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給吳王夫差當了三年的奴仆后,回到越國,又是怎樣發奮圖強,勵精圖治,轉弱為強的呢?
越王回國后,當時的越國人口極少。勾踐向三軍下令說:“凡是我父老兄弟有能夠幫助我出謀劃策打敗吳國的,我將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
他下令,女孩子十七歲前要出嫁,男子二十歲前要娶妻。對快要分娩的孕婦公家要派醫生守護。生下男孩,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下女孩,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三胞胎,公家給配備一名乳母;生雙胞胎,公家發給吃的。
他還下令:對貧苦人、重病人和寡婦,由公家出錢,供養他們,并教育他們的子女。對前來投奔的各方人才,一定要在廟堂上舉行儀式,禮待他們。
勾踐還親自用船裝著大米和肉食巡行各地,看到流浪無歸的孩子,便提供食物。
勾踐一邊在國內勵精圖治,一邊派人向吳王夫差進獻美女、物品,麻痹夫差,消除戒心。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越國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勵。越國終于打敗了吳國,取得了徹底勝利。吳王夫差被逼自殺,吳國滅亡。
清朝著名的小說家蒲松齡曾寫過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對聯中的 “苦心人”就是指越王勾踐。贊揚他臥薪嘗膽,勵精圖治,轉弱為強,殲滅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