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所中學名氣很大,據說成功的經驗中有一條很重要:就是“分層施教”。該校是這樣“分層施教”的——每年將高一新生按學科考試成績分4個層次編班,簡稱培優班、提升班、普通班、強化班。據說,這樣一分3年下來升學效果十分明顯,該校也就是靠了這點經驗起家的。按理說,他們應該屬于“成功者”,但連他們的校長也搞不懂,為什么在社會上,許多學生和家長對此卻頗有微詞。
其實,按學生的學科考試成績分班在各地初、高中乃至小學并不鮮見,只不過操作方法不同罷了。筆者就聽說江南一所初級中學,在新《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后,大肆推行“選班制”。在選班前。學校把話挑明了:進入“自主班”的要求學習基礎牢,學習自覺性高……而“基礎班”的教學進度會慢一點。注重補差補缺夯實基礎……總之,快班、慢班不言而喻。這樣做的好處。據說是“中考成績逐年飆升”。然而,即使是該校校長也不得不承認,實行“選班制”對許多孩子的心理帶來了負面影響。
在這方面,本人也有體會。上世紀90年代初。筆者也曾作過這類嘗試,緣由是。有些教師抱怨: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學生混在一起上課難以把握教學,而且班班都有“害群之馬”拖著整個班集體后腿。因此。我大膽把初一新生中考試成績倒數的60名拎出來,專門組成了一個“強化班”,并毛遂自薦,兼任班主任,又選聘了幾名教學水平雖然不算太高、但工作十分負責的科任老師。旨在為這些同學開個“小灶”,最終能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獲得好收成。3年中。幾位科任老師和我一起不知多操了多少心,可以說。按照“標準分”評估學生成績及班級常規管理,我們功不可沒。可是,有件事使我觸動很大,甚至讓我至今感到好心做了蠢事,功不抵過。那是在組織拍畢業照時,“強化班”的學生集體“罷照”。他們很有禮貌地派代表向我請求不拍畢業照。那位使者神情幽怨地對我申訴理由:“‘強化班’說穿了就是差班。差班、差生,3年差下來了,還一起拍畢業照。丟人現眼作永遠差的紀念嗎!”同學們的這番訴求,令我頓生罪過感。我和同學們商量:“今年的畢業照6個班合拍成一張‘全家福’。”“強化班”的同學這才高高興興地參加了。拍照事件讓我頓悟:如此分層施教。學生的學科學習成績是得到了一定的進步。但給他們所造成的心靈創傷卻是一時難以愈合的,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而言,也許得不償失。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應以尊重人為前提,發展人為過程,完善人為宗旨。好的學校教育。應該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維護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決不能僅僅為了提高學科考試成績,漠視學生的人格和自尊。近年來,我們結合本校實際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確立“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行平等教育。一棵樹上的樹葉既大同小異,也沒有兩片完全相同。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智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正常人的智商系數又都集中在90-110之間,而學生之間的差異,又多數并非先天。而是后天教育所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平等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因為人都是有感情的,教育不平等,孩子就反感、產生逆反心理,就會跟老師作對,出現極端行為。甚至生出仇恨,釀成大禍。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更應該盡可能不偏不倚地實施平等教育。而作為學校,則應均衡配置各類教育資源,均衡提供受教育機遇,鏟除滋生“特殊教育”的不良土壤,讓全體受教育者在同一片藍天下茁壯成長。
二、建立健全立體多元的評價促進機制,發揮正確的導向功能。學校的考核機制影響著教師的價值取向,決定著育人環境。一所熱衷于“英才”教育的學校勢必導致教育的兩極分化、師生關系惡劣、同學關系緊張、教育“產品”良莠不齊。考核機制的建立要堅持“面向全體,面向全面”,體現“陽光普照,春滿大地”。對教師的教學實績考核,應盡可能地加大班級平均分之權重,促使每一位教師不得不把“在乎”的目光“聚焦”于暫時落后的學生身上,從而自覺自愿地在主流教育中給予暫時落后學生更多的雨露和陽光。從受教育者角度看,學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也有缺陷和不足。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身上也有亮點和優勢,對學生的評定不可以以學科考試成績論英雄——考試成績好,一俊遮百丑;考試成績差,處處一票否決。要從團結互助、文明交往、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等方面多元衡量,多幾把尺子評價學生。
三、取消快慢班,構建和諧育人環境,讓全體學生攜手共進。心理學告訴我們:教育的心理暗示作用非常重要,有時候甚至能夠決定一個學生的命運。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如果依據學生成績優劣劃分所謂的快慢班,無疑是給學生貼上了標簽。這種做法往往使暫時后進的學生喪失自信、自尊,導致破罐子破摔;而又使少數學科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滋生自私、自傲,導致“獨學而無友”。所以,真正懂教育的學校管理者,應該堅決取消快慢班。將暫時后進生置于主流教育之中,所有學生均衡分班,老師平衡搭配,促進彼此間實現優勢互補、共勉雙贏。
將暫時后進生置于主流教育之中。雖不能一夜之間實現所有學生“齊步走”,更不可能短時間內達到“共同富裕”,但可以肯定,適宜的育人環境不僅有益于學生學業的最大限度發展,而且有益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養成和正確世界觀、科學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讓學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快班“養尊處優”:讓學科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進慢班受冷落、遭歧視,將原本同為一體的學生人為地分等、疏離。看起來是因材施教,實際上是為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孩子的長遠發展。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我,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切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