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的一封信正在悄悄地改變著許多人的觀念和行為,當地的交通事故也因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四成。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封信?又為什么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
父母相繼離去
對于12歲的戚露丹來說,母親就是墻上的那張照片,因為母親在她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戚露丹家在浙江樂清市雁蕩鎮陡門頭村,這里人多地少,村里年輕的村民一般都要外出打工。小露丹的父親就是在甘肅打工的時候與小露丹的母親結識的。二人婚后不久,小露丹的母親懷孕了。考慮到孩子出生時有老人在旁邊照料會好些,所以小露丹的父親就帶著懷孕的妻子回到了浙江老家。很快,小露丹出生了。因為孩子太小,小露丹的父親沒有再出遠門,而是在當地打些零工,小露丹的母親就在自家的一小塊菜地里種些蔬菜,然后拿到城里去賣,以補貼家用。一家人的日子雖算不上富裕,但也快樂平靜。然而就在小露丹三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了。
那天,小露丹的母親像往常一樣,迎著清晨的第一抹陽光搭乘四輪車到城里賣菜,與她同行的還有同村的13個人,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聊著家常,誰也沒有注意到一輛大貨車從左側道路駛出,正向他們沖過來。
事故發生了,農用四輪車上有12個人不同程度地受傷,兩人因傷勢嚴重搶救無效而永遠地離開了,小露丹的母親便是其中之一。小露丹的父親深受打擊,可是,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女兒,想著她將來也要讀書,他決定把女兒留給父母照顧,自己再次外出打工。這一次,他來到了貴州。
在爺爺奶奶的呵護中,小露丹一天天長大了。打工在外的爸爸經常打電話回家,他每次都會在電話里親小露丹一口,聽著聽筒里爸爸的吻,小露丹覺得那是她最幸福的時刻。在小露丹6歲那年,父親經人介紹,認識了貴州當地的一個女孩,再次結婚了。
一天中午,小露丹家的電話驟然響起,電話里說,小露丹的爸爸突遇車禍不治身亡!原來,小露丹的父親在貴州的一處建筑工地打工,常常要到外地采購建筑材料。那天,就在他把建筑材料往回運的時候,車子在一段崎嶇的山路上,因轉彎過急而滑落山崖。
噩耗傳來,小露丹的奶奶悲痛過度,暈了過去,三天三夜滴水未進。已七十多歲的爺爺則老淚縱橫地收拾了行李,登上了開往貴州的列車。到了貴州,他才知道原來兒子再婚的妻子已經有了六個月的身孕。在貴州料理完兒子的后事之后,爺爺帶著懷孕的兒媳一起回到了浙江老家。
人們告訴小露丹:“露丹,你爸爸回來了!”
身穿孝服的小露丹忙問:“我爸爸在哪里啊?”
“在那個箱子里。”
小露丹一邊喊著:“爸爸,爸爸……”一邊趕緊打開那個紅色的箱子,可是箱子里只有一個小小的盒子。“爸爸不在這里啊?”
“爸爸就在那個盒子里。”一旁的人說。
小露丹睜大了眼睛,這個小小的盒子怎么能裝得下爸爸呢?她小心翼翼地打開了盒子,可是盒子里只有骨灰。
“你爸爸已經死了,火化后就變成了骨灰。”
此時,小露丹抱著骨灰盒嚎啕大哭起來,她不相信爸爸不在了,因為就在前幾天,爸爸還在電話里親了她一口。6歲的小露丹第一次體會到了巨大的傷痛,她邊哭邊喊爸爸。這撕心裂肺般的哭聲,令周圍的人也淚如雨下,就連硬漢子也悄悄扭過頭,抹掉臉上的淚水。
愿天下無車禍
父親去世后,小露丹似乎一下子就長大了。她知道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爸爸也不在了,她要多幫爺爺奶奶干點活。幾個月后,小露丹的弟弟露熹出生了。沒過多久,他的母親就在一個悶熱的午后離開了,從此杳無音信。
小露丹的父親去世后,在親戚們的幫助下,爺爺奶奶在自家門前開起了一個簡易的小鋪,賣些飲料和零食。微薄的收入難以維持祖孫四人的生活,于是每次村里來了加工海產品的活兒,奶奶就會趕過來,賺些錢貼補家用。
陡門頭村靠近海邊,所以常常有商人把收購來的螺螄、牡蠣等送到這里,請村里人進行簡單的加工。這樣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體力,所以一般都是由村里的老人們來做。可是,幾年前,在鉗螺螄的隊伍里,多了一個小小的身影,那就是小露丹。加入這個隊伍是小露丹跟奶奶“斗爭”了很久才爭取到的,奶奶說:“鉗螺螄很累手,會把手磨出水泡來的,你還是好好學習吧!”
“我的作業都做完了,奶奶都不怕磨水泡,我也不怕。”
“可憐的孩子,要是你爸媽都在,肯定舍不得……”奶奶又流淚了。小露丹怕奶奶傷心,就不再堅持了。但她卻背著奶奶將螺螄運回家,做完作業后,就偷偷地鉗起來。還沒鉗一個小時,小露丹的手已經被磨出了水泡,她在手上包了幾層布,又開始鉗起來。當奶奶發現她鉗螺螄時,小露丹已經鉗得很熟練了。
小露丹不僅螺螄鉗得好,而且洗衣、做飯,樣樣都會。因為年齡太小,洗不動的厚衣服,她就用刷子刷;灶臺太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做飯、洗碗。與此同時,小露丹的學習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她還當起了弟弟的老師。
自從爸爸去世后,小露丹就很少流眼淚了,因為她不想讓奶奶看見她的淚水,不然爺爺奶奶都會跟著傷心。每當她想爸爸的時候,她就拿起筆寫下自己的心情:
“爸爸、媽媽:今天,我又考了全班第一名,我不想要新衣服,也不想要零食和玩具,我只想告訴你們,你們的女兒又考了全班第一名,請你們再親我一次吧……
“爸爸、媽媽:昨天我發燒了,渾身發冷,頭昏昏的,可我還是堅持做了飯。做完飯,我一個人去了醫院,醫生說我燒到了39℃,必須打針。打針的時候,醫生和周圍看病的人都說我很堅強,說我這么個小丫頭一個人來看病,真了不起!可是,我覺得我都長成大人了……
“爸爸、媽媽:今天學校組織大家為災區捐款,我捐了五毛錢,老師知道我們家的情況,說我可以不捐。但我想還是要捐,雖然我們家窮,但我們也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啊。這五毛錢,我只要鉗一個小時的螺螄就夠了。爸爸媽媽,你們說女兒做得對不對……”
2007年1月20日,在放寒假前班里舉行的最后一堂主題班會上,老師讓每個學生都寫一篇表達自己新年心愿的作文。小露丹拿起筆想開了,自己的心愿很多,希望爺爺奶奶身體永遠健康,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復活,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可是這些愿望都是不能夠實現的,她想著想著就寫下了以下的文字:
學期快結束了,也快過年了,每當看到我的同學、我的鄰居和爸爸媽媽一起大手拉著小手,上街買新衣服,買學習用品,還買好玩的玩具回來時那高興的樣子,我就流淚了,為什么我不可以像其他同齡人一樣享受到父母的關愛呢?
記得我3歲時,媽媽上街賣自己家里種的蔬菜,在路上,我媽媽乘坐的車和別的車子發生了碰撞,不幸得很,我媽媽在這次車禍中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得知這個消息,我們全家人都心如刀割,因為我知道,媽媽再也不會回家了,我將永遠得不到媽媽的愛了,也永遠看不到媽媽那親我以后的笑容了……
在沒有媽媽的日子里,我漸漸長大,本來就貧苦的家自從失去了媽媽以后,條件更加不如以前了,爸爸必須要去外面打工掙錢供我讀書。而我卻不知道,爸爸這一走,就永遠也回不了家:聽說在一次去工地的路上,爸爸遭遇車禍身亡了。要是我知道爸爸為了掙錢供我讀書而去打工的話,我決不同意。要是時間可以倒流的話,我要多親親爸爸,好讓他知道,我是多么地需要他。可是,爸爸已經死去,不會回家了,我是多么地恨,恨車禍的無情,帶走了我的快樂……
現在我和爺爺奶奶一起過著清貧的生活,相依為命。現在我有兩個心愿,想對老師說,想對爺爺奶奶說,想對叔叔阿姨說,想對司機說,想對所有的人說。第一個心愿就是假如爸爸媽媽能夠復活,能夠回家,那我就要告訴他們,你們的女兒,從一年級開始,直到現在,都是“三好學生”;第二個心愿就是我希望我們家一次又一次的悲慘遭遇能夠引起大家的警覺,小心開車,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因為,生命是最可貴的。
人間有愛
讀完小露丹的作文,班主任已經淚流滿面了,她沒有想到這個愛幫助別人,整天以笑臉對人的孩子如此不幸,卻又有著這樣的心愿!班主任立即把小露丹的作文拿給校長看。正好那天,雁蕩鎮交警中隊派交警來到學校,給學生們做假期交通安全的宣傳,校長便把小露丹的情況講給了前來的交警聽。
交警也被小露丹的這篇作文感動了,雁蕩鎮交警中隊立即將小露丹的情況向上級部門做了匯報。樂清市公安局局長胡松權在被小露丹感動的同時,立即意識到這個事例非常典型,小露丹不幸的遭遇能夠打動自己,也一定能夠打動司機們的心,打動交通參與者的心,使他們意識到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按交通規則行車是多么重要。
于是,樂清市的交警部門在征得小露丹的同意后,將她的作文題目《我的新年愿望》改為《致司機叔叔、阿姨的一封信》,并將其印制成數萬份傳單,在全市范圍內分發。與此同時,他們還把小露丹帶到市廣播電臺,由她親自朗讀,將她的作文制作成錄音資料。
于是,2007年2月,小露丹的故事傳遍了整個溫州地區。當小露丹那稚嫩而又略帶沙啞的聲音在人們耳邊響起的時候,司機流淚了,乘客流淚了,所有聽到的人都流淚了。本來急著趕路的司機想想小露丹的遭遇,想想自己的孩子,不由得放慢了速度;本來歸心似箭的乘客,也漸漸平靜了下來,就算是晚一點回家也比給親人帶來不幸好!
據統計,截至2007年2月底,通過小露丹的這種宣傳,當地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了40%。
小露丹的故事和她的新年愿望影響和改變了許多人的行車觀念,而她本人的困境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人們紛紛向她奉獻愛心。特別是溫州地區的交警部門,他們在本系統內發起了為小露丹捐款的倡議,目前捐款額已經達到8萬多元,他們說,這筆錢將用于資助小露丹上學,直到她大學畢業。
2007年3月初,一對到溫州旅游的美國夫婦,去看望了小露丹,并向爺爺奶奶表達了他們想領養露丹,并準備接露丹和她弟弟一塊去美國生活、學習的愿望。可是小露丹拒絕了,因為她不想讓年邁的爺爺奶奶孤苦伶仃地生活。爺爺奶奶也堅決拒絕,因為他們怕兩個孩子適應不了美國的生活,而且他們實在舍不得兩個孩子離開。
3月13日下午,美籍華人常劍華老先生聽說了小露丹的故事后,專程從杭州趕到雁蕩鎮陡門頭村小露丹的家里,看望了小露丹和她的爺爺奶奶,并表示今后將以每月500元的標準長期資助露丹:“即使將來我去世了,我也會先把小露丹安排好。”
新學期已經開始了,面對記者的采訪小露丹一再表示,希望記者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她的身世,注意交通安全,因為健康、平安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她還一再說,感謝社會各界對她的關心和幫助,在新的學期里,她要以更好的成績來回報大家對她的關心和幫助。
(責編/寧克華)E-mail:nkh2002@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