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辦學,這是時代的呼喚。2007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溫總理特別關注教育家辦學,近年來,他已多次就“教育家”話題發表意見,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提倡教育家辦學”,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育工作者的關心和期望。提倡教育家辦學,就是要求發展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教育要由懂得教育并掌握教育科學發展規律的人來辦。所以,時代呼喚這樣一批了解教育規律、胸懷教育理想、具有為實現理想而奮斗的精神和在教育實踐中具有創新能力的人,他們是教育的旗幟、靈魂。當前,我們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省也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目標。為了實現“兩個率先”的宏偉目標,江蘇在連續多年經濟高位平穩增長的基礎上,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堅持科教優先方針,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既是江蘇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也是江蘇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越來越得以凸顯,我們比以往更有條件、更有可能去追求理想的教育、好的教育,我們教育工作者成長為教育家的舞臺更加廣闊,土壤更加肥沃。因此,造就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是新時期教育發展、改革、創新的迫切需要,也是社會和時代的強烈要求。
按照教育規律去辦學。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質。教育的影響因素越來越多,人們對教育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需要教育家來辦教育。教育是有其客觀規律的,青少年成長也有其客觀規律,只有遵循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才能辦好教育,快出、多出、出好人才。當前,按教育規律辦學就是要求我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內容很多,范圍很廣,我們可以先從基礎工作抓起。江蘇省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333工程”,就是突出“三育(德育、體育、美育)”、抓好“三會(會學習、會勞動、會創造)”、落實“三定(落實課程計劃的規定、學生在校時間和作業量的規定、考試評價的規定)”,這些具體的目標和要求,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抓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也要與時俱進,遵循教育規律,要做到教育家執教、教育家辦學、教育家行政,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回歸本質。
從優秀青年教師抓起。將他們中的杰出者逐步培養成為教育家。溫總理提出,要“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我省已出臺多項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從教、鼓勵優秀教師終身從事教育事業,并搭建多種平臺培養他們向更高一級發展。教育家的成長需要長期的歷練和培養,這就需要我們從青年教師抓起,從青年教育專家抓起,逐步把青年教育工作者培養成為教育家。每一位有志成長為教育家的青年教師必須刻苦學習教育理論,深深植根于教育實踐,不斷進行探索、研究和創新,不斷豐富自己的教育實踐,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把它上升到理論,得出規律性的認識,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教育家成長過程是一個獻身教育的過程、艱苦奮斗的過程,非下苦功不可。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省的不少地區和學校已規劃和實施“名師工程”,我們還將抓住機遇,分類規劃分層實施,在省一級規劃和實施教育家培養工程。我們鼓勵青年教師志存高遠,修養品格;鉆研業務,著書立說,不斷實踐,成為名家。
創設和諧氛圍,給教育家的成長以政策和機制保障。倡導“教育家辦學”,就是要創設良性教育生態,規范依法治校的管理行為,讓學生、教師真正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要進一步完善“校長負責制”,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使校長和教師能大膽探索,潛心實驗,逐漸形成自己的辦學思想、辦學風格、辦學特色;為作出突出業績的校長、教師提供深造的機會,鋪設展示才華的舞臺:發揚學術民主,實行學術自由,鼓勵優秀教師有個性地成長,對他們要理解和寬容,不要求全責備。我們將為教育優秀人才、杰出人才的成長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之風。
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國家。”21世紀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發現和培養一批植根于中國文化、能解決中國教育問題、推進中國教育歷史進程的教育家,我們的教育就一定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