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診斷書
姓名 戴芳 年齡:33歲 職業:社科所研究員
姓名 劉立達 年齡:30歲 職業:電視臺記者
自述:妻子對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卻怨言重重;丈夫嫌妻子將生活弄得復雜,但卻非常享受妻子的細致料理。
診斷:“母子模式”的夫妻關系是一種非正常狀態,需要作出調整。婚姻是兩個成年男女之間愛的契約、權利和義務,愛和被愛都是互相的,要禮尚往來,講求平衡。
咨詢師 明天
夫妻倆坐下后,我先給妻子戴芳倒了一杯水。她將水推到丈夫劉立達面前,丈夫一仰脖子“咕咚”喝了。我又倒了一杯水,本以為這回妻子會端到自己面前,或者丈夫會推給妻子,沒想到,丈夫毫不客氣端起來又喝了,還嘀咕道:“真是口渴了。”妻子面露慍色,說:“給你熬的小米粥你不喝,偏要吃干面包,活該口渴!”丈夫立刻叫起來:“天天早上喝小米粥,肚子都抗議了!”妻子的聲音也提高了八度:“小米粥既經濟又營養,別人想喝還喝不著呢!”
突然覺得這小兩口不像夫妻倒像一對母子,這種類似“母子”關系的婚姻能幸福嗎?
戴芳的煩惱:“管家婆”的角色可真累
當初和劉立達結婚時,很多人都反對,有人說我配不上他,因為我是再婚,年齡比他大3歲,而他是電視臺記者,性格開朗,長相英俊;也有人說他配不上我,我是碩士生,單位好,為人處事成熟、穩重、周到,而他是本科生,聘用記者,辦事粗心、馬虎,簡直就是一個愣頭青。但我相信,我們之間的愛能戰勝年齡、學歷、性格等多方面的差異。我們義無反顧地結婚了。
我的工作比較有規律,每天下班后就回家,晚上和休息日都坐在書房看書。劉立達每天奔波于各個采訪點,晚上還要到臺里剪輯節目。他比較愛熱鬧,有時工作不忙,也要和朋友們出去喝酒、聊天至深夜。我希望他時不時地給我打個電話,讓我知道他在哪兒、干什么,這樣我才能放心。他口頭上答應,可是事實上根本做不到。到了晚上10點,如果他還沒回來,或者是沒和我聯系,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再也無法專心看書了,于是不停地撥他的電話,不停地開窗眺望或者豎起耳朵聽樓梯口的腳步聲。可當他終于回來時,要么是醉成一攤泥,要么是“癱”在沙發上直嚷:“骨頭都快散架了!”看他這狀態,我哪里還敢發什么怨氣,只好趕緊給他放洗澡水。
劉立達工作忙,自理能力差,我多多照顧他,這我沒意見,我對他最大的不滿是他的不負責任。
家里的抽水馬桶壞了,我讓他去檢查一下,他連連擺手,說:“我又不是學抽水馬桶專業的,你還是找人來修吧。”既然他當甩手掌柜,那只好我來當“管家婆”了。可問題是,我不僅要管家里的事,還要管他在外面惹的麻煩事。
上個月的一個周末下午,兩個陌生男人來敲門,說劉立達在他們酒店喝酒,打碎了玻璃,還對服務員出言不遜。晚上,劉立達回來,我問他這事,他滿不在乎地說:“我自己知道怎樣處理。”過了3天,酒店的人員又找上門來,說如果劉立達拒不道歉和賠償的話,他們會將這事捅到他單位。我一聽,非常緊張,因為劉立達是電視臺的聘用記者,弄不好就有被解聘的危險。于是,我主動去酒店找服務員道歉,并加倍賠償了玻璃錢。第二天,劉立達知道了這事,對我大發雷霆。
接下來的幾天,我賭氣不理他,對他起居飲食不聞不問。結果,沒出兩天,劉立達又是感冒發燒,又是拉肚子,人一下子瘦了五六斤。畢竟是夫妻,我不忍心看他這樣子,于是,又當起了他的“管家婆”。
其實,我也不想在家里操那么多心,可是如果我不操心,那就沒人操心了,那家還像家嗎?夫妻還像夫妻嗎?
劉立達的煩惱:她把生活弄得太復雜了
我和戴芳對生活的態度有很大區別:她總是將事情弄得很復雜,一定要嚴謹有序、一絲不茍;而我覺得生活就應該輕松一點、快樂一點。
我的朋友很多,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喝茶、聚餐。可戴芳總是不放心我,時不時地打電話“查崗”,朋友都笑話我是“妻管嚴”。
我也是30歲的人了,為人處世有自己的原則。可戴芳卻像個嘮叨的老媽子,經常囑咐我要低調為人,謙虛處事,多找自己的問題,少挑別人的刺。在酒店打破玻璃那事,的確不是我的錯,那家酒店的服務員用色情語言和行為挑逗客人,讓人忍無可忍。我本來是準備做一期新聞調查給他們曝光的,可戴芳卻多管閑事,讓我一下子變得很被動。
我最幸福的日子就是戴芳出差的日子。沒人追問我的行蹤,沒人嘮叨我的壞習慣,沒人管束我的衣領是否潔凈,吃飯是否文雅。我的身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當然,她出差也不能超過3天,否則我的生活會完全亂套:天天在外吃油膩食物的腸胃準會鬧毛病;臟衣服堆在洗衣機,散發出刺鼻的氣味;采訪圖片、重要材料混在報紙堆里,總是找不到。戴芳每次回家,都像救火似的,得馬不停蹄地收拾一整天。
咨詢手記:
1.為什么是“母子”模式
這對夫妻很有意思。妻子一邊在喊累:“我憑什么要當管家婆?”一邊卻在不斷地付出、付出;丈夫一邊在擺手、拒絕:“不要把事情搞得那么復雜”,可一邊又在貪婪地享受那些“復雜”所帶來的舒適。表面上,他們好像非常不滿現狀,但一旦這種狀態被打破,妻子不當“管家婆”了,丈夫按自己的意愿簡單化生活了,他們又非常不適應,很快又回到以前的狀態。
他們之間為什么會達成這種默契的模式呢?他們各自對愛的理解又是什么樣的呢?
我讓他們分別用“人、樹、屋”這3種事物構造一幅圖畫。
妻子畫了很大的一個正方形,代表房子;房子右下角坐著兩個人,手拉手;外面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將整個房子都罩住了;樹是歪斜的;畫面上有雨珠。妻子這樣解釋:屋外狂風暴雨,我和愛人坐在屋里很安全,很溫馨。
丈夫的畫是這樣的:一棵大樹,樹下有石凳,凳上睡著一個男子,樹后面是一所房子。他說:我在樹下睡覺,乘涼,媽媽在屋里做飯,做好了就叫我。

妻子的圖

丈夫的圖
我試著解析他們的圖畫。大風、大雨、樹被吹歪,妻子的畫籠罩著一股悲壯的氣氛;正方形的房子,大樹將房子整個罩住,這顯得很壓抑。我猜想,妻子的內心可能有創傷。
提起“創傷”,戴芳淚流滿面,她說:“我的前夫因為車禍離開了我。那是5年前,我懷孕了,想吃新鮮的草莓,馬路對面有菜市場,他沒有繞道去走斑馬線,而是直接橫穿馬路,結果被車撞了,鮮血染了一地,悲痛欲絕的我也流產了……”
突然間失去丈夫和孩子,她內心是很空的,雖然此事已過去5年,但是這種創傷是很難撫平的。她對安全和溫暖的渴望特別強烈,所以她將樹畫得很大,罩住了房子,而且還渲染刮風下雨的氣氛,人為地營造一種安全感和溫暖感。在現實生活中,她用不停地付出、過分關照丈夫的起居飲食來填充內心的空,來營造“這就是家”、“我是被人需要的”感覺。所以說,她的付出其實是一種假象,她并沒有足夠的愛給別人,她恰恰是非常需要別人來給予的。
丈夫的畫面洋溢著一種輕松的氣氛。房子和樹帶給他的分別是有關愛和清涼的享受,而且他也非常習慣于這種享受,但這種享受也帶給他一些慵懶。所以說,他畫的人在樹下睡覺。這本不該是他一個年輕氣盛的男子所畫的,而且他畫的也只是一個人,另外一個人隱形,是媽媽,在屋子里做飯,這說明他還沒有進入婚姻的狀態。
要調整他們目前這種“母子式”的相處模式,那就必須讓他們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妻子并沒有足夠的能量給予人,她需要的是關懷和溫暖;而丈夫也不能再一味地索取和享受,從平衡的角度講,他適當的給予會讓自己更能感覺到婚姻中的幸福。
2.平衡才能和諧
我問劉立達:“你有沒有想過為妻子做些什么?”
劉立達馬上叫起來:“我給她送花,她說我浪費錢;我邀她去看美國大片,她又說浪費時間。”
“你能不能來點兒實在的,我不需要這些花哨的小資情調!”
“那你需要什么?”
戴芳沉默了。她可能是不習慣于坦白自己的需求,也可能是從來沒有認真想過自己需要什么。
我提示劉立達:“你深夜未歸,妻子坐立不安,擔心你,而她出差在外,你有沒有對她牽腸掛肚?她為了讓你有個好口味,每天早上煞費苦心給你做早餐,你有沒有留心過她喜歡什么口味?……”
戴芳突然有些激動,接過話茬:“是的,你從來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總是我在關心你!因為我比你大,我是二婚,長得不好看,我配不上你,我欠你的,所以活該我……”
“不!不是這樣的!”劉立達連連擺手,“你知道,我這人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粗心、馬虎、懶惰的壞毛病,請你多諒解!”
我說:“在父母面前,你可以縱容自己的懶散、挑剔和貪婪,你可以永遠只當接受者,但是在婚姻中,你就不能只接受,你還需要學會給予。”
“可是,在家里很多事情我還沒開始想,她就已經想好了甚至做好了,有的事情我即使做了,她也會說我做得不好,推翻了重來。”
“難道我是心甘情愿的嗎?難道不是因為你做不好或者你根本不去做,我才不得不去做嗎?”戴芳很委屈。
我說:“不必追究以前誰做了什么,誰沒做什么。現在,丈夫問問妻子,以最誠懇的態度問她:她需要什么?”
劉立達側身,看著戴芳的臉,說:“老婆,我實在是一個粗心的人,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告訴我吧,我盡量會做到。”
戴芳突然將頭埋進臂彎。良久,才抬起頭,眼睛有些濕潤,她說:“我突然覺得心里特別輕松,我覺得你長大了,開始關心人了。”
劉立達有些不知所措,只好又重復了一遍剛才的話:“我是一個粗心的人,你告訴我,你需要我做什么,我會盡量做到。”
戴芳搖搖頭:“我并不需要你為我做什么,我只是希望你能關注一下我的感受,而不僅僅是你自己。”
我提示戴芳盡量說得詳細一點。
“你津津有味地吃著我給你做的飯菜時,你能說一句‘老婆,辛苦了’或者問我喜歡吃什么口味;你半夜歸家時,對我說一句‘我這么晚回家,讓你擔心了’或者‘你也累了,早點歇著吧’。你關心一下我的感受,我就會覺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戴芳像是有很多話要說。
劉立達沉默了,然后點點頭,說:“是的,我以前更多的只是關心自己,我覺得你什么都比我強,不需要我來給你做什么。”
我說:“夫妻之間的愛是要講求平衡的,這個平衡并不是行動上的一對一,我給你做了飯,你就一定要給我洗衣;而是情感流動上的平衡,比如,我給你做了飯,這是我向你奉獻愛,那么你可以用很多方式來回報這份愛,可以是一句感激的話,可以是一個擁抱,也可以是一個禮物,或者幫忙做一件家務。戴芳剛才也說了,她并非一定要求你為她做什么,她需要的是你的關注,用語言來表達就夠了。”
劉立達不住點頭:“明白了,明白了,我以前有3個誤區,一是只關心自己,不太關心別人;第二,我認為自己不能給你做什么,所以就干脆甩手,什么也不做;還有,我有時想給你說幾句好聽的話,又擔心你罵我油嘴滑舌,所以索性什么也不說。這些壞毛病都得改,我以后要學會關心人,用力所能及的行動來關心,萬一沒有行動,那至少得說幾句暖人心的話吧。”
“又耍貧嘴!”戴芳嗔怨道。她的額頭發亮,眼睛神采風揚。顯然,她對丈夫的這番表白是滿意的。情感一直處于入不敷出失衡狀態的她太需要丈夫的關愛了。
我分別給他們布置了家庭作業。
丈夫的作業:
1.晚歸時,每隔一個小時給妻子打一個電話。不要將此理解為向妻子報告行蹤,而是向妻子傳遞這樣的信息:我雖然人在外面,但我的心一直在家里,在你這兒。
2.當妻子給你做了什么時,請一定說一句:“謝謝你的愛,我能給你做點什么嗎?”就這一句話,對愛的平衡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妻子的作業:
1.當你無法心甘情愿地為丈夫做某件事時,那就堅決不做,或者明確告訴他:“我不想做。”而不是違心地做了之后,再滿腹委屈,大倒苦水。當愛的天平失衡時,千萬不要在已經超重的一端再加砝碼。
2.如果你對丈夫有什么期望,請明確告訴他,即使他無法滿足時,也總比你悶在心里要好。這就好比當愛的天平失衡時,你主動拋出一些重量,對方如果能接受更好,如果不能接受,你的減重也有利于你們向平衡狀態推進。
婚姻與家庭雜志網站特開辟專家在線板塊,由本雜志的特約專家為您解答情感婚姻上遇到的難題。您可以登錄婚姻與家庭雜志網站http://www.mf-china.com.cn進入讀者俱樂部“婚姻急診室”板塊寫下您的問題
或登錄明天老師的婚姻咨詢網站www.familybbs.com.cn(愛家人論壇),會有專家為您解惑。
(責任編輯/王小艾)
E-mail:wangxiaoai1981@126.com
Tel:(010)5102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