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教育家辦學,就是說現在還沒有出現教育家辦學,至少說還沒有形成風氣。那么,溫總理的這樣一個說法,實際上也反映了我們整個社會的一個焦慮,對教育的一種期待。我對教育家辦學有這樣幾點看法,第一,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倡教育家辦學,是期待性的,期待人們像教育家那樣去辦學,這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第二,校長的角色是一種社會關系,你是誰,你要干什么,要分析社會關系里的一個角色,就必須分析構成這個關系的對方。比如,我在兒子面前,我是爸爸,但也有可能是他的球友,或是牌友,也有可能是他的朋友,但核心的角色是——我是他的爸爸。因為其他的角色,其他人可以替代,而核心角色是不可替代的。那么爸爸的職責是什么,那就需要分析構成爸爸的這個關系的這一方,還要分析兒子的這一方,他希望爸爸做什么。因此,要分析校長這個角色,就要分析構成校長角色的對方,就要分析學生。學校是一個專門的教育機構,因為有學生所以才有學校,有學校才有校長。第三,校長的角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教育者。二是引導者。他應該負責學校的戰略設計、戰略規劃、戰略管理、戰略選擇,他必須具有前瞻性,這是校長區別于副校長、中層干部、教師之處。也就是說,校長應該選擇做正確的事情。三是管理者。他必須不斷提高辦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曾經說過,家庭里沒有偉人、沒有美人,只有親人:對學生沒有名師、沒有大師,只有老師。校長也是如此,首先要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好自己的職責,這比成為教育家更重要,事實上,這也是校長成為教育家的前提和基礎。
專家點評:
方展畫:關于這場討論,我有兩點很深的感受:一是我讀懂了校長的教育家情懷,每一位校長在替意識里都有一種當教育家的愿望,或者情結,校長們努力為教育貢獻智慧和才能,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教育環境,培養一代新人。二是我也讀懂了作為教育家的校長的痛苦,但是我們有教育家的精神,我們應該更加開懷些,向上一些,有更多的陽光校長談論陽光教育家,這樣我們對教育家的本質、內涵才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才會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追求。
我認為,教育家有三個方面的內涵,第一,教育家有時代特征。中國的教育家,特別是中國長三角地區的教育家應該有更多的現代意識,今天的教育家是不可復制的。也就是說,歷史上的教育家,在今天、在當代是不可復制的。我們與孔子、蘇格扛底的時代已經相距很遠很遠,因此在討論教育家的時候,我們應從夸天的實際出發,從明天的希望出發,人們希望教育家應該是什么樣的。在這樣一個時代,教育家對教育規律要有獨特的感受,能夠孜孜以求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培養年青一代。
第二,教育家首先是人,而不是神。傳統意義上,一旦成為“家”,成為楷模,他就是一個光芒萬丈的人物,沒有一點陰影,沒有一點缺點。社會要求校長成為道德楷模、學問楷模,甚至是家庭楷模,這是對教育家最苛刻的要求。如果我們還是在一個神的范圍內來崇拜、認識所謂的教育家。那么我們當中能有幾個教育家?現實中的教育家是人。他同樣有困惑,有他的無能和不足。如果人們這樣認識,會有更多的校長認為自己是教育家。
第三,教育家以平常心做不平凡的事。當校長帶著一個平常的心態努力做好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為教育家。教育家的品質在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要有宗教般的情懷,從事教育事業,以平常的心,做熱愛的事。教育家必須擁有理想、信念,并執著于這種信念;不滿足于表面,對教育的現象、本質有獨特的理解;有創新精神。
只要校長在教育的實踐中,走人家,沒有走的路,做人家沒有做過的事,一個教育家就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趙中建:校長的角色是什么?一個組織,一所學校,它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是硬件建設,第:是制度建設,第三是文化建設。每一個權長都首先經歷對硬件的追求,硬件之后關注制度建設,制度建設之后關注文化建設,校長的角色正在從這幾個方面過渡。校長是教育者、管理者、領導者。學校發展到一定階段,校長開始注重管理,制定規章制度,成為管理者。教育永遠脫離不了一個時代政治經濟發展。校長做的所有事情都要立足自己的學校,都要學習兄弟學校,放眼世界,都要具有教育家的精神和素養,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