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留學生大增美采取措施加快簽證處理
國赴美留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在2006年至2007學年間,僅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的中國學生人數比前一年增長了19%,這一增幅已超過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的印度學生增長率。
“研究生院委員會”的報告說,在2006至2007學年,申請美國大學研究生院的國際學生人數比前一個學年增長了8%,略微低于去年12%的增長率。但申請美國學校的中國留學生的人數比前年增長了17%,這一增長率跟去年19%基礎持平。在美國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印度,去年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的學生人數只增長了6%,遠遠低于前一年26%的增長率。

“研究生院委員會”每年在2月、6月和9月份分別對所屬的成員高校進行調查,統計各高校研究生院的申請者、被錄取者以及實際注冊的國際學生人數。研究生委員會的這些數據來自于全國145家研究生院得出,其中包括25家擁有國際學生最多的美國高校。
由福特基金會贊助的“國際獎學金項目”(IFP)更是對中國留學生偏愛美國高校深有體會。該項目允許獎學金獲得者選擇在世界各地求學,但在錄取的中國學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將求學的目的地選擇在美國。該項目中國部的負責人克萊蒙格(Keith Clemenger)指出,中國學生非常期待能在美國求學,因為許多中國學生認為美國的教育環境相對更好。
除了更好的學習環境,較高的簽證通過率也是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留學美國的原因。據美國國務院負責領事事務的副國務卿哈提(Maura Harty)說,目前來美學習的中國學生的簽證通過率已超過85%。
美國國務院稱,為了吸引更多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國務院正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快學生簽證的處理,比如增加新的簽證官職位、增加簽證有效期以使留學生不必頻繁申請簽證;還指示各地美國使館和領事館簽證處在安排面試時,將學生簽證申請者和交換學者排在隊前等。
福布斯公布美國薪酬榜單醫療行業仍然居榜首
美國《福布斯》雜志4日公布美國最高薪酬25項職業和最低薪酬25項職業榜單。結果顯示,醫療行業仍然是美國薪酬最高的行業,其中麻醉師超過外科醫生,成為去年美國最高薪酬的職業;而餐飲、酒店和休閑行業中的服務性工作則成為美國薪酬最低的職業。
服務行業薪酬最低
據報道,在《福布斯》公布的美國最高薪酬25項職業榜單中,前9位全部來自醫療行業,包括麻醉師(184340美元)、外科醫生(184150美元)、婦產科醫生(178040美元)、牙科醫生(176900美元)、口腔和鼻科外科醫生(164760美元)、內科醫生(160860美元)、鑲牙專家(158940美元)、心理醫生(149990美元)、家庭和全科醫生(149850美元),唯一擠進“十強”的非醫療行業職業是商業公司總裁(144600美元),排在第10位。律師排在第16位。
排在美國最低薪酬的職業大多來自餐飲、酒店和休閑行業中的服務性職業。前10項薪酬最低的職業包括快餐連鎖店服務員(15930美元)、快餐連鎖店廚師(15960美元)、洗碗工(16190美元)、小餐館和咖啡店引座員(16860美元)、小餐館和咖啡店的柜臺服務員(16950美元)、賭場職員(荷官)(17010美元)、洗頭工(17050美元)、餐廳服務生(17190美元)、餐廳引座員和檢票員(17500美元)以及娛樂場所服務員(17530 美元)。
薪酬差距十分大
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所有行業的平均年薪為3.92萬美元,全美國近3萬名麻醉師的平均年薪為18.4萬美元,而近250萬名快餐店服務員的平均年薪只有1.59萬美元。
此外,25項薪酬最低的職業從業人員一共有1560萬人,而25項薪酬最高的職業從業人員一共有300萬人。
《福布斯》指出,這項薪酬調查只反映出平均水平,不排除同一職業中存在個體差異。如去年美國XTO能源公司總裁辛普森的年薪為3220萬美元,是商業公司總裁平均年薪的223倍。
地區差異明顯
據報道,同一職業在不同地區和行業的薪酬也可能存在很大差異。以洗衣工人為例,受雇于美國聯邦政府的洗衣工人,他們的薪水就比平均工資高出差不多三分之二。
薪酬的地區差異也很明顯。統計顯示,美國東北部各州和華盛頓地區,以及加利福尼亞州硅谷地區的薪酬水平最高。而在一些偏遠的地區,特別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由于勞力短缺的問題,雇主通常也會支付不錯的薪酬。以夏威夷為例,餐館工、酒吧服務生和保鏢最受歡迎,他們獲得的薪水也很高。
據報道,美國最高薪酬職業和最低薪酬職業很少出現大的變化。但是宇航員在今年跌出前25名,被財務經理取代。總的來說,最高薪酬職業和最低薪酬職業的薪酬都出現增長,其中最高薪酬職業的工資增長了4.2%,而最低薪酬職業的工資也增長了3.2%。
有法案作保障美H-1B未生效出境無需擔心失身份
據美國《明報》報道,自4月2日后收到美國移民局H-1B簽證申請批準的人士是否可以在2007年10月1日前短期離境,離境后是否可以保留為生效的H-1B簽證,且以什么身份回美?美國移民局商業貿易部官員日前表示,根據最后身份有效(Last-Action Rule)法案,H-1B的持有人可以在新身份尚未生效前離境,而不受失去H-1B身份的威脅。
專家表示,4月2日后已有很多申請者收到H-1B的批準件,但直到10月1日才正式生效。對于在10月1日前不得不離境且入境美國的申請者,美國移民局曾在2004年澄清了對在轉換身份申請被批準,而新身份尚未生效的情況下如何界定申請人身份的內部審理原則。
該聲明基于名為“最后身份有效”的法案。該法案是指外籍人士無論在美國期間曾經轉換過什么類別的身份,其現在的有效身份以最后一次申請并被批準的身份為準。
該法案特別指出,“最后身份”并非指最后入境的簽證批準身份,而是移民局之前對于轉換身份申請批準,即在未來日期生效的新身份。因此,“最后身份有效”也就是申請人獲批的新身份,在起始時間到期時作為外籍人的“最后身份”而生效。
也就是說,獲得批準的H-1B持有者出境旅行,雖然要以舊身份如學生身份或其它身份回美入境,但“最后身份”并非入境時的身份,仍是H-1B新身份,且不會影響到新身份的如期生效。當H-1B新身份在10月1日如期生效后,最后入境身份將自動失效。
但上述原則不適用轉換身份申請未獲批準的情況。如果申請人在美國境內提出轉換身份申請,在該申請被批準前出境,則被視為放棄該申請,而申請將自動被移民局拒絕。
美國提出安全措施將改進和擴大免簽計劃
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務院的官員日前對國會表示,推
遲改進免簽證計劃(VWP)將會給美國安全帶來不利后果。
布什總統提出的改進免簽計劃的方案所要求的革新內容包括:以電子方式登記該計劃旅行者、加強信息交流以及更好地上報護照遺失和失竊情況。這些變動最初將適用于免簽計劃新參與國的旅行者,但最終將擴大至目前已符合資格的國家。官員們表示,新的變動有助于加強美國安全。
免簽計劃目前允許27個國家的公民無須簽證即可前往美國從事商務活動或觀光旅行,最長時間可達90天。美國國務院官員斯蒂芬·埃德森(stephen edson)5月24日在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歐洲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作證時表示,每年大約有1500萬人根據免簽計劃來美旅行。布什總統2006年11月在拉脫維亞北約峰會期間宣布支持擴大免簽計劃。
如果一國希望加入免簽計劃,那么該國公民申請非移民類簽證的拒簽率不得超過3%。也就是說,美國簽證官必須確認至少97%的非移民類簽證申請者具備資格。而且,具體國家對該計劃的參與不得危及美國安全、執法及移民利益。目前,該計劃27個參與國分別是:安道爾、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文萊、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島、愛爾蘭、意大利、日本、列支敦士登、盧森堡、摩洛哥、荷蘭、新西蘭、挪威、葡萄牙、圣馬力諾、新加坡、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及英國。
布什政府提出了七項新的安全措施,作為改進免簽計劃的一部分內容,以轉移工作重心,由處理經濟移民事務向應對國際恐怖主義威脅過渡。
在美國國會中,參眾兩院圍繞修改此計劃有著不同的建議。
美國國土安全部政策官員內森·塞爾斯(Nathan Sa-les)拒絕表明布什政府更看好哪一提案。不過,他說,行政當局在有關拒簽率的規定上需要享有靈活性。他說:“在有關拒簽率的規定上,行政部門更希望國會給予我們充分的靈活性,而不只是從3%的水平略為提升。”
布什政府提出的七項安全措施中,有四項為強制性措施。這些強制性措施包括:(1)建立電子旅行證,要求參與免簽計劃的旅行者在起程之前上網登記;(2)加強信息交流;(3)及時上報護照遺失和失竊情況,無論是空白護照還是已發放的護照;(4)接受被美國下令遞解出境的本國公民。
另外三項措施側重于機場安全標準、空中乘警計劃以及旅行證通用標準。
免簽計劃的改進因圍繞綜合移民改革計劃所展開的爭論而變得復雜化。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歐洲小組委員會來自加州的共和黨首席委員埃爾頓·加萊格里(Elton Galle-gly)在聽證會上指出,他不支持擴大免簽計劃,除非是作為綜合移民改革方案的一部分,而且包括保障美國邊界安全的條款。“這必須包括實施出入境管理系統,使我們能夠確定是否所有國外來訪者(包括免簽計劃的旅行者)能按其簽證規定離開美國”。塞爾斯說,國土安全部希望在半年至一年時間內制定一項用于數據對照查驗的可靠計劃,這是實施出入境管理系統的關鍵。
布什總統5月17日與來自兩黨的參議員代表達成了綜合移民改革協議,但協議最終能否成為法律尚不明朗。
美國現行移民政策有問題企業難尋專業人才
美國有高科技公司的行政主管人員日前透露,美國現行的移民政策有問題,美國實際上需要有更多的合格移民。全美國目前有關移民問題的爭論都將焦點主要放在美國的大約1200萬非法移民上。
來自美聯社的報道說,現在美國大學畢業生中具有高等學位的科學和數學人才的數量無法適應市場需求增加的步伐,這使得諸如微軟公司及谷歌這樣的公司不得不雇用外籍人士。而該高科技公司的行政主管人員說,這些移民可以為美國公司提供足夠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移民人才來填補有大量需求的電腦科學、數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空位。
全美國目前有關移民問題的爭論都將焦點主要放在美國的大約1200萬非法移民上,以及如何對這些已經越境進入美國非法移民的身份給予定義。但是,在移民問題上討論的較少的議題是如何為美國公司輸送更多的合格的專業移民人才以維持美國在全球的技術領先地位,這對美國的經濟有著相同重要的含義。
今年3月份,微軟董事會主席蓋茨在參議院的有關健康、教育、勞工、退休金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美國在全球高科技上的領導地位將無法維持,除非政府允許美國公司雇用更多的外國專業人才。
目前,美國每年允許6.5萬名外籍專業人才在美國工作。這就是所謂的H1-B簽證。當6.5萬人的名額一滿,美國政府又另外發給從美國大學獲得碩士或以上學位的外籍人士兩萬張工作簽證。據估計,美國目前的有關高科技的研究生班中,外籍人士占30%至50%。
美國新移民案意外擱淺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國會參院協商版移民法案6月7日晚正式破局,在美非法移民合法化今年再度無望。參院院會以45票對50票,沒能結束法案繼續辯論。參院多數黨領袖雷德在得知投票結果后,毅然決定撤銷全案,不再討論,參院將繼續辯論能源改革和伊拉克戰爭等其它議題。此案目前暫告壽終正寢。
這項白宮支持的法案在參院受阻,對布什是一個重大的立法挫折,也使得1200萬非法移民身份合法化的機會,成為未知數。雷德表示將于時機成熟時再審議移民法案,但各界認為參院今年會期不會再討論移民法案了。
雷德再度呼吁布什總統幫忙。他說這是“布什總統的法案”,如果只有民主黨議員的票,無法通過移民法案。去年因參眾兩院各自通過的移民法案內容差異太大,沒有過關。今年民主黨重掌國會,移民法案不但卷土重來,白宮更親自上陣,督促兩黨“12人幫”推出包含“讓非法移民合法化的Z簽證、設立人才優先的計點制、限制親屬移民、設立臨時工人計劃的Y簽證”等內容的參院協商版移民案。但共和黨保守派認為全案形同對1200萬非法移民的大赦,堅持反對,在兩周前討論全案時,提出多項修正案要改變全案。
雷德多次表示此案不能無休止討論,要盡快按協商版付諸表決。但7日上午第一次停止討論投票沒有通過,當晚再投票,還是未通過“終止討論付諸票決”。
雷德7日晚在投票后對未能促成共和黨議員接受此法案,表示悲哀和失望。不過他表示,民主黨議員決定致力設法通過移民案,相信此法案今年并未死亡,最終會被通過,他也會繼續努力使自由派和保守派對移民達成“大妥協”。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對議員們會再度考慮此法案表示有希望,他說會盡快這樣做。協助談成此協商版法案的國會參議員肯尼迪(Edward Kennedy)也表示將繼續推動此法案。
美國移民案不利專才申請綠卡
美國參議院兩黨達成初步共識的移民案,雖然兼顧了高科技企業的訴求,但包括硅谷知名企業領導人在內的業界人士,似乎并不領情,他們認為國會并未積極增加H-1B簽證名額,而且令高科技外籍人才申請永久身份時遇到障
礙。
《洛杉磯時報》報道說,參議院移民案確實響應了部分高科技公司的訴求,將每年H-1B簽證的名額,從現有的6.5萬個增至11.5萬個,日后更有機會最高增至18萬。此外,移民案也保留了豁免條件,受雇于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外國專才,將不會計算入H-1B名額內,而且每年也預留2萬個配額,給在美國大學取得碩士或以上學歷的高級專才。
參議院去年通過的移民案也是將H-1B名額首先增加到11.5萬,但在限額達到后,還可將這一數額另外增加20%。業界認為今年的法案甚至還未及去年的寬松。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由谷歌和惠普等多家企業組成的“競爭美國”,已因此致函參與起草移民案的參議員凱爾,表達對草案的“嚴重關注”,堅持現有簽證配額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對外籍人才的需求。不僅如此,法案還在高科技人才申請身份時制造障礙。
微軟公司在寫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里德的信中指出,新的計分制發放簽證的計劃,“將把招聘決定權從雇主手中奪走,很可能重創科技業”。
按照現行方法,企業可以自行招募人才,為他們申請臨時工作簽證,一到兩年后再為外籍員工擔保申請移民簽證或綠卡。但在新制度下,申請長期移民簽證或綠卡的一環,需要員工自行申請,與其它行業人士一起排隊輪候。業界擔心此舉會令其它行業,瓜分了信息科技人才的移民配額。
美國專家力挺移民計點制度強調非美國獨創
美國移民制度改革正在成為民眾議論的主要話題之一。移民法改革草案關系到目前在美國的上千萬無證移民的命運,也影響著未來移民申請者的前景。不過,美國的移民研究專家已基本贊同擬議中的移民計點制度,并強調這一制度并非美國獨創。
據美國媒體報道,這次移民改革涉及的主要內容包四個方面,一、關于2007年以前已經在美國非法移民“轉正”問題;二、關于未來移民申請者的條件界定問題;三、臨時客居工作者計劃;四、美國國內及邊境安全措施。
美國各界對新移民法改革草案反應不一,尤其是對于草案中新規定的計點制度更是議論紛紛。批評者指出,計點制度沒有反映出高科技雇主的需要;還有的批評人士認為,對未來移民實行計點制度違背了家庭團聚原則這個美國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不是美國所獨創
報道說,移民計點制度并不是美國的獨創,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等國家都已經實行了移民計點制度。英國也于2001年通過了以計點制度作為核發移民簽證的考察標準之一。這些國家發現,按照移民接收國對移民申請人學歷和資格要求核發移民簽證,是有利于國家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好政策。
美國的移民研究專家基本贊同擬議中的移民計點制度。移民改革聯合會特別項目主任杰克·馬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對計點制度的看法。馬丁說:“我們認為計點制度基本是合理的,這將改變目前的移民制度,把重點從目前基本側重家庭團聚的制度轉變到優先考慮國家急需人才上。”
馬丁認為,高學歷人才收入高,納稅多,有利于國家經濟。而目前的移民制度側重家庭團聚,其中大部份移民是低收入工人,向國家繳納稅款有限,但是卻消耗大量的政府資源。馬丁指出,計點制度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限制移民數量。
擔心浪費人才
有人擔心,有些高學歷的移民被接納之后,并沒有從事對口的職業,有些人甚至當起了出租車司機,這是浪費人才。
美國移民歸化局前任局長、現任美國移民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的多麗斯·邁斯納女士建議說:“我認為克服這個問題的方法可以是,在計點制度中加入雇主擔保和工作證明作為計算移民點數的考慮因素。現在的移民改革議案沒有明確規定雇主的工作證明對最終決定一個人的移民資格有多大的份量。有關部門在考慮計點制度的時候可以把有實際具體內容的工作證明作為影響移民申請人點數的重要因素。”
根據目前擬議中的改革議案,計點制度采用百分制,申請人在美國公司的工作年限、職業等工作資歷最高可以得到47分,申請人的學歷最高得分是28分,申請人對英語和公民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最高得到15分,另外10分取決于申請人的家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