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我校和一所友好學校舉辦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行政會上,討論課堂教學觀摩活動的一些準備工作。當討論到借班上課的問題,教務主任向大家匯報班級的安排時。突然有一位領導說:“某某班不行,這個班管理太嚴。學生的課堂表現不活躍。”
沒想到,這位領導的發言卻引來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有人說:“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是一件好事,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只有給學生一定的紀律約束,課堂紀律才能好,課堂紀律好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可以安排這個班上課。”顯然,這是持贊成觀點的。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少。其中有一位同志說:“過于嚴厲的管理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走向膽小、缺乏自信、做什么事都縮手縮腳,失去孩子應有的朝氣和活力,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表現。可能會出現課堂沉悶、學生學習不主動,發言不活躍。最好。不借這個班上課。”兩方觀點對立,相持不下。
這時,教務主任顯得很為難,他說:“全年級也只有這個班課沒有上。如果安排其他的班級重復上課,能有好效果嗎?”此時,我說:“我們一定要提供真實的課堂。再說剛才大家的想法。都是一種猜測。我們本著求真態度。給他們一次機會,大家意見如何?”大家贊同我的想法。
活動當日,我懷揣著擔心聆聽了所有的課。結果。我的擔心變成了現實。除了那個班的一節課,其他幾個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主動思考,踴躍發言,課堂充滿活力,教學效果也好。但總體來說,這次借班不盡如人意。
這次“失敗”的借班激發了我的思考,并把我的思考化為實際行動: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討論,什么樣的班級管理才是科學的班級管理?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真理越辯越明。班級管理逐漸形成了“嚴而有度、管而不死、活而不亂”良好局面。通過智慧的碰撞,教師對一堂好課的認識更深刻了,好課必須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好課要煥發生命的活力,好課讓學生學得快樂,讓學生學會自主,讓學生獲得真知……最后,把我們認識和思考寫成了課題——“基于學生視界的教學行為的改進研究”,被批準為國家“十一五”立項課題,通過課題研究,讓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讓課堂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樂園。
可見,教育者應學會用學生的視界審視問題,豐富我們看問題的視角,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才能更好地遵循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規律,我們追求的真才是最真的,我們所踐行的才是真正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才不會讓學生穿著不合腳的“鞋”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