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兩個問題非常重要。既是江蘇教育應該高度重視研究、大力推進的問題,也是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最核心的是解決了三大問題:一是解決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問題;二是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三是第一次明確了素質教育的法律地位,將素質教育上升為國家的意志和行為。所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這兩件事情。教育部門非抓不可。
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我講三個問題:
一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概念。教育均衡發展,首先必須明確它的內涵。把握教育均衡發展的概念要注意三點:第一,教育均衡發展,當前主要是指區域內的教育均衡發展。區域內的教育均衡發展,就是指以縣(市、區)為單位的縣域范圍內的教育均衡發展,這是我們確定的一個范圍。第二,教育均衡發展,當前主要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均衡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目前還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我們把均衡發展的概念限定在義務教育階段,這是國家的法律規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法》規定的要求。第三,教育均衡發展,當前主要是以資源配置為重點的均衡發展。教育均衡包含的內容很多,有受教育機會的均衡、辦學條件的均衡、師資素質的均衡、學校管理的均衡和教育質量的均衡,等等。但是,當前一個時期,我省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主要還是從改善辦學條件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資源配置的均衡做起,并不要求所有的方面都要做到非常均衡。明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個概念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均衡發展,不要把均衡發展絕對化,對此,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要搞清楚。社會上有的人,包括有的家長,還有其他部門的一些同志,指責當前的教育是不均衡的。認為沒有達到均衡的要求。這些同志,往往是把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的概念相混淆,而且沒有區域的概念。講均衡沒有區域性概念是不妥當的,也是不可能的。中國很大,東部、中部、西部,目前就要求均衡,顯然不可能;江蘇有蘇南、蘇中、蘇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是明顯的,教育要絕對均衡,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講教育均衡是指區域內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次我們來張家港看看,并不是要求全省所有縣(市、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都辦成張家港這個樣子,各地也不要有那么大的壓力。張家港是在其自身的一個平臺上均衡發展,我們主要是看他們怎么做,他們有什么新的理念,用什么方法推進均衡發展。要學習張家港的精神和經驗,在一個縣(市、區)范圍內實現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要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如果不定一個目標,沒有具體的要求,就沒有抓手,就很難落實。我想,當前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目標要求上,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要力求做到“六個一樣”:第一,校園環境一樣美。校園環境承載著育人的功能,是辦好學校的重要因素。校園環境一樣美,并不是說每一所學校的校園要一樣大,要一個樣,而是說,城里學校和農村學校看上去都一樣整潔、美觀、有序,讓人有美的感覺,都具有良好的育人環境。第二,教學設施一樣全。教學設施是與教學直接相關的辦學條件,城鄉學校間教學設施的齊全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要求。基本滿足教育教學的一些設施。城里學校有的,農村學校也要有,要與城市學校一樣全。我省實施“四項配套”工程,就是要為農村的學校配齊基本的教學設施。只有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的教學設施一樣全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和條件。第三,公用經費一樣多。公用經費很重要,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保障。城鄉學校公用經費的不一樣,直接導致了城鄉學校間的辦學差距。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地方給學校撥公用經費,往往給縣城的實驗小學、重點中學很多,給農村的學校很少。這樣做,城鄉學校就難以做到均衡。所以說,要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城鄉學校的公用經費要一個標準。今年,各地都要按照省里規定的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小學230元、初中350元),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不僅蘇南、蘇中地區,而且包括蘇北地區;不是一部分學校,而是城鄉所有的學校,都要達到這個最基本的標準。第四,教師素質一樣好。師資的均衡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要素。我們昨天考察的張家港學校,農村教師的學歷達標率都很高,而且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是高的,教學質量各方面是上乘的,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城里學校的教師都差不多。這樣,張家港市城鄉學校的均衡水平就比較高。所以說,教師素質一樣好。并不是簡單地看教師的學歷達標率,而是要看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城鄉學校教師的綜合素質都要好。第五,管理水平一樣高。學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管理的均衡也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大家都覺得學校的管理很重要。這次,我們在張家港看到的學校,管理水平都是高的,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的管理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體現了均衡發展的要求,第六,人民群眾一樣滿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本的目的還是讓人民群眾滿意。如果農村學校辦得很好,已經和城市的學校差不多了,學生學得好,家長滿意,均衡發展就基本達到目標了。當然,學校還要在資助困難學生上學、規范收費、不亂辦班等方面做好,真正讓學生家長滿意,讓人民群眾滿意。今后,各地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要對照這“六個一樣”的目標要求,缺什么補什么,逐步縮小城鄉學校間的差距。只要我們認真去做,盡力去做,就一定能實現均衡發展的目標。
三是當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工作。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個目標要求,當前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不折不扣地完成合格學校建設任務。這項工作這幾年各地都在做。做得也很好。現在還有最后一項工程——“四項配套”建設工程,去年農村初中已經基本完成,現在正在推進農村小學的“四項配套”工程建設。各地要認真抓好這項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合格學校建設任務。這件事情抓好了,城鄉學校的教學設施就一樣全了。現在要抓住機遇,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做好。
第二,落實公用經費,不低于省定標準。2007年全省所有縣(市、區)都要達到省定標準以上。即達到小學每生230元、初中每生350元的標準。少數地方沒有做到的,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反映。積極爭取。通過各個方面的工作確保達到要求。要建立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政府必須保證生均公用經費到位,這應是一項硬性規定。各地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否則,將會影響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老百姓也會有意見的。
第三,開展千校萬師支教活動。前一段時間。我廳已對“千校萬師支教”活動作了部署,各地也都行動起來了。希望各地能認認真真做好這件事情,真正把城市學校和蘇南學校的好師資,派去支援蘇北或蘇中地區的農村學校。希望城市學校和蘇南學校不要把支教看作是一種負擔,對你們來說,這也是一種促進,是一種奉獻。我省做這件事情,并不是簡單地把教師支援到蘇北或蘇中哪個學校去。而是把蘇南和城市學校好的優質教學資源集中到受援學校。整體地去幫助這些學校,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第四,繼續選派優秀大學生到農村任教。2006年,我們選派了1700多名優秀大學生到蘇北任教。反響不錯。這批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好,他們也愿意到蘇北農村去經受實踐鍛煉,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也的確為農村學校解決了許多問題。今年我們還要繼續選派,在總結去年工作的基礎上,把這件事越做越好。
第五,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前一段時間,原來分管教育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到鎮江調研。開了兩個座談會,他非常關心江蘇的教育工作,指示在鎮江設個點,把好教師怎么教學的拍成錄像、做成光盤送到農村去,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鎮江市教育局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在丹陽市搞了試點。李嵐清同志親自到丹陽去聽課,聽課后還召開了座談會。梁保華省長主持了座談會,我們聽后都很受教育和啟發。當前制約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要素,主要還是教師素質問題。省里盡管選派一部分蘇南的教師到蘇北支教,但也不能全部代替面廣量大的農村教師。對這么一大批農村教師群體,如何迅速提高他們的水平?李嵐清同志講了。要用現代化的手段提高這些教師的素質,讓他們邊干邊學,跟著學,跟著教。全省的教學資源很多,每個學科都有一大批特級教師、骨干教師,他們的教學水平很高。如果每個學科組織一批特級教師和骨干教師,根據農村中小學校的需要,讓他們上幾節課,錄制下來,做成光盤,送下去,作用是相當大的,對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是很重要的。特別是能讓廣大教師很快受益。現在省里準備安排專門的經費來做這件事情,目前正在組織人員制訂方案,請大家共同配合,努力做好。
第六,啟動特殊教育學校改造工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特殊教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全省上下要共同籌劃,努力把每所特殊教育學校都辦成較高標準的學校,讓殘疾兒童少年受到較高水平的教育。
第七,建立貧困學生的資助體系。要高度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受教育問題。蘇南地區外來民工比較多,民工子女學校也辦得比較好,張家港市的民工子女學校已達到比較高的標準。民工子女都能接受比較好的教育。我省有的地方也辦了一些民工子女學校。但與公辦學校還是有一些差距,應該引起重視并進一步改善這些學校的辦學條件。要高度重視家庭貧困子女的教育問題。現在對貧困學生支持力度比較大,省里每年安排1.2億元專項經費,解決80萬貧困學生免費課本問題。各市、縣(市、區)也積極安排經費,解決貧困寄宿生的生活費補助等問題,這些都是老百姓非常關心的問題,希望大家把扶貧助學政策落實到各個學校,落實到每一個貧困學生。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家談得比較多,實施起來也比較難。現在,一講素質教育。就有同志說,我們搞的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沒有什么新東西;還有另外一個極端,就是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沒辦法下手。我想素質教育要有一個抓手,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和要求。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我省要扎扎實實推進“333工程”。
第一,要突出“三育”,即德育、體育、美育。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來看,當前特別要加強的是德育、體育、美育。關于德育,中央8號文件已經很明確了,教育部門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主要責任單位,就要不折不扣地把文件落實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德育為首。不能動搖,要很好地落實。關于體育,2007年初,教育部和體育總局專門開會部署,省里正在研究貫徹意見。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因為學校體育關系到未來人的體質問題,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素質問題。現在學生的體質是個問題。怎樣把學生的體質提高上去,蘇州市的許多學校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各地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開齊上足體育課程,組織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努力在提高學生體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關于美育,各地也要高度重視。美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很有好處,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當前,要從落實藝術教育課程、加強藝術教育設施建設、開展校園文藝活動、改革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全面加強中小學美育。
第二,要抓好“三會”,即會學習、會勞動、會創造。一是要學會學習。“教”和“學”是兩個概念,過去我們對“教”研究得比較多,對“學”研究得少。有的學生會學。掌握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就好;有的學生不會學,也想進步。自己花了好長的時間,學不好,負擔也重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有責任去幫助他學會學習。教師的教學,第一位的就是教會學生怎樣學習,讓孩子學會學習,這點教好了,教師就成功了。二是要學會勞動,勞動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手段,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絕不能丟。現在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什么事情都不會做,都不愿意動,將來怎么辦?要培養孩子全面發展,就要讓他學會生存,學會勞動。不會勞動,怎么生存、怎么發展?怎樣學會勞動?最簡單的就是從自己的事自己做開始。現在的住宿生住校,離開家衣服都不會洗,教師不應該教嗎?教師就要教學生從學洗衣服這些身邊簡單的事做起,如衣服有了油漬不好洗就用衣領凈,這不是科學嗎?有的衣服不能用開水燙。如絲綢的衣服一燙就變形了,這不是知識嗎?所以勞動中也有科學、也有知識,教師要去教。學生騎車上學,鏈條掉了就推回去讓父母裝,這么簡單的事都不會做,行嗎?所以,學會勞動,首先要從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開始,從小事做起。另外,學校要創設一些勞動的條件,組織一些集中的勞動,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習慣,提高勞動的技能。張家港鳳凰中學專門劃了10畝地作為勞動基地,長了蔥、蒜等蔬菜,讓學生自己去種植。學生只要參加了勞動,就會認識了解這些東西是怎么長出來的,就會增長知識。現在有些生在農村的學生,卻不知道蔬菜和麥苗。所有這些,學校都要去教,都不能丟掉。三是要學會創造。要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制作簡單的器物,在做中學,才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新的人才,不是到大學、研究生教育階段才培養出來的,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習慣,有好奇心才能有創新。包括張家港一些學校在內的許多學校,都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各地各學校要進一步總結經驗,認真探索,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三,要落實“三定”,即落實課程計劃的規定、學生在校時間和作業量的規定、考試評價的規定。一是要執行課程計劃的規定。新的課程計劃,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認真執行。有的學校星期天還補課,平時還加課,這就是不執行課程計劃的規定。有些學校該上的音體美課不上,減掉了,這也沒有嚴格執行好課程計劃的規定。二是要執行控制學生每天在校時間和作業量的規定。最近,蘇州市對學生在校時間作出了明確規定,小學下午3:20、初中下午4點停止課堂教學,留下1個小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科技活動。這項規定,不是一個學校在做,而是全蘇州市的所有學校都這樣做。學校所有教師、學生都動起來了,效果就出來了。像我們講的德育、體育、美育活動沒有時間,就可以在這一時間里安排。各地要嚴格執行這些規定,必須要從這些方面抓起。三是要執行考試評價的規定。現在考試評價改革的要求都比較明確,但怎樣去執行這個規定,怎樣做得更好,我看還有個落實問題,必須認認真真地抓好。
素質教育的內容很多,范圍很廣,我認為可以先從基礎工作抓起。抓好素質教育的“333工程”,真正做到突出“三育”、抓好“三會”、落實“三定”,以后再根據新的形勢提出新要求。素質教育如何突破,希望各地各學校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進行大膽探索,充分發揮優勢,創造出自己的特色來。素質教育不能老是喊口號,要抓實抓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