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好物理學科,同樣需要樂學,樂,就是興趣。當一個學生對某門學科發生濃厚的、穩定的興趣時,就有了持久的、內在的動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興趣在教學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2003年,教育部頒布了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力主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明確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強調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標背景下,不僅僅要求廣大教師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表層興趣,同時應該注重學生深層興趣的挖掘,使學生真正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激發學習物理的表層興趣
1、通過物理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又是證明物理學理論的重要依據,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學習獲得成功。同時,物理實驗是非常新奇有趣的,物理知識與社會實際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首先通過物理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①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制造懸念,然后通過授課,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眼睛,人站著不動,然后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學生帶著疑問去聽課,使學生不易走神。新授課結束,由學生思考,并用他們的語言來說出其中的原因,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②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實際生活的規律性,可以用物理理論知識來解釋其中的奧妙,認識到學習物理知識對于我們的生產生活是有用的。比如通過這樣的實驗,用薄鋁箔卷成一個細管,一端封閉,一端留一個細的口,內裝上少量火柴頭上刮下的藥粉,給細管加熱,生成的燃氣使細管向相反的方向飛出去——這就是火箭的原理模型,讓學生了解到,火箭的發射實際上并不神秘,就是運用到了動量、沖量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從生活中、身邊發生的事物中去找相似的現象,學生找出還有反擊式灌溉裝置,汽艇,噴氣式飛機等等。它們都運用到了這些物理知識,讓學生了解到物理知識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使學生愿意去學有用的物理學科。
③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從實驗中還要使學生有所獲。例如,高中物理第一堂課——緒論,教師要認識到第一堂課的重要性,切忌以為與高考內容無關,而忽略其重要性。從心理學角度和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規律看,人們對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學生第一次接觸高中物理。要讓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良好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首先,通過教材圖片介紹我國特有的民間雜技,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同時很自然地引出可以用物理學科中的力學知識來解釋,對于圖片中小孩的“怒發沖冠”現象,用電學的知識來解釋,再通過有趣的實驗,如黑色的金屬球放入水中變成白色,更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現象的神奇,通過水流星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感到新奇的同時,介紹牽涉到力與運動的知識,通過感應起電機產生的高壓對裝有惰性氣體的密封試管放電,產生五顏六色的光,介紹牽涉到原子物理的知識等等,通過有趣的、新奇的實驗讓學生對物理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物理學研究范疇非常廣,分支有:力、熱、電、光、原。通過每一個有趣的實驗,都要使學生有所獲、有所得,否則有趣的實驗現象只能成為過眼煙云。
2、教師以良好的教態,課外以良好的師德、人生觀來影響學生,樹立教學創新意識,創建師生間的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
①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教師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大量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使課堂富有生氣,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
②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例如,在講“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時,向學生打比方:“這好比你們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抱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則說:‘走,外面玩去。”’
③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1%的靈感加99%的汗水”這一道理。
④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美學的觀點。例如,在介紹物理方法里面的對稱法時,說明由于物質世界存在某些對稱性,如人體結構的某些對稱,圓和球是最完美對稱的幾何圖形等等,使得物理學理論也具有相應的對稱性,應用對稱法不僅能幫助我們去認識物質世界的某些規律,而且也能幫助我們去求解某些具體的物理問題,通過物理問題的求解體現出物理學科的邏輯結構的合理勻稱和豐富多彩的相互聯系,把科學美和藝術美統一起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使學生愿意去學習美的物理學。
⑤教師要以端正的學習、工作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去影響學生,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信賴和敬佩。課外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對學生真誠地關懷和理解,正確對待每一位學生,消除師生間的隔膜,積極創造條件,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有機融合。事實表明,學生對某學科感興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
二、激發深層物理學習興趣
通過表層興趣的激發,使學生能運行到物理學科的軌道上來,但若只注重激發學生的表層興趣,就像少了萬有引力的衛星,容易脫離正常軌道。這個萬有引力就是學生深層興趣的激發。首先,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保障。其次,自信心的培養,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動力。最后,以競爭為催化劑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①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綜合能力、歸納能力及篩選信息的能力。例如某些新授課的教學,首先由教師引入,然后展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及自學提示,由學生自學,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講解,最后通過訓練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
②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也要向學生介紹科學研究的方法、步驟,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例如,設計這樣的課堂教學:首先可以介紹某一物體問題的研究方法,通過學生自己上網查閱資料,得到某些需要的數據,根據所學知識及物理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并要求學生寫出研究報告。
2、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使學生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針對學生基礎、智力水平的不同,實行分梯度、分層次教學。例如課前設計好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要注意問題的設計要有內涵,而且要人人有話說。課堂教學中,通過明確的目標、清晰的思路,使學生對于基礎性知識的掌握更加輕松,同時對有些問題適當進行拓展,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對待,就可以避免“瘦子吃不了,胖子吃不飽”的現象出現。課后習題教師應該精心挑選,要求不同學生不同對待。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產生學習物理的原動力。
3、組建物理團隊。
以自愿為原則,建立以組為單位的物理團隊,對能力強弱不同的學生進行均勻搭配,通過小組成員間、各團隊間“合作——競爭——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學習、實踐中的某些任務,以競爭為催化劑,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發揮學生集體智慧,增強合作意識。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通過交流,針對薄弱環節進行互補。實踐的過程中,較簡單的任務由各團隊獨立完成,小組成員自行分工,做到各顯其能,各盡其才。復雜的任務由團隊間共同策劃,合作完成,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在整個學習、實踐過程中對于表現突出的評選出優秀物理團隊,進行表揚。
另外,中學物理教師要真正理解好學生物理興趣培養的目的所在,即學生學好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有創新能力、有健全人格、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的新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防止興趣培養的表層化、膚淺化,促進興趣培養的深層化、內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