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人對1995年那場由浙江某企業運作的轟動全國的“50萬年薪征營銷職業經理人”的人才公關事件都還記憶猶新,一個人從其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贏家,也就在一夜之間,這位“草根”出身的復旦才子成了媒體爭搶的寵兒,并最終被經濟日報、人民日報等主流權威媒體冠以“中國第一打工仔”。他就是何慕。
關鍵詞:生存/放棄/沖/過程/信仰
成名后,何慕的人生經歷了常人無法體味的幾番起落、浮沉,直至一手締造聯縱智達咨詢集團,一直未曾離開市場舞臺和營銷專業領域。伴隨著中國市場與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市場營銷領域成長與成熟的浪潮,拍打、錘煉了一批影響中國當代市場進程的標桿型營銷專家,何慕是其中之一。
1988年,復旦大學經濟系畢業時,身為復旦大學校學生會常務副主席的何慕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邊疆省份的大學畢業生必須回家鄉支援邊疆建設”的號召,被分配到黑龍江省商業廳下屬的省食品公司任職“統計員”,具體工作是統計“生豬存欄率”,每月97塊錢工資。在家人、親戚朋友眼中,何慕終于在省城擁有了自己的“鐵飯碗”,紛紛為他歡慶、祝福。然而,他卻覺得這種“一杯茶、半包煙、幾張報紙過一天”的生活并不是他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何慕開始迷茫……
如果我們說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的話,那些錦衣玉食含著金匙出生的人選擇的是口味和顏色,而有些人的選擇則是“活著或者死去”。 經歷過的人都知道決然放棄也是一種選擇,放棄意味著離開狹小但是溫暖的藏身之所,放棄的結果可能是走向光明也可能是“死亡”,讓我們回顧過往的那些歲月,成功的人少,失敗的人多,雖然有些精英們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比如王石,比如柳傳志,比如何慕,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大部分的人仍然迷茫在曾經的追索中沒有沖出現實冷酷的迷霧。
何慕南下的第一份工作是主動請纓在上海霞飛化妝品廠做銷售員,沒有任何底薪,自己的收入、開支全憑銷售提成,廠里給的支持就是那一疊公司單方蓋好公章的銷售合同和大小不等的化妝品樣品。何慕用了2年的時間在一片空白市場開拓出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客戶遍及福建的各大中小城市。
從1991年離開霞飛到1995年“50萬年薪”粉墨登場之前,何慕先后在上海香海美容品廠、上海康美化妝品公司(中美合資)、天津統泰食品公司(中美合資)幾個企業任職,從最基層的廠家推銷員、區域銷售主管、全國銷售總經理,到零售商、中間商,幾乎擔綱過企業營銷過程中的每一個角色。這個階段對何慕而言,就是“厚積薄發”,營銷實戰的點滴積累,平凡而厚重。
他并沒有提到當時的艱辛,相反他認為那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段經歷,“那時候的生活有意思,很簡單,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回憶今天談成的事情和沒有談成的事情,然后總結和分析成敗得失。以前我比較訥言,但是那個階段我成長得很快。”我們播撒下帶著汗水和眼淚的種子,感恩過去,為的就是能在以后收獲。何慕在積累與成長中迎來了1995年這個影響他一生命運的特殊一年。這一年,浙江某企業借助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媒介運作了一場轟動全國的“50萬年薪征營銷職業經理人”的人才公關事件,何慕就是從其中脫穎而出的最終贏家,一夜之間,何慕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商界明星,并被權威媒體公認為“中國第一打工仔”。然而,僅僅過了173天,他就被企業解聘,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這場解聘風波讓何慕生平第一次那么深切地感受到成功與失敗之間的界限原來是如此的模糊不清。由于深感被人利用,他與公司打起了漫長的官司,并最終獲勝,但也嘗到了“被炒魷魚而名聞天下”的尷尬滋味。
“人生無坦途,生命之路是要靠自己用腳一步一步走完的,你不知道你接下來要遭遇什么,有人說他如何控制自己的每一步,這是胡扯,你可以塑造你的理想,你也可以計劃你要做的事情,但是你沒有辦法控制生活要給你什么。你不能控制,但是你能計劃,我最近看孫正義的傳記,他就是一個很善于自我計劃和規劃的人,你首先要計劃和規劃好你未來的發展方向,你才能一步一步地實施你的理想,這和一個企業制定戰略一樣,沒有戰略你瞎抓不行。制定了戰略你還得執行,要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行。最后你要知道,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你一樣,一定要你用另外一樣交換。那么我們就要自問:我是不是付出了辛苦,智慧,還有努力?這很關鍵。人活著不能沒有“堅持”,就像人不能沒有信仰一樣。”

夏日的上海,天空流火似的驕陽, 城市的空氣中彌漫著江水特有的氣味。上海,現代化和國際化大都市,其實和世界上任何一個都市一樣繁華,不同的是,上海有著自己的氣質;自己的情調;或者嫵媚,或者荒謬還或許有些荒唐。這座城市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一樣,白天行色匆匆,人聲嘈雜,夜半霓虹閃爍。東方明珠依然聳立著,如同一根人類的旗桿向外星空宣布上海的強大和進攻,黃浦江的水被高高的堤壩控制著不能深入城市,哪怕一點邊緣,惟有氣味散漫如草原上自由的馬,不受約束,唐突奔撞在汗濕的人群中,江味,汗味融合成上海的氣味,有點腐,有點香,有點嘔吐物的濃厚。黃浦江的水打浪,浪打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人們走了來了,來了走了,江水無動于衷自顧自盤旋涌流。何慕居住在這個城市的深處,他說他愛這個城市,因為這個城市承載過他的夢想,給予了他太多的重量,讓他的生活有了色彩,讓他的生命有了質感。當他記得當他從家鄉來到這個“天堂”一樣的地方時的驚訝,那些高大的樓,寬闊的街道,漂亮的同學,而他一個東北來的“農民”顯得那樣格格不入,命運就是這樣一種東西,他總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送一份大禮,又總是在你滿懷喜悅以為自己成功了的時候給你另外的驚喜。
1995年底,在面臨人生的再次選擇的時候,何慕斷然放棄了眾多“高薪”的禮聘,落戶到浙北湖州的古鎮——南潯。在當地政府及地方著名企業萬順集團的全力支持下,到1996年下半年,何慕在湖州地區相繼開辟了七家“何慕超市”,這不僅開了中國鄉鎮連鎖超市之先河,也使何慕的事業迎來了空前的繁榮,一時間,何慕又成了媒體眼中鍍了金的百萬富翁。
然而,好景不長,1997年春節后不久,“何慕超市”跌入了“嚴冬”:大批資金雄厚的老商業戶與何慕臨街開店甚至是“店挨店”,且規模大得多,“紅海競爭”的血腥,幾乎令何慕透不過氣來;一向合作愉快的供應商也紛紛上門討要貨款,堵住何慕的前路;同時,銀行又緊縮了對何慕的貸款,抽走了他幾乎所有的流動資金,一舉斷了他的后路。何慕的商戰人生再次遭受重創。
“敗走湖州”后,何慕背負著一百四十多萬的債務重返上海灘,正式注冊成立了“上海何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即聯縱智達咨詢集團的前身)。雖說是公司,可成立之初的那段日子,公司上下、里里外外其實就何慕一個人,甚至連起碼的硬件環境——辦公場所都租用不起,他將公司相關行政材料鎖在大學同學所在公司辦公桌的一個抽屜里,名片上的聯系地址用的是其同學公司的所在地址,同時讓同學叮囑好他公司前臺,凡是找何慕的,都一律說在外談業務,有事請打他手機……事后,朋友笑稱“何慕”營銷策劃公司連“皮包公司”都算不上,應算作“抽屜公司”——這抽屜還不是自己的,需要借用。
“那個時候什么也不能想,像攀登峭壁,看不得下面,只能向上爬,努力爬上去。你想啊,你付出的努力越大,你攀爬得越高,你越不能放手,所以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沖,一直沖。”何慕的回答很實在,當很多人進入中年后,總是有沖動要和周圍的人分享生活的經驗,一個中年人也總是可以有很多的經驗和思想教給后生晚輩做人之道,“做人之道是什么?其實很簡單,我欣賞牛根生的一句話:做事之前先做人。其實就是人格建立的過程,總是體現在對生活和生命的感悟之中,他性格中“本色”的成分非常濃烈,有時候讓你覺得一切都是率性而為之。
“我是農民,我愛錢,我喜歡大房子,我要給我的家人提供好的生活條件,我就是喜歡老婆孩子熱炕頭。所以我要成功。”他很直白,直白的近乎粗魯,然后其本色的內涵也坦承在我們面前,如果說中國的營銷界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坦率風氣的話,何慕和葉茂中是最直白的兩個人,也是兩個對自己“最狠”的男性角色。
關鍵詞:智慧/演繹/神話/專業/價值
著名管理學大師杜拉克曾說過,任何企業其實只有兩項功能,一是創新,一是營銷。二十幾年前,伴著改革的腳步,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營銷專業還處在探索階段,何慕在復旦學的也僅僅是與市場營銷專業相關的經濟學,對專業意義上的市場營銷的系統知識很是欠缺。雖然踏入咨詢界是“無心插柳”之舉,但偏執于營銷的精耕與求索卻是何慕一生的堅持。與改革之初的很多企業家一樣,何慕真正系統了解營銷是從菲利普·科特勒的那本《營銷管理》開始的,正處于市場實踐中的他知道了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4P等概念,并學會了用專業意義上營銷的語言、符號與他人交流。而且,何慕不僅學會了營銷的知識,更領悟了營銷的思維,他懂得從戰略高度把握和思考營銷、在戰術層面設計和規劃營銷、在實操層面演繹和彰顯營銷,并結合自己在實踐中提煉的精華,逐步架構起一套屬于他自己的營銷哲學與方法論方式。
■完整營銷體系觀
在何慕看來,企業市場營銷持續的發展與盈利能力取決于營銷體系的完整性,企業經營既不是“戰略制勝”,也不是“執行制勝”或其他什么制勝,唯有“體系”才是制勝之本。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不能有短板,任何一方面存在嚴重缺陷,都可能成為對手發起攻擊的對象,這種缺陷將在競爭中被不斷放大,最終被對手取而代之。
“企業必須具備營銷的全局理念和全局價值觀,才能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增強;‘體系’貫穿于整個營銷流程與行為之中、體現在每個實實在在的營銷細節之中,任何一個小的塊面都不能脫離其他的塊面而孤立存在;每個塊面、每個營銷細節又是一個小的體系、是大的營銷體系的單元,企業也總是在不斷構建自己單一塊面的優勢中,實現了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何慕對自己營銷思想的闡釋信手拈來而鞭辟入里。
基于完整營銷體系觀的深度開發與執著踐行,何慕在新世紀伊始就成功架構起了其體系化營銷的理論方陣:一個是營銷需求鏈分析模型,一個是全面競爭能力的檢核模型,一個是完整營銷體系的構建模型。三者之間相輔相成,樹立起本土企業營銷從診斷架構到提升、優化的理論標桿。
今天,企業的營銷要充分考慮營銷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樹立“系統營銷觀念”,架構起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效營銷體系,已經逐步成為了企業界的共識和務實之需,相信不久的將來,必會有更多的企業感受到體系化營銷的價值、受惠于體系化營銷的服務。
■解碼營銷基因
“這是一個營銷迷失的年代,‘多則惑’是典型特征,正確的不一定正確,錯誤的不一定錯誤,甲企業的成功之道搬到乙企業可能就是‘滑鐵盧’的開始。問題的核心在于,你是誰?不同企業因不同的市場地位,銷量成長的路徑選擇與手段實施必然要有差異化。企業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實現成長。”
所謂“自己的方式”,用何慕的話講就是根據市場地位與資源配置,在體系化營銷思想的指導下,制定符合個性需求的營銷模式與增長策略,轉換強弱之間的主導因素,找到改善和促進銷量質變的核心驅動因素——營銷基因,不斷加以創新、延伸、強化、組合,產生聚變能量,從而獲取主動式成長的突變。
營銷已經變成了多種力量、多種資源、多維市場交互作用的“復合引力場”,各營銷要素在排斥與吸引、作用與反作用間催生了新的市場秩序與格局。同時,由于各營銷要素始終處于變量狀態,“不確定性”就成為其顯著特征,組合不一定產生聚變,但不組合一定不會有聚變;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市場格局的改變才成為可能,此時,誰能在企業內、外部營銷各相關“變量”的運動狀態中掌握市場運行“通則”——動態把握、過程掌控、多因素導入,并通過“組合聚變”不斷激活、引爆更多市場元素的能量,誰就會成為新市場的領導者。
作為同“體系化營銷思想”一脈相承的營銷理論,“組合聚變”新銷量基因理論,提出了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市場要素面前,通過多因素組合導入、組合、突破、聚集、改變,激活銷量基因,從而實現銷量終極成長的思考路徑。
■新營銷革命
營銷不僅是門技術而且也是門學問,但同時它更是一門藝術。營銷之于技術與學問是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是理論吸收與落地的過程,而營銷之于藝術卻是一個不斷創新、飛躍的過程。
關注何慕的人都有種強烈的感覺,他和他的聯縱智達團隊的每一次營銷實戰從來都不固守經驗、按常理出牌。“當今市場一方面規則林立,另一方面又變數橫生,老品牌守局難,新品牌破局更難。市場爭勝不僅是‘大魚吃小魚’,精彩的是‘小魚吃大魚’。很多商業模式都在以空前的速度被重新整合——顛覆營銷的旋律奏響了全面競爭時代市場爭勝的最強音。”
“實戰營銷的本質就是不斷顛覆,依據市場實際、企業自身實際、競爭對手的實際等,顛覆過時營銷理論、顛覆傳統營銷模式、顛覆傳統營銷策略,與時俱進。”何慕一直身體力行地演繹著他的顛覆者游戲,“傳統營銷正經歷深刻變革,營銷的新商業本質就是顛覆舊的、創造新的,重新改變規則、理念、模式與方法,不論是領跑者還是挑戰者,要么是不斷地超越現在,創造新歷史;要么是被后來者所顛覆與改變。在數碼相機問世之前,誰會想到能去撼動柯達、佳能、尼康在傳統相機市場的競爭優勢,但數碼相機的崛起與普及,涌進這個行業的競爭對手一下子放大了10倍,市場重新從集中走向分散。新的行業標準對消費者而言,不論老牌還是新銳都迅速歸零到一個起跑線上。”
“只有能夠高效率、低成本地為企業實現暢銷、長銷、高價銷的市場目標,才是成功、實效的營銷。企業要想實現產品和品牌的暢銷、長銷、高價銷的目標,就必須聚焦消費者,消費者的核心變量是‘需求’,故聚焦消費者的需求與潛在需求:發現需求、創造需求、滿足需求。在此基礎之上,‘顛覆’之于企業的市場爭勝,沒有先來與后來之分、沒有新手與老手之分,有的只是先想到與后想到、先做到與后做到、快做到與慢做到之分,想到了、做到了、做好了,那么,后來者可以顛覆先來者、弱者可以顛覆強者。”
顛覆理念是不拘一格,更是不走尋常路的一種態度。“我們要創新,但一定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否則成天講顛覆營銷、創新營銷,總是創造一些新概念忽悠人,整的好像營銷前輩和企業家都跟傻子似的,這種人不是騙子就一定是神經病。” 營銷無定式,從完整營銷體系觀、到組合聚變理論、再到顛覆理念,何慕一直在詮釋著一條“否定與自我否定”的哲學觀。
■一路經典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轉眼間,聯縱智達這棵當年誕生在“抽屜”的幼苗,已植根中國市場,長成參天大樹,具備了同時運作30個以上大型綜合項目的作業能力,先后服務過40余個行業、80余個品類、400多家企業,與客戶共同締造了數百場經典案例;單是近三年服務的客戶中,90%以上是國內500強企業,客戶滿意度達到了85%、續單率達66%;2006年以來,更是在中國本土營銷咨詢界書寫了一幕幕傳奇佳話:牽手上海磁懸浮走過輝煌四載、聯姻方太演繹精彩的“梅花五度綻放”、頻頻接過世界500強(Virgin mobile\\中化國際\\吉列\\LG等)拋來的“繡球”、勇攀高爾夫球會及銀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咨詢新高峰等等。
這些傳奇的背后,除了給客戶帶來市場的業績和自身服務與品牌價值的增值以外,也推動聯縱智達跨進了事業上的藍海。
關鍵詞:卓越/長青/寫意人生
42歲的何慕最近很忙,一是他的公司確實需要他忙,他說他現在在一個城市的一張床上住兩天已是奢望;一是他又得到一個“千金”,“我感謝我的大女兒,是她給了我信心,讓我再想得到一個女兒。”言語間不難感受他的幸福。
說話的時候,能聽見他的欣喜和略微的疲憊,生命的輪回其實遠比一切重要,親人間濃厚的情感不是慣常描繪能得到的,血緣凝結真情實感,看似細碎的歲月早被光陰鎦了金色的邊,不是結果卻也有了“結果”的恍然大悟和欣欣向榮。何慕的果實不僅有事業還有家庭。
青春無非稚拙,中年無非疲累收獲,老年的平和似乎一夜練成。一脈相承的堅持是一根執著的線,貫穿了人的一輩子,人到中年的何慕有點疲憊卻收獲豐厚,碩果總是在不經意時收襄中。
何慕也坦言,過去,他們也有些心浮氣躁,憋足了勁要當行業第一,差點忽視了‘第一’的內涵境界,直到發現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方法等本身就是業內唯一的,才終于回到‘實’地,做回自我。今天,不論是在咨詢的硬件還是軟件建設上,不論是在服務客戶的層次還是客戶滿意度上,不論是在市場口碑還是行業地位上,聯縱智達都已經是實至名歸的行業領導品牌了。而放下名利包袱的何慕,正帶著他的團隊輕裝上陣,緊摳“聚焦專業和聚焦行業”的細分定位,深挖并利用自身的智力資源,尋找創造撬動資本的杠桿,以咨詢為主業,大力發展關聯業務,不遺余力地推進公司“同心圓”發展戰略,并適時將富余的智力和資本投向新的商業藍海,從而,一方面給公司同仁創造并提供“零風險”的創業平臺,助其“成就個人、實現人生”,另一方面做大做強集團規模,大步向國際一流咨詢集團挺進。
起承轉合,先修而后行,修在自然而然,行在不知不覺,修與行動靜相生。何慕樸實無華地做人、做事,在整個業界還處于江湖之風盛行的時候,他就呼吁摒棄“一劍封喉”、“一招斃命”的江湖伎倆,尊重市場規律,市場角力絕不是靠“怪招”、“虛招”、“險招”取勝,而是拼“組合拳”;對營銷本質的認識,他認為,營銷、咨詢必須從“市場中來,再到市場中去”,作為營銷、咨詢人,做人做事都要永葆“空杯”心態,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假如何慕不是何慕?”我們問,因為我們想知道,這個人如果再給他一次選擇會怎么樣。
“環境造人,無論怎么樣,我想我的選擇都是要沖出去,而不是圄于一個小的圈子內過一輩子,這不是我的性格,一個人,名字是符號,只有實體的人的行為才能賦予這個符號意義。”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