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悅老師:
現在我和女兒鬧得很僵,幾乎一通電話就吵架,我覺得很痛苦!一直以來,我和孩子聚少離多,每年春節的時候見一面,待幾天就又要回北京打工。我在北京工作很辛苦,每天很晚才能回家,根本無法將孩子帶在身邊照顧她。
孩子從兩歲起,就是姥姥帶她,后來她住在我哥家。12年前,我和丈夫離婚了,那年孩子才8歲。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我送她去了寄宿學校。我拼死拼活賺錢打工,就是為了她能有個好前途。但她現在上大學后,交了男朋友,我很擔心她因此學壞。最近她想去參加一個培訓,需要兩萬多塊錢,我不同意,為此我們差點兒斷絕關系。最后她竟然通過朋友借到錢,還說要靠自己去酒吧唱歌還錢!她總是說,只有爸爸能理解她,什么都順著她的意思!但她爸爸早就下崗了,根本沒什么錢來供養她上學,還不什么都依著她啊?
現在我總算有了些積蓄,生活也算有了保障,個人的時間也相對多一點兒了。我想彌補這些年來對她虧欠的愛,可是我越關心她,孩子越不領情,還老說我愛指責她,可是如果我不去管她,又擔心她會出什么事。
為了她,我犧牲了大好青春年華,她為什么就不能明白做母親的一片心?
(哈爾濱)傷心的媽媽曉梅
曉梅:
你的困惑其實反映了一個社會問題:當孩子小的時候,你正忙于事業,為了生存和發展,你不得不放棄照顧孩子的責任。當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或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后,你意識到自己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注,你想加倍償還,這種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
可是我們忘了一個根本問題:女兒已經不是十多年前的小女孩了,你想回到原點,追根溯源地逐筆償還,這在生意上說得通,但在感情上說不通。在愛的方面,你的確有些自我,你只顧及到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女兒的感受。
你的女兒一直獨立生活,考上了大學,還要求上進,這足以說明她已經長大。
她是一個成年人,已經不在未成年監護期的范圍內了。她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不是誰的附屬品,所以你應該用對待成人的平等態度對待她。
首先我們要澄清一些先入為主的看法,我們總認為從小失去父母陪伴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出問題,其實這是不對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身邊一直有很好的支持系統,孩子一樣可以健康成人。
我感覺你的孩子已經很成熟,她不需要你像照顧小姑娘甚至嬰兒那樣對她。她不是你的玩具,你想讓她動就動,不讓她動就不動。
這話可能說得嚴厲了一些,但也許就是你女兒的心聲。你感覺虧欠孩子,但同時也覺得虧欠了自己,其實你付出愛的同時希望索取女兒對你的信任、信賴和尊重,你需要為自己的付出買單,而女兒就成為最大的賭注。一句話,你需要女兒有問題,因為只有出現了問題,你才可以幫她解決,才可以彌補你以前無法照顧孩子的愧疚,讓你如愿。如果女兒沒問題,你會尋找出一些問題來。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指責,除了代溝等文化隔閡外,更多的是父母想把孩子摁回到蒙昧的兒童狀態,這樣他們可以繼續證明孩子需要自己的愛。
也正是因為這個動機,你傾向于在孩子做事前先做出否定的假設,而如果你假設了,你會千方百計尋找符合的條件,直到你的假設得以證實,于是你發現女兒簡直不可救藥。其實你試圖依賴孩子,無法與孩子分離。女兒對母親也有怨氣,她發泄的途徑就是不斷地挫敗母親。
你的女兒有自己的生活,也許你錯過了教育她的最好時機,但孩子最缺的不是教訓,而是愛。彌補愛,只能用愛的方式來表達滿足。
你要記住,孩子已經大了,她不再是你的小寶貝,她是你的朋友。而失去教導的機會,你永遠無法擁有了,你要做的,就是如何讓現在的女兒更開心更快樂。你的價值是通過她來愛你實現的,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愛,學會欣賞女兒身上的閃光點,這才是你補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