須知,在上世紀70年代,偌大一個韓國,只有三所大學開設中文系?近年來,韓國最著名的首爾大學,其外國語學院中文系的招生人數?錄取分數都超過了該院的英語系?在目前韓國大學生失業非常嚴重的情況下,中文系的學生尋找工作相對容易?
隨著掀起學漢字高潮,學習刊物?參考書市場也熱起來了?近三四年每年增長20%?相關業界估計要學漢字的人在2005年約有130萬,市場規模可超過4000億韓元(約4億美元)?
誰是漢字熱推手?
2001年中,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曾組織了“中國經濟考察團”,對中國進行了為期5天的訪問?他們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極為震撼,并認識到,擴大與中國的經濟交往將“悠關韓國的生死”,必須要更多更快地了解中國,培養“中國通”?首先要從認識漢字?通曉中文做起?
五大經濟團體(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大韓商會?韓國貿易協會等)2003年底決定,從2004年起,積極建議所屬會員19萬家公司在招聘新職員時進行漢字考試,即以政府指定的1800個常用漢字為準,把《全國漢字能力驗證考試》3級資格(指能認1817個漢字,能寫1000個漢字)作為應聘條件,并根據資格證書的極別擇優錄取?
客觀地說,國際化程度高的大企業的推廣漢字?倡導中文的活動措施更加得力?這些大企業的掌門人多在五六十歲,甚至70多歲,幼時都學過漢字,對漢字有親切感?排名在前十位以內的錦湖集團?SK集團在90年代初中韓建交后,即開始在錄用新職員時,引進了漢字考試?它們還規定,如果漢字達不到一定水平,就不能升職?五大經濟團體發出企業錄用新員工和員工升職應該增加漢字考試建議后,響應的大企業不斷增多?連三星?現代汽車?現代重工?大宇綜合機器等韓國主要大企業從2004年起都陸續引入了漢字考試?
如韓國企業的“大哥大”三星集團就規定,對具有漢字能力三級證書的應聘者加20分!也就是說,有沒有漢字資格證書,有可能決定能否被三星錄用?三星總裁李健熙對學習漢字的重視程度可以說無以復加?他說“如果想了解中國,首先應了解‘漢字”?而且他自己身體力行使用漢字?在他每個新年向集團職員的致辭中,漢字占了全部文稿的30%?總裁如此,下面則爭相模仿?三星旗下所屬的公司如三星電子?三星信用卡和三星生命保險等集團所有子公司編制的報告中,漢字都占大部分?三星集團還專門編了一本集團內部用厚達421頁的《商業漢字》,三星職員人手一冊?
韓國企業還積極展開鼓勵使用標有漢字名字名片的“運動”?具體來說,企業要求職員通過學習漢字,能夠理解對方名片上的相關信息?這對于一個中斷了漢字教育達20多年的韓國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位企業界權威人士說“漢字是將東北亞三國帶入同一文化圈的唯一交流手段?漢字水平也是確保韓國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由于中斷了漢字教育多年,在職場,大學畢業的新職員漢字水普遍較低,在與漢字文化圈的貿易伙伴交換名片?建立人際關系以及搜集信息等業務時遇到太多困難,成了在與中?日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進行商務活動時的“絆腳石”?這個“名片運動”對促進漢字學習和使用無疑是強有力的?
應該說,韓國經濟界特別是大企業在錄用新員工及老員工升職時對漢字水平漢語能力的強調,是韓國社會各界尤其是年輕人重視漢字漢語學習最重要的動力?(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教韓國光州的朝鮮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