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紅
[摘 要]中國的英語學習者通常發現在與說英語本民族語的人的實際交流中會產生誤會,盡管他們交流時所講的英語無任何語法錯誤。因此英語學得好不僅僅是掌握了發音、語法、詞匯和習語,還要了解他們的語言反映的想法及他們的社會習俗。事實上,學習一門語言與學習它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語言受文化影響并形成,它反映文化。兩方面相互作用,理解語言的同時也要理解文化。
[關鍵詞]語言 文化 特性
中國的英語學習者通常發現在與說英語本民族語的人的實際交流中會產生誤會,盡管他們交流時所講的英語無任何語法錯誤。 英語學得好不僅僅是掌握了發音、語法、詞匯和習語,還要了解他們的語言反映的想法及他們的社會習俗。事實上,學習一門語言與學習它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那么什么是語言?什么是文化?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一、語言
大自然非常善待人類,它提供給人類語言。語言是人類獨有的,盡管鳥、蜜蜂等一些生物也通過唱歌或舞蹈來尋找配偶或合作,但它們的這種交流永遠也不能被稱為與人類語言相似的語言。英國哲學家Bernard Russell曾發現:不論一只狗叫得多么流暢,它也不能告訴你它的主人很窮但它很忠誠。然而,到底是什么使得人類的語言如此特殊而又如此先進呢?在探索語言的特殊性之前有必要首先為語言下定義。
(一)什么是語言
什么是語言?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而且語言學家和不同學科的學者們都已經研究過這個問題。語言是人們用來交流的隨意的聲音符號。這一定義作為當今最科學的定義為廣泛接受,因為它揭示了語言的幾個重要特征。
(二)語言是系統的
所有的語言成分都是根據一定的規則安排的,例如我們可以說“He is a student .”而不能說“Is a student he.”。音節是最小的單位,數十個音節成為詞匯的載體。用數千個詞匯組成句子和文章。這個等級制度使得人類的語言富有創造性,即根據不同的語境有產生無窮無盡的句子的潛能。
(三)語言是隨意的
語言的隨意性是指語言的形式與它們的意義沒有任何聯系。例如,我們無法解釋為什么“book”讀做/buk/, 或者為什么同一個物體英語讀做“table”而漢語讀做“桌子”。選擇這些任意的符號是約定俗成的。(但語言并非絕對的任意的,擬聲詞和合成詞是兩個例外。)
(四)語言是聲音的
“說”是語言的基本的媒介,而“寫”是第二位的,甚至如今在世界的某些地區,有些語言根本沒有書寫系統。另外,人們對于語言習得的順序是說先于寫。孩子們在很小就學習說話,在年齡大一些后學習讀和寫,在日常生活中說也遠比寫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說語言是聲音的,并不否認寫的重要性,任何一種語言發明了字母或文字都能經受的住語言發展過程中的變革,因為它使得語言通過時間和空間流傳下來。
(五)語言是符號的
在一個特定的語言中詞匯只是一個標記。它所代表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它不能代替真正的物品,它只是那一種概念在人類大腦中的反映。
(六)語言是用于交流的
交流在這兒是一個抽象的意義。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與自然界的交流和與其他人的交流。一方面,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當我們學習時,我們學習符號及其相關的概念。另一方面,語言是最重要的媒介,通過它傳達一個人的思想給其他人。有了語言,信息能從一個人傳送給另一個人或者較大部分的聽眾。語言能建立和加強人們之間的關系。
二、文化
你如何贊美你朋友的新襯衫?你相信基督教嗎?關于自由、責任、財富、工作、健康、年齡、死亡、家庭、游戲、法律、迷信、謙遜等等都是與文化相關的,你對此持何觀點呢?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詞來源于拉丁詞“colere”,它的意思是“培養”。該詞最早與在田地里從事體力勞動及食物加工相關。后來它的意思延伸為整體信仰的模式,習俗、慣例、藝術以及技術從而塑造一個人類團體的生活特性。“文化包括所有的人類社會共享的產品。”(Robertson,1981)
簡言之,文化是指一個社會的完整的生活方式,所以“文化”現在的確是一個大詞,它能被簡要的定義為“一個社會整體的信仰及實踐”。
(二)文化的特性
1.文化是習得的
文化并非遺傳或本能的。首先,文化是通過交流和學習傳遞及保存。文化以一個人對世界的相互作用獲得經驗的形式獲得,而且被傳遞給其他人和下一代。其次,每一個體從一出生就被限制在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無論是關于宗教、食物、服裝、房屋、玩具或者書籍,都是以文化為基礎的。
2.文化是完整的
每個個體根據自己的民族出身、社會階級、地理區域、職業、年齡和性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這種生活方式不與社會團體中其他成員共享的話則不能稱之為“文化”。然而有一些特定的思想、行為規則似乎被同一個社會團體的大多數人接受,從而形成了“文化”。一旦文化形成了,它就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發揮功能。
3.文化是動態的
文化的積累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沒有前人的那些知識,人類就沒有文化。因此每一代人都為文化的發展做貢獻,當不同的文化接觸時,新的想法、新的題材不斷地融合進來,也給文化帶來變化。
4.文化是以符號為基礎的
語言使一個人能夠思考、表達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知識能夠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從一代人傳遞給下一代人。任何文化采用的符號都是各種形式的聲音的、書寫的或非口頭的。
5.文化是民族的
中國人使用筷子,日本人經常跪而不是坐著,法國人喜歡喝洋蔥湯,阿拉伯人帶頭巾等等,這些都與文化有關。事實上,一個人生活在一個特定的文化領域內,既有物質生活又有文化生活。但既然每個民族都生活在一個獨特的地理、經濟和歷史結構中,一個獨特的文化就建立和發展起來。
三、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文化對語言的影響可以粗略的分為三個領域:詞匯、句法和語域
(一)詞匯
詞匯是一種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龐大的語言系統存在的主要部分,兩者都有廣泛的特性,使得不同的語言能夠表達大量的普通的概念,而且具有民族的特性,從而使得一種特定的語言能夠反映一種特定文化。基于此,文化的不同最突出和最廣泛的反映在詞匯的水平方面。
(二)句法
英語是一種受嚴格的規律和規則制約的語言,而漢語的語法卻很靈活。
(三)語域
語域包括上下文,因此不同文化的上下文中產生的語域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不同的文化特性。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在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二者的關系遠比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復雜得多。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些社會科學家甚至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語言能夠描述、分析和評估所有的文化組成部分。人們關于文化的經驗也是由語言儲存和傳播的。另一方面,語言受文化影響并形成,它反映文化。兩方面相互作用,理解語言的同時也要理解文化。廣義上講,語言是一個民族的符號代表,它包含這個民族的歷史和宗教背景以及生活和思想方式。語言與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在人類歷史上同時存在。語言帶來了文化的進步,同時也記錄文化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鄧炎昌,《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面面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李佐文,《語言與文化》,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