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深陷“欠債門”而深感身心疲憊的太平洋建設集團主席嚴介和最終選擇了退出。一位名為錢小濤的人將接替嚴介和擔當起該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至此,曾經的胡潤百富榜榜眼嚴介和與太平洋建設集團“劃清了界限”。太平洋建設集團的接班人既不是嚴介和21歲的兒子嚴昊,也不是跟自己一起創業的元老,讓外界大跌眼鏡。
(一)沉重的債務甩給繼任者
7月10日,關于業界熱猜太平洋集團接班人一事,嚴介和向媒體披露:接班人不是他21歲的兒子嚴昊,也不是跟自己一起創業的元老,而是名不見經傳的神秘人物錢小濤。
“稻子熟了就低頭了”,對于卸任太平洋建設集團一切職務,當過高中語文教師的嚴介和形象生動地加以解釋。已在非議中變得老練的他將遠離商界,開辦自己的企業咨詢工作室。
7月1日,在該集團股東大會上,嚴介和宣布卸任董事局主席職務,離開了他一手創立的太平洋建設集團。盡管嚴介和早已聲稱將徹底離開商界,但此舉還是引起業界的關注。
始建于1995年的太平洋建設集團,是我國最大的民營基建公司之一,下轄37家獨立法人企業和9家非獨立法人企業,總資產60億元,曾先后收購31家國企。2005年創始人嚴介和一舉登上胡潤百富榜第二位,成為當年的黑馬。
在經歷3.82億元的債務訴訟漩渦后,繼任者錢小濤接管的太平洋建設集團是寶藏,還是“燙手山芋”,這也成為待解的謎團。
還是7月10日這一天,嚴介和對債務問題回答得相當輕松,“銀行債務已全部清理完畢”,他不無驕傲地說,“交給新團隊的集團,是一個輕裝上陣的集團,是一個優質公司。”
然而,調查發現,纏繞嚴介和的債務似乎尚未清理干凈。其中,江蘇省拍賣總行7月19日將就太平洋建設集團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五臺山1號豐匯大廈2302室等4處房產,以及2201室等5處房產組織拍賣。江蘇省拍賣總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介紹:上述資產被法院凍結,屬于嚴介和本人,在7月4日的首拍中流拍,此次降價到7400元/平方米左右的底價,這樣的價格相對而言非常便宜。
在登上百富榜榜眼后,嚴介和經歷了從光環耀眼到聲名狼藉,此次卸任,善于運用排比句的嚴介和留給新團隊的一串話值得玩味的話:“在委屈中平衡,妥協中前行,虛懷中充實,放棄中收獲,謙卑中完善,低調!”
(二)酷似當年牟其中
20世紀末由中國首富變成中國首騙的前南德集團總裁牟其中,如今還在牢獄中度著漫漫凄苦的鐵窗生活。垂垂老矣的牟其中再無往日的風流倜儻,滿頭白發見證了他的懺悔和遺憾。
當年的牟其中,高調張揚,信口雌黃,吹牛是其一大強項。“我們要炸平喜馬拉雅山,打通南亞國際貿易通道。”“南德要發射10顆人造地球衛星,要打造中國的航空母艦。”他在南德集團的內刊上連篇累牘地發表長篇文章,鼓吹他的理論。
無獨有偶,21世紀初的嚴介和也是個“大嘴巴”,他說他“站著是一座山,倒下了也是一座碑。”“如果給自己打分,能和康熙、乾隆差不多。”他要在太平洋集團制造“100個億萬富豪、1000個千萬富翁、10000個百萬富商”。口出狂言的嚴介和真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了。他到處發表演說,在媒體頻頻亮相,以“教師爺”的口吻兜售他的思維。
當年南德集團的財富是一團霧,有記者采訪牟其中時問及其資產,他笑而不答,而是讓記者去猜去估,1億,5億,10億,他都搖頭,他要讓記者去想象,想象得越多他越高興越得意。
嚴介和的資產也是“云里霧里”。對于嚴介和的財富,坊間多有猜測。而記者采訪他時,他總是支支吾吾,神秘莫測。他在制造模糊,拋出懸念,讓你去想象,想象得越多越好。
事實上,嚴介和以及太平洋建設集團到底有多少資產,從來沒有公開過準確數據;且所有與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關的數據,均出自嚴介和一人之口。甚至面對外界的頻頻追問,嚴介和也只是用“超過百億”這樣含糊的說法來界定自己的資產規模。他的解釋是,從未對集團內各個企業的財務進行合并報表來核算,因此無法準確對外告知集團的資產總額。一個龐大的集團企業,其資產狀態卻如此不明晰、不透明。因此,銀行頻頻向太平洋系統討債時,不免引起外界的揣測和疑慮。
當年牟其中習慣于走上層路線,他與地方官員多有人脈關系,這讓人們羨慕南德強大的政府背景,銀行爭先恐后地貸款給南德集團,抱著南德這棵大樹好乘涼。
嚴介和的官方背景也挺硬。與其他商人不同,嚴介和從不和商人打交道。因為他“只和政府打交道”的做法特立獨行,而登上了國外媒體的封面。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嚴介和是一個既聰明,又能干,還聽話的“乖孩子”。
嚴介和對政府的公關,好多是在太平洋總部大樓里的江蘇紅商務中心里完成的。這里燈紅酒綠,觥籌交錯。這樣的一個場所使人不得不想到那個早已倒閉的遠華的“紅樓”,里邊暗藏多少玄機和詭秘,讓人不無擔心,帶紅的東西看來要慎重為好。嚴介和在公開場合下一再頓足捶胸地表白自己絕沒有送一分錢給政府官員,似乎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
(三)泡沫是怎樣制成的
在2005年胡潤百富榜赫然高居第二名的嚴介和如今債務纏身,這兩年麻煩不斷。嚴介和掌控的太平洋建設集團及旗下數家子公司,總計拖欠多家銀行4億元貸款。這些銀行為追債,不惜撕下平日里溫情脈脈的面紗,一窩蜂地將太平洋建設集團或其下屬企業,乃至嚴介和本人告上法庭。嚴介和一手制造的太平洋財富神話的泡沫終于要破了。
——名利的誘惑。中國民營企業家天生的自卑使嚴介和特別熱衷于追逐名利。盡管他曾有過虧損8萬賺回800萬的傳奇經歷,盡管他通過BT模式從政府手中拿到一份又一份令人羨慕的施工合同,但嚴介和在人們心目中不過是一個很有本事的包工頭而已。
在未出名之前,嚴介和有三大劣勢:不是高管后代,無政治資本;不像柳傳志,無行業資本,是教師出身;不是財團,無海外投資。企業要做大,靠什么?靠名氣!有了口碑人家才認同,否則,你嚴介和是何許人也,跑到山東、湖南、湖北去做項目,當地的“土霸王”多著呢,憑什么給你做?
嚴介和說,“他站著是一座山,倒下了也是一座碑。如果給自己打分,能和康熙、乾隆差不多。”心高氣傲的嚴介和不甘默默無聞,更不甘只戴著一頂包工頭的帽子,他要出名,要出大名。要想出大名,要想成為社會承認的企業家,就得有大動作,而媒體是最便捷的平臺。
老板既然有“出名”的欲望,就有捧場的當差為他搖旗吶喊。2004年11月24日ST縱橫成功摘帽恢復上市這一天,太平洋集團在南京、上海、南通三地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大造聲勢,吸引媒體和各界人士的眼球。為抓住時機推廣太平洋的文化,太平洋集團的宣傳部長聯手江蘇當地一家超重量級媒體,推出《翻天覆地看縱橫》的長篇報道。以此為發端,江蘇媒體開始爆炒縱橫國際,爆炒嚴介和和他的太平洋。
一時間,嚴介和的名字充斥媒體。點擊搜索引擎百度,“嚴介和”這一詞條有了相當可觀的網頁條數。
——權謀的誤導。嚴介和的快速發家,玩的拿手好戲是所謂的BT模式,即帶資建設再移交,業主分期還款。這一經營模式概括起來就是:從政府拿單,再利用政府信譽向銀行申請貸款,利用銀行短期貸款啟動項目,再靠占用下游供貨商或工程隊資金,最終獲得政府的長期回款。
這是“八個杯子七個蓋子”的游戲,是一個投機取巧的權謀,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戲。嚴介和依靠自己的小聰明,用BT模式確實也賺了不少錢。這一模式環環相扣,貌似保險,其實也是在“走鋼絲”。BT模式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意外,則可能釀成泡沫。
比如拖欠下游賬款,工程隊拿不到錢自然就把業務停下來,業務停下來就不能如期完成任務,業主自然就不會按期付款,這樣銀行的貸款就不能按期歸還,政府那邊也不高興,太平洋建設集團如今就是陷入這么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政府的浮躁。與其他商人不同,嚴介和從不和商人打交道。因為他“只和政府打交道”的做法特立獨行,而登上了國外媒體的封面。
10年前,嚴介和涉足公路、市政、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這是一個非常封閉的行業,由國企壟斷,太平洋以民營企業身份擠入這個圈子,與其政府公關關系密不可分。
在胡潤的算盤上,政府信用做后盾的“零風險”欠款無疑可以全額算為太平洋集團資產。這是嚴介和的財富黑洞,也是泡沫四濺的空頭支票。而一旦地方政府失信,嚴介和的財富泡沫就即刻破滅。
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嚴介和是一個既聰明,又能干,還聽話的“乖孩子”。可官員們有所不知,嚴介和其實是一個城府很深的投機者。
嚴介和在利用政府官員浮躁的心態:急速地改善地方投資形象,制造閃亮的政績彩虹。他投其所好,為地方政府“分憂”,拯救半死不活的國企,建造招商引資的工業園。事實證明,他的這種思路頗受地方政府的歡迎。一方面解決了當地的多家虧損國企的出路問題,為政府解決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又承諾以BT模式墊資為當地修建基礎設施,特別是新興工業園區的建設,為當地政府發展新的工業項目提供了可能。這兩點確實能為地方政府制造顯赫的政績,也讓地方政府對嚴介和大為欣賞。
這真是我在瞌睡時,你立即送上枕頭。對嚴介和“投懷送抱”的親昵之舉,政府當然倍加賞識,于是一個個工程不需要任何招標程序就輕易落入嚴介和的手中。
——銀行的輕率。嚴介和的泡沫如果沒有銀行的支撐,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看,只要銀行緊鑼密鼓地逼債,嚴介和制造的泡沫就捉襟見肘,趨于破滅。
有人把銀行說成是嫌貧愛富的勢利小人,也有人把銀行戲稱為逼良為娼的“老鴇”,對富人秋波頻送,萬種風情,對窮人冷若冰霜,漠然處之。銀監會有官員稱,正常運作的商業銀行貸款都有兩個基本的原則,一是防范風險,二是盈利。在目前太平洋系統的這場貸款危機之中,要讓銀行重新與太平洋系統建立起信任,困難顯而易見。他說:“銀行只會做錦上添花的事情,救急也好,救窮也好,都不是銀行的本分。”
人們還記得,兩年前各大商業銀行還搶著給太平洋貸款,太平洋是銀行的AAA級信譽客戶,行長們給嚴介和以上賓待遇。太平洋的貸款來得太過輕松,銀行都希望太平洋成為他們的大客戶,銀行成了嚴介和的提款機。也許在那個時候太平洋的金融危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埋下了伏筆。貸款來得很容易,貸款額也很大,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一條危險的道路。
可轉眼之間,心急火燎的嚴介和再去找這些財神爺們時,一個個退避三舍,躲得無影無蹤。