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鄰半島的形勢,真如同嬰兒的臉說變就變。朝鮮在核試后幾個月,又對美國示好,并關閉了寧邊核反應堆,難道籠罩在鴨綠江對岸的核陰云真這么容易消散?
在國際上喧沸一時的朝鮮核問題,近來又出現戲劇性的轉機。去年12月以來,朝鮮繞開其它方面直接同美國密談交易,雙方不僅表面上解除了原來劍拔弩張的姿態,還不斷相互示好。7月中旬,朝鮮通告美國稱已關閉了寧邊核設施,美、韓經濟援助也源源不斷地到達了正浸泡在大水災中的北朝鮮。一些國人認為威脅到鴨綠江本岸的核危機終于解決,對此深感慶幸,不過熟悉半島局勢演進過程的專家卻并非如此樂觀。對朝核問題的起源看其過去,就能知道現在;看看過去和現在,大致就能知道將來。人們若深入分析美朝雙方戰略意圖,以及半島的戰略環境,就會發現此次核問題不會輕易解決,下一段還可能出現變數。
核武成談判籌碼
一個國家重點發展什么樣的武器,主要是由國家“大戰略”所決定。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都居世界前茅的日本、德國及眾多富國,幾十年來都聲言不發展核武器,是因為政府追求的政治目標和自保手段不是靠核武器。像朝鮮這樣一個在世界上以貧困、封閉著稱的小國,卻在二十多年來集中有限的資金研制原子彈和遠程導彈,恰恰是把政權自保的希望寄托于這種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不獲得可靠的安全保證豈有輕易放棄之理?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后的三十余年間,金日成除了始終保持實力超過南方的常規軍事力量外,對抗美國的主要依靠是中國和蘇聯保護,還曾希望在經濟競賽中超過南方以最終達成統一。進入80年代后,朝鮮北方發現了可提煉核爆炸物的鈾礦,金日成又想擺脫中蘇影響而走其所謂“主體”道路,便利用從蘇聯進口的設在寧邊的核反應堆秘密研制原子武器。隨著北朝鮮的經濟水平愈來愈落后于南朝鮮,常規軍力對南方的威懾力也不斷減弱,加上國際形勢的變化及其內部的貧困化加劇,研制核武器便被視為自保的最重要王牌。
朝鮮在發展核武器初期,為避免招致國際上的注意,金日成曾向國際上宣布“三沒有”——“沒有能力,沒有必要、沒有計劃”發展核武器,朝鮮政府還于1985年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1992年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發現朝鮮寧邊反應堆在秘密提煉可用爆炸的濃縮鈾,美國的衛星偵察也看到在建的核廢料后處理工廠。偽裝被戳穿后,朝鮮索性于1993年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翌年因美國聲言轟炸和提供援助的威脅利誘并用,才同意封閉寧邊反應堆。
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什給北朝鮮政權加上“邪惡軸心”的帽子后,金正日感到自己有重蹈薩達姆覆轍的危機,于是又寄希望于核彈。2002年朝鮮宣布已有核武器,并開啟被封閉的反應堆,取出200余根核燃料棒進行加工。據美國估計,這些原料大致可制造出6~8枚核爆炸物,不過威力還達不到武器級。去年10月9日,北朝鮮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據美韓測定僅有幾百噸當量,同它國首次核試便能達到一兩萬噸當量的水平相比差距甚遠。此舉遭到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多數國家的譴責和制裁,不但未達到震懾他人的目的,還暴露了其核能力很低下的老底。隨后,朝鮮的態度很快軟化,這也是訛詐不利后的必然選擇。
金家父子兩代都很清楚,即使能研制幾枚核武器,也沒有可能同美國對抗,若沒有中俄作為其后方,其核設施早就會被先發制人的攻擊摧毀。十幾年來金家父子一面玩“核牌”,一面始終要求同美國談判,金日成同卡特、金正日同奧爾布賴特還都達成過臨時諒解。1994年、2005年和今年,朝鮮又幾度宣布可以“棄核”,這都充分說明核問題是其同美國討價還價的最主要本錢。朝方經常出爾反爾、反復無常,其態度萬變卻不離其宗,便是美國承諾不推翻其政權,并同韓日等國一起向其提供經濟援助。
進入90年代以來,朝鮮不僅國際處境空前孤立,其經濟下滑更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平民饑餓和營養不良狀態已持續十幾年,外援成了主要指望。去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已達1.8萬美元,超過北方幾十倍,按“陽光政策”實施的影響滲透也難以全面防范。過去美國始終堅持,北朝鮮只有解決“人權”和“開放”才能與之建交,這等于要金正日政權的命。由于中國在援朝時從不干涉其內政,韓國在大政方針要聽命華盛頓,金正日早就認定美國的態度是關系其政權命運的關鍵。出于這一基點,朝鮮對于由中國發起并有俄、美、日、韓參加的六方會談并不熱心,總想同美國單獨會談。今年1月,美國在事隔4年后終于答應同朝鮮在柏林舉行雙邊會談,朝鮮在棄核問題上馬上積極起來便勢屬必然。
棄之可惜
近期,隨著朝鮮關閉寧邊核設施,美國對朝態度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樂觀,一再放出即將建立外交關系的空氣。今年7月23日,六方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助理國務卿希爾公開聲稱,美國已經把2008年定為全面執行旨在結束朝鮮核武器計劃協議的目標年,并特別提到了簽署和平協議,正式結束朝鮮戰爭的構想。
說來可笑,朝鮮停戰已經54年,按照國際法而言戰爭并沒有結束,只不過是“凍結”,雙方的百萬大軍還沿著三八線附近的軍事分界線對峙。保持這種不戰不和的局面,實際是美國和韓國用于拖垮北朝鮮的一種長遠戰略,想以此使金家政權無法擺脫沉重的軍費負擔,再利用北方貧困施以和平演變式的政治攻勢。雖然北朝鮮實行世界上最嚴密的管控,例如從不許百姓擁有收音機,電視僅一個頻道,甚至不許平民有電話,終日宣傳“南朝鮮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全世界都羨慕我們”,然而美國認為信息滲透最終還是不可阻擋的。
近些年來,美國不僅每年都修改一次武力解決北朝鮮的“5027計劃”,去年韓美雙方還決定重新研制了設想北方政權崩潰時予以接管的“概念計劃5029”。這一計劃假設了五種“突發事態”:因政變政權崩潰;發生大規模騷亂;居民大規模逃離朝鮮;叛軍奪取核武器及生化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發生大規模自然災害時展開人道主義援助作戰。韓國政府同時制訂了“忠武9000”和“忠武3300”方案,主要內容是在朝鮮政治體制崩潰或即將崩潰之際,收復朝鮮并將其置于韓國的統治之下。
看到美國和韓國政府的對朝基本戰略目標,也就不難理解其對朝改善關系的根本目的。近年韓方不斷要求向北方投資建廠,重要動因之一也是借此施加政治影響。雖然朝鮮對南方的投資區都以鐵絲網嚴密包圍,不許朝方普通職工接觸韓方人員。美韓雙方卻認為假以時日,終將達到讓朝鮮百姓知道外界真相,并打破神話宣傳的目的。
近幾個月來,美國對朝鮮的態度雖有變化,卻只是策略手法改變,即便建交或承諾不推翻金正日政權,原來戰略目標卻不會更改。布什政府對朝鮮策略出現調整,很大程度是出于權宜之計。他任內在外交事務上——伊戰、伊朗核問題、以巴和平問題等等都陷入泥潭,解決朝核問題成為總統任期結束前在外交上惟一可能取得的重大成果。在韓國政府看來,南北關系的改善將會使現政府地位得到加強,盧武鉉對北“和平繁榮”政策見到成效后,和平溶化的“陽光政策”也才有實現的前提。
對于美韓的終極戰略目標,金正日當然心知肚明,表面上表現出“棄核”的積極狀態,實際步伐卻不大。此次朝方雖同意關閉已沒有多少燃料可運轉的寧邊核反應堆,允許國際核查人員監察,卻不提及如何處理已經提取的核燃料棒及由此制成的幾枚核爆炸裝置(還不能稱為原子彈),更沒有承諾將其銷毀。顯然,朝鮮領導人認為,如果沒有核本錢,就會失去同美國討價還價的主要資本,所以對核開發項目只肯凍結,而不會徹底棄核。
中國對東鄰舉足輕重
對于朝鮮發展核武器,中國一直堅決反對。根據金正日及其屬下的對外辯解,他們發展核武器是“根據偉大領袖的遺訓”(其實“偉大領袖”對外是宣布實行“三不”),而且這是自身安全問題的關鍵。根據中國方面的立場,朝核問題卻首先不是一個安全問題,而是一個核擴散問題。中國若是違反自己所堅持反對核擴散的原則,同意朝鮮再跨入核國家門檻,勢必引起連鎖反應,日本、韓國甚至臺灣都可能走向核武裝化,進而形成中國周邊“四面環核”的危險局面。
中朝兩國雖然在過去宣傳有“鮮血凝成的友誼”,其實相互利益的潛在矛盾早已無法遮掩。去年7月朝鮮進行導彈試驗后,中國首次在聯合國贊成發表譴責決議。去年10月朝鮮進行核試驗后,中國政府又公開聲明譴責這是對國際社會的“悍然”挑釁。作為朝鮮最大的石油和糧食援助提供國和軍事上的保護者,中國政府眼看著朝方一再損害自己的利益而無計可施,國內研究朝鮮問題的權威、中央黨校教授張璉瑰當時便稱:“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外交失敗”,“中國是最大的輸家,因為我們把朝鮮和美國都給得罪了?!?/p>
雖然中朝矛盾在去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化,中國的援助畢竟是朝鮮的生命線。按照美國估算,朝鮮88%的油燃料和30%以上的糧援都依賴鴨綠江彼岸,其破產的經濟“只有靠中國的施舍度日”。從毛澤東至現在的幾代中國領導人不論對金家的作為有何感受,卻都將北朝鮮看成是犧牲148000志愿軍生命和3年抗美援朝血戰換來的安全縱深,因此還是要支撐其穩固而不能停止輸血。前年11月胡錦濤訪朝后,中國又許諾一批新的經援項目。金家兩代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只要不越過中國實在不能容忍的底線,仍然可以在“友誼”口號下索要援助。今年初朝美柏林會談達成協議后,金正日又于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時破例到中國駐朝大使館參加宴會,明顯是要繼續顯示對華的友善。
對于朝鮮對華的態度,許多國人一直感嘆不已。尤其是進入今年以來,朝鮮方面正試圖以柏林模式取代六方會談。在這種雙邊會談中達成的協議,至多送交六方會談批準一下,使其成為一個“橡皮圖章”,中國的角色顯然會被淡化。如果下一步朝美建交,勢必導致六方會談模式的式微或最終完結,中國在朝鮮問題上也將失去其獨特身分。不過考慮到朝鮮半島特殊的戰略地位及諸大國對其影響,中國的地位不可能被“邊緣化”。北朝鮮方面即便對美和對南方采取什么友善姿態,換取多少援助,卻很清楚其“和平溶化”動機,仍然不會把自己的政治、經濟命脈系于美韓方面,而會繼續拉緊同中國的聯系以左右逢源。
目前朝核問題雖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畢竟因談判的進展得到緩解,這對中國的安全還是一件好事。今年7月朝鮮出現了多年不遇的大洪災,本來便很低的糧食產量更會下滑,這又會使其更積極地向中、美、韓、日等國求援,關閉核設施等問題上也會有進一步積極動作。至于已經制成并不會輕易放棄的幾枚核爆炸物,估計會密封于山洞中作為鎮國自救之寶,美韓對此也能容忍而不會采取外科手術性的軍事打擊。中國為穩定東部形勢,還會按過去每年提供百萬噸石油、幾十萬噸糧食的規模繼續援朝。這筆每年價值幾十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對于目前年產值達二十幾萬億元的中國來說只能算是一筆小數目,花這些錢買個平安也還值得。如果能保障在歷史發展機遇期內周邊不出大問題,中國實現和平崛起和真正強盛之后,在國際舞臺包括朝鮮問題上的發言權和作用也會增強。
朝鮮半島上的軍事危機看來已有所緩解,不過維系其穩定的機制十分脆弱,政治上的新需求又可能出現反復或新的事端。因地緣政治、經濟關系、歷史傳統等因素形成的東北亞現有格局,雖不會輕易改變,也不能排除突發事件爆發的可能。密切關注那里的形勢演變,做到未雨綢繆的準備,應是保障中國自身安全的必需條件。△
(原載香港《廣角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