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食欲不旺,唯有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才能讓人胃口大開,沒有哪個季節比夏天更能顯示家庭主婦(夫)的調味功力了。做菜什么時候放調料好,該放什么調料,既要保持烹調后菜的色香味俱全,又要保持營養成分最大限度不被破壞,這的確是一大學問。
油
炒菜時當油溫高達200℃以上時,會產生一種叫做“丙烯醛”的有害氣體。它是油煙的主要成分,還會使油產生大量極易致癌的過氧化物。因此,炒菜還是用八成熱的油較好。
當然,一切美味都應該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現在,國人食用油的消費觀念開始向健康方向轉變。作為國內食用油的第二品牌,“福臨門”連續推出營養油系列油種、VA系列油種和天然谷物調和油,積極引領著食用油行業的潮流,并一步步將健康的概念引入食用油。從初期的“健康口福代代傳”,到今天天然谷物調和油所提倡的“為健康打基礎”,“健康”的概念不僅引導著新產品研發推廣工作,更具意義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人的食用油消費觀念,使人們在選購食用油時,不僅想到美味,更注重健康,真正使我國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味精
當受熱到120℃以上時,味精會變成焦化谷氨酸鈉,不僅沒有鮮味,還有毒性。因此,味精最好在炒好起鍋時加入。
醬油
醬油在鍋里高溫久煮之后,營養成分會被破壞并失去鮮味。因此燒菜應在即將出鍋之前放醬油。
另外,夏天涼拌菜是餐桌的“主打歌”,所以對醬油的顏色要求比較高,色淺味鮮,美味自然加分。據悉,今年夏天熱銷的“海天特級金標生抽王”可謂是淺色醬油之代表。該產品色澤金褐澄清,味道和諧鮮美,營養尤其豐富,適用于點蘸、涼拌、制餡、炒菜等精細調味。
糖
在制作糖醋鯉魚等菜肴時,應先放糖后加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令蛋白質凝固而難于將糖味吃透,從而造成外甜里淡,影響其味美。
醋
燒菜時如果在蔬菜下鍋后就加一點兒醋,能減少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促進鈣、磷、鐵等礦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營養價值和人體的吸收利用率。
酒
燒制魚、羊等葷菜時,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發除去腥氣。因此加料酒的最佳時間應當是烹調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此外,炒肉絲要在肉絲煸炒后加酒;燒魚應在煎好后加酒;炒蝦仁最好在炒熟后加酒;湯類一般在開鍋后改用小火燉、煨時放酒。
雞精
在眾多的調味品當中,雞精作為一種復合型、營養型的基礎調味品脫穎而出。有人認為雞精是味精的升級換代產品,權威專家認為這樣的理解不確切。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鮮味比較單純,而雞精因含多種調味劑,其味道比較綜合。但雞精中含鹽,調味時應注意少加鹽。另外,味精易溶于水,所以在烹飪時一般在起鍋之前加入味精效果好,而雞精的用量用法相對寬松得多。
雞精雖然好處多多,但難免出現產品質量魚龍混雜的情況。消費者選購雞精時還是要購買知名品牌的產品更為保險。比如中國雞精行業的領頭羊——上海太太樂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利用“佛跳墻”和新的鮮味科學原理,研制出“太太樂”雞精,它由天然鮮雞提煉而成,運用高新工藝,配以雞蛋、呈味核苷酸、谷氨酸鈉、蔬菜粉等復合而成,集鮮味、香味和營養于一體,加入任何菜肴均不串味,食后不覺口干,鮮度更濃,食用起來美味又放心。
鹽
用豆油、菜籽油做菜,為減少蔬菜中維生素的損失,一般應炒過菜后再放鹽;用花生油做菜時,由于花生油極易被黃曲霉菌污染,故應先放鹽炸鍋,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黃曲霉菌毒素;用葷油做菜,可先放一半鹽,以除去葷油中有機氯農藥的殘留量,之后再加入另一半鹽;在做肉類菜肴時,為使肉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時放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