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內部頻繁跳槽的現(xiàn)象似乎越來越司空見慣。最近十年中,許小年已更換了6個職位
經濟學家或許都是孤獨的。因其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或能像“算命大師”一樣預測未來,而這都是他人所不能及的,因此,他們也常常不被人理解。
回首許小年過去十年的職業(yè)旅程,不停地在各大國際、國內金融機構中輾轉,與此不無關系。
他的最新動向是,從高華證券離職、加盟嘉實基金,主持投研工作。
信徒
上個月,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辭世,許小年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的身份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圣徒弗里德曼》的文章以追憶,用自己對“市場論”的深刻理解表達了他對這位“世界上最懂市場的人”的無限敬仰。
在許小年眼里,弗里德曼傾其畢生的精力在向人們說明:市場上的自愿交易意味著激勵協(xié)調與競爭,政府干預則導致利益沖突和壟斷。
瀏覽許小年過去在大小場合所做的演講或報告,從中可以看出,他已在身體力行的擔負起弗里德曼“門徒”的使命。
他曾和經濟學家吳敬璉一道呼吁:政府應減少對經濟事務的干預。他在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指出政府應該做的是加速退出。因為目前中國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在相當程度上和政府卷入經濟過深有很大的關系。
在各大論壇上,他不止一次地談到“市場論”,如“計劃經濟國家轉換模式難在政府職能定位”、“自主創(chuàng)新不能由政府引導”等等。
他對弗里德曼的膜拜不只在于言,也在于行。
壓力
許小年深信,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力量最強大。他的研究和觀點也由此延伸。
2001年9月,許小年執(zhí)筆一篇題為《終場拉開序幕——調整中的A股市場》研究報告。當時,他就職于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總經理和研究部主管。
那時,上證指數(shù)剛從2001年6月14日的最高點2245點開始回調。報告指出,市場調整不可避免。當指數(shù)跌到“較干凈”的程度——或許是1000點,政府再引入做空機制等一系列重建手段,再塑一個健康、完美的市場。
此后,關于許小年“推倒重來論”和“千點論”的報道鋪天蓋地,投資者罵聲一片。許小年因此面臨巨大壓力,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他的母親曾經打電話提醒他:“孩子,你要知道怎么保護你自己?!?/p>
這些爭論并沒有影響許小年得到業(yè)界的認可。他領導的研究組在2002年中國機構投資者對國內經紀行排名中位列第一。
四年之后,股指一路下行跌到千點,從而許小年名聲大振,但他仍然否認自己曾說過股市會跌到千點。
2004年2月,許小年離開中金,加入中歐工商管理學院,任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此后的一年多,他度過了一段相對自由的時光,四處講學。
輾轉
2005年4月,剛剛成立的北京高華證券任命許小年為研究部主管。2005年12月,許小年升任高華證券副董事長。
在“千點論”之后,許小年似乎變得謹言慎行,不僅以他名義發(fā)表的研究報告不如以前多,而且他出席論壇或在媒體發(fā)表文章均是以中歐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的身份。
去年底,有媒體報道,許小年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指出,中國樓市不久將步入大熊市,尤其是上海、杭州、南京、北京這些在過去幾年里持續(xù)狂熱的大中城市,房價將從明后年起明顯向下轉折,并步入五年以上的大熊市。
對此,許小年堅決否認。在金融圈的一些人士看來,這篇文章的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涉及許小年個人,也波及了高華證券。后者甚至專門發(fā)表聲明,為許小年辟謠。
這件事無論真假,無疑使得許小年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他承受的壓力或許不會小于“千點論”時期。
在高華證券任職僅一年多之后,許小年再次選擇了離開。
(來源: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