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2004年秋天,我在騎自行車上班的路上被一輛出租車撞傷,公安交警部門認定肇事車主陶某負事故全責。住院期間,醫療費等都是保險公司支付的。由于這起車禍導致我留下了殘疾,所以經交警部門調解,陶某除了賠償我誤工費等損失外,還賠償我殘疾后的生活補助費9萬元。出院后不久,我的勞動合同到期,由于單位不愿與我續簽合同,我一直賦閑在家,從而導致夫妻關系惡化。最近,妻子提出離婚,我表示同意,但在財產分割方面產生了糾紛,妻子認為這筆賠款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應在離婚時予以分割,我堅決拒絕。請問:妻子的主張有法律根據嗎?
讀者:林學輝
林學輝同志:
現實生活中,有人認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都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享有平等的處理權,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我國《婚姻法》第18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1)一方的婚前財產;(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肇事人陶某在賠償你誤工費等損失外,還賠償你9萬元生活補助費,這9萬元就屬于上述規定中的第二種情況,屬于你的個人財產。法律之所以規定加害人必須賠償受害人生活補助費,就是為了保障你今后基本生活的需要。既然是你的個人財產和“活命錢”,妻子在離婚時就無權主張分割。
安徽杰創律師事務所律師:潘家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