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畢業生來說,學語文的感受是:內容繁,興趣淡,費時長,收效慢。
在中學階段,還沒有哪門課像語文這樣把識字、閱讀、寫作的教學單一地貫穿始終,也沒有像語文科這樣內容龐雜、知識零散、缺乏序列,猶如“無底之洞”。對許多有過語文復習經驗的學生來說,復習語文的確是“味如雞肋”,棄之不能,嚼之無味,進而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語文水平(主要是能力)幾乎陷于停滯狀態。
在復習中,有的缺乏激情,茫然無措,覺得學與不學一個樣;有的浮躁難耐,急功近利,企望一蹴而就;有的好高騖遠,走馬觀花;有的眼高手低,囫圇吞棗,食而不化……種種弊癥,自然導致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疲軟”二字可以形象地概括語文復習的這種狀況。 經驗表明,學語文必須有一個積微起纖、點滴成河、“零存整取”的漸進過程,必須持之以恒,扎扎實實地走下去,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幻想立竿見影,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是極不現實的。但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狀況是:復習周期短,具體知識又常常得“炒剩飯”,教學對象又有上述種種不足之癥。在此,筆者從事多年的畢業班語文教學,開山鑿石,頗感不易,靜心思考,積累了幾點體會,借此就教于同行賢輩。
一、大膽拓寬語文知識面,開掘提高語文能力的新渠道
大家知道,“遵本(課本)循綱(教學大綱、考試說明)”是語文復習中不可忽視的原則。但教材畢竟只是讀和寫的例子,且篇目有限,考卷中直接出自教材的題目也少得可憐,考題與教材“脫鉤”早成事實。我們體會出,語文還是一門自學自悟性特別強的學科。因此,在有選擇性地復習好教材經典篇目的同時,還可以去尋找一些既讓學生饒有興趣,又切實可行的復習方法來。
我們知道,沒有哪門學科像語文一樣具有如此廣闊、豐富的實踐性,日常生活中接觸語文的機會極多。在復習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啟發學生從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民情習俗、諺俗口語、墻報廣告、報刊雜志、廣播影視等等身邊活動中去熟練語文、實踐語文,從而扒羅剔抉,集腋成裘。讓學生從課堂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個語文知識實踐和語文能力提高的新的突破口。
試舉若干例子并說明如下:
民俗口語:捉蛇拱自己肚子(作繭自縛);水落三埂田(木已成舟);肥水不落外人田(楚弓楚得);伸腳抖倒娘,弄腳抖倒爺(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1992年高考(4分題):“吃著碗里瞧著鍋里;橫挑鼻子豎挑眼;一個鼻孔出氣;打開天窗說亮話”等四個俗語轉換成四個四字格成語。學生熟悉了這種語言運用實踐,做題效果就會好。
新方言:侃大山(閑聊)、蓋了帽兒(最棒的)、踩一腳(剎車)、形象困難(長相不佳)。
民俗:岔路口石碑文字“弓開弦斷、箭來碑擋”(對偶、借喻)。農村家屋落成架梁:紫微高照(語義)。
家門口貼倒立的福字:“福”倒(到)了。(諧音雙關)
民用聯語:出句:祀祖宗一柱清香,畢恭畢敬;對句:教兒孫兩行正業,曰耕曰讀。橫批——克昌厥后(詞義)
近年考題中常有“對聯”題,學生訓練有素,也就能應付自如。
時代新語:大款、大亨、大腕、富婆、打的、洗錢、發燒友、拿牌子、品位、下海、安樂死、外來妹、打工仔、經濟實體、運作、媒體、包裝、寫字樓、股份制、基因、克隆、培育市場、效應,“軟”和“硬”(市場、環境、通貨、科學),第三產業、零增長、負增長。
2007年8月16日,國家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列出了171條漢語新詞語選目,奔奔族、獨二代、返券、黃牛、曬容、學術超男、換客等收錄其中。由此足見我國語言強大的生命力,可增強學生自豪感并大大豐富其語言掌握。
宣傳標語: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節奏及語法結構)
各國申辦奧運主題口號:
1996年,亞特蘭大:亞特蘭大尊重奧委會的選擇!(不亢不卑)
希臘:雅典,1996屬于雅典!(口氣大.不得體)
2000年,柏林:1、“柏林已成為世界人民的象征和美好未來的希望!”(冗長);2、“柏林感謝世界!”(精當)
北京:“開放的北京盼奧運!”(語意深長)
悉尼:初為:“2000年奧運將是安全的、組織得好的,沒有任何財政困難的。”(冗長,也不切主題),后改為:“共享奧運精神。”(精簡、明確)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蘊涵世人期盼)
2008年北京奧運:“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00年。”(大氣,懇切)
報刊語:十三屆世界足球錦標賽消息:西班牙隊不敵比利時隊——“紅魔”晉四強,“斗牛士”走麥城(借代)。人才流向的特征——孔雀東南飛。(借喻)
《瞭望》雜志專欄:脂麻通鑒(通假詞義)
報紙評論標題:圓鑿方枘,齟齬難人(字詞意義)
影視:電視劇名《皇城根兒》(兒化韻)。紀念中日建交20周年電視晚會主題名:赤縣扶桑共此時。(借代)
廣告: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對偶,氣韻);某美容廣告: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巧妙,詼諧);某風扇廣告:實不相瞞,天仙牌的名氣是“吹”出來。(雙關)
歌詞:一般來說,歌詞活潑清新、富有時代氣息,能道出生活哲理,這些歌詞可使學生寫出富有感情色彩和文學色彩的文章來。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跟著感覺走;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人人手拉手,彼此心連心;瀟灑走一回;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生活是一條路,怎能沒有坑坑洼洼。
對這些司空見慣的內容,學生平時熟視無睹,自然也就失之交臂了。而一旦意識到了,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紅樓夢》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身邊的事事物物的確是學習語文的廣闊天地。這面窗戶一旦開放,迎面撲來的是生氣勃勃、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為學生真正領悟語文這一學科的奇妙無窮提供了一把多能鑰匙。《孫子》說:“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
當然,我們在此絕對不是鼓吹可以棄教材于不顧,我們只是試圖給學生找到一塊新的語文演練陣地。應該說,這是一個極有開發潛力和開發價值的語文教與學的市場,值得去培育,去挖掘。
二、教法不拘一格,兼容并蓄,靈活實際,突出個性
為了達到喚起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激發他們攀登語文學習高峰的強烈欲望,最終達到學好語文的目的,教學引導方法上的更新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心中根深蒂固的印象是,那種劃分章節、歸納段意、總結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的“教八股”把他們給教慘了。猶如老牛拉破車,“少”(內容窄),“慢”(長進慢),“差”(能力差),“費”(費時無效)。有識之士莫不有此共識:語文教學,尤其是語文復習的改革勢在必行!
現把我們復習中的一些基本做法簡述如下:
1.閱讀復習。
打破按教材冊數順序,以文體為綱重新組合課文,根據高考閱讀能力要求,可歸納為四個單元;記敘文(含散文、小說),論說文(議論文、說明文),詩歌,戲劇。
對重點篇目運用“一文兩讀”的機制進行復習。一文兩讀,即整體閱讀(參照快速閱讀理論)和深層研讀(參照段落教學內容,運用“目標教學”控制教學內容)。每文均設計一套精要練習,從整體到深層到段落寫作,多管齊下,讀寫配套,要點突出,講練結合,應深受學生歡迎。
在“每文一練”基礎上,與“四大文體”單元復習進度遞次配合,精選報雜時文,強化“自編(題)互練”訓練法:擇文——編題(課后)——換卷做題(課堂)——互評(討論教案,教師仲裁)——總結。讓學生依靠自己研讀真正讀懂了一篇文章,實實在在是鍛煉了自讀能力,在復習過程中,還不要忽視精選報刊時文。
我們復習所選的文章《知了le知了liao》、《“逆向思維”拉雜說》、《讀山》、《訪蘭》、《觀沙礫記》、《淡淡的深情》、《山溝里一位可敬的母親》、《除了奮斗.我別無選擇》等都發揮了極好的閱讀示范作用。
2.每周一次“快速作文”。當場完卷,趁熱講評。
操作程序:命題——寫作、搶評一釋題——講評、互評——返卷——薦評(每次選一、二篇佳作)。
其中要注意精選與學生思想、個性發展有密切關系的材料,學生既有興趣寫作,又能陶冶他們的情操;運用得妙,一舉兩得。
舉若干材料如下:
①《人生的行李》、《砸爛精神的十字架》(《讀者》)。取義: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②《野鴨的故事》(取材《讀者》)。取義:安逸舒適,促人衰退;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③《和尚和哲人》(《讀者》)。取義:不畏權威,敢于超越創新。
④《小麥和大樹》。取義:欲速則不達,必須循序漸進。
以上具有思辯性、哲理性的材料。既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理性思辨能力。
教法的靈活多樣,往往能激發學生攻讀語文知識堡壘的欲望,收效甚好。我們的語文教學從教與學的方法改革人手,實踐表明,這些嘗試性的做法很受學生歡迎,也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以上僅是本人橫向的某些方面一些具體做法的歸結。其實,我們都知道,教學有活力的根本是:教師本身持之以恒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以及功底扎實、教風嚴謹、誘導有方、督促嚴厲。
《詩經》說:“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在此愿借各位行家的智慧削斫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